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师与学生

教师与学生

来源:宝玛科技网


教师与学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发挥( )。

A.主体作用 B.中心作用 C.辅助作用 D.主导作用

2.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占有的社会资源来体现,主要包括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等。这是指教师的( )。

A.社会地位 B.法律地位 C.职业地位 D.经济地位

3.教师职业在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生活中所住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教师政治身份获得和教师自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影响力等,这是指教师的( )。 A. 社会地位 B. 法律地位 C.政治地位 D. 经济地位 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 )。

A.专门化 B.系统化 C.复杂化 D.多样化 6.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

A.科研学术活动权 B.获得报酬待遇权 C.教育教学权 D.管理学生权

7.教师可以自己确定科研课题和科研方法,有权自己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决定是否出版论文著作。这反映的教师的权利是( )。 A.进修培训权 B.获取报酬待遇权 C.教育教学权 D.科研学术活动权

8.教师所承担的“育人”职责和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要承担( )。

A.遵纪守法义务 B.教育教学义务 C.教书育人义务 D.尊重学生的人格的义务 9.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在许多场合,教师本身的和教师所倡导的思想、行为、品质,往往都是学生最可信赖的模仿对象。这反映教师劳动带有强烈的( )。 A.独特性 B.示范性 C.连续性 D.复杂性

10.教育对象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情景具有复杂多变性,教师经常需要运用教育机制对突发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能力。这决定教师劳动具有( )。 A.长期性 B.示范性 C.连续性 D.创造性

11.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仅限于学校,教师必须广泛深入学生的课外活动范围中去,把握自己的教育对象,协调各种影响,使学校教育始终能够发挥主导作用。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连续性 D.复杂性

12.作为广大学生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保障,也是学生享受的基本权利是( )。 A.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的权利 B.获得公正评价和证书的权利 C.参加教育教学的权利 D.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13.学生区别于其他公民的一项特定义务是( )。

A.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 B.努力学习的义务 C.养成良好品德的义务 D.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的义务

14.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得到充分尊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活动、通过做而学,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有创作和欣赏的因素。这反映的师生关系是( )。

A.学生中心论 B.教师中心论 C.师生互为主体论 D.师生主导主体论

15.教师的教是为了完成主观设计的教学计划,学生完全是学习的被动者,学生往往成为过程的客体,只能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反映的师生关系是( )。

A.学生中心论 B.教师中心论 C.师生互为主体论 D.师生主导主体论 16.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该( )。

A.学生中心论 B.教师中心论 C.师生互为主体论 D.主导主体关系 17.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

A.相互影响关系 B.学生至上 C.平等关系 D.主导主体关系 18.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

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教学相长 D.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19.学生的本质特征不包括( )。

A.是发展中的人 B. 是完整的人 C. 主体性的人 D. 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E.求学者

20.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 ) A. 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 学校中心 D.活动中心 21.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称之为“教学相长”,这个教育思想最早是在我国的( )这一著作中提出的。

A.《论语》 B.《师说 》 C.《学记》 D.《论衡》

22.“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华生 D.赫尔巴特 23.现代的学生观指的是 ( )

A.学生是主导,教师是主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C.教师控制学生,学生被动学习 D.教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学习

2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师说》 25.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创造性 B.自觉性 C.性 D.发展性 26.热爱学生是教师应该具有的( )。

A.知识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能力素养 D.政治素养 27.教师在教育过程起( )作用。

A.桥梁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 D.辅导作用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主体性 29.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 )。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校长 30.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 )。

A.主体 B.客体 C.媒体 D.手段 3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育人 B.教书 C.带好班级 D.教书育人 3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含了教师劳动的( )。 A.创造性 B.复杂性 C.长期性 D.主体性 33.教师劳动创造性主要表现在( )。

A.加性科学研究 B.进行技术发明 C.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 D.探索未知领域

34.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有( )。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5.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在哪三门课程之中?( )。 A.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 B.教育学、心理学和分科教学法 C.教育学、管理学和分科教学法 D.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行政学 二、辨析题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 2.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 三、简答题

1.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教师有哪些权利与义务? 3.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4..教师的职业道德? 5..教师的劳动特点?

6.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论述题 1.教师的素质结构?

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