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重庆市巴南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重庆市巴南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来源:宝玛科技网
一H-格式的:而

重庆市巴南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今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保安全、护稳定、防风险责任重大。为切实做好我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切实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地质安全保障。根据《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23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点》、《重庆市

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全区目前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284处(其中库区37处,非库区247处),涉及人

口1196户3350人,房屋5157间,涉及财产2.12亿元,主要分布在接龙镇、南泉街道、石龙镇、麻柳嘴镇、双河口镇、安澜镇、木洞镇等镇街。灾害类型以滑坡和危岩崩塌为主,其中:滑坡

222处、占78.16%,危岩崩塌53处、占18.66%,不稳定斜坡3处、占1.06%,地面塌陷3处、

占1.06%,库岸3处、⅛1.06%o

二、2023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据气象部门初步预测:2023年我区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和2023年偏多;汛期有6~8次

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暴雨洪涝重于

常年和2023年;大部地区大雨将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较常年偏早。其中,3~5月降水偏多,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较2023年同期偏少2~3成;6~8月降水偏多,较常年同期偏多1成,较成。

根据上述气象预测,结合我区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特点,以及重点工程项目开工建设等

外界因素,预计2023年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较常年偏高,较2023年明显偏高,特别是接龙镇、圣灯山镇、石龙镇、麻柳嘴镇、安澜镇、东温泉镇等发生地质灾害风险较高,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三、重点防治区及重点防范期 (-)重点防治区

2023年同期偏多6成;9~11月降水偏少,较常年同期偏少1成,较2023年同期偏多9

1地质构造部位重点防治区。南泉-一品的铜锣山背斜、木洞-惠民明月峡背斜、东泉-接龙

桃子荡背斜、麻柳嘴-石滩丰盛场背斜四条主山两翼地灾多发生顺向滑坡;樵坪-界石-南彭的向斜台地和一品-安澜-圣灯山台地周边,在强降雨等因素作用下,易诱发崩塌等地质灾害。

2 .重要水库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受三峡水库水位变动影响的木洞、双河口、麻

柳嘴、李家沱、花溪、龙洲湾、鱼洞和莲花等镇街长江沿江岸坡及相邻区域,五布河、花溪河、一品河等区内主要河流的高陡峡谷和顺向岩质岸坡分布区,以及观

景口水库、南湖水库、下涧口水库、丰岩水库、龙勘水库、滩子口水库、石桥沟水库等水库。在库水位涨落或强降雨等因素作用下,该区域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塌岸等地质灾害。同时,要做好水利建设项目工程活动引发地灾隐患的防范,加强监测预警,定期研判地灾风险。

3 .交通干线沿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沿线的未治理高

边坡路段和高填方路段,其中渝习路、一陈路、长万路、渝道路、石小路沿线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易发生地质灾害,要重点强化这些道路沿线地质排查治理。同时,要做好市在区交通建设项目工程活动引发地灾隐患的防范,加强监测预警,定期研判地灾风险。

4 .城镇集中建设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我区城镇集中建设区以及数智产业园、大

江科创城、公路物流基地、国际生物城、智慧总部新城、高职城等园区。我区城镇集中建设区内平场周边、切坡、地下工程开挖等人为工程活动强烈,易诱发滑坡、崩塌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5 .矿山开采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姜家、麻柳嘴石灰岩矿等矿山开采及影响区。

上述区域是我区重要的矿产资源分布地,地质条件复杂,在降雨和采矿等因素诱发下,存在发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风险。

(二)重点防范期

4~9月,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常年偏高,是我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巴南库区地质灾

害防治形势仍然严峻,每年1~4月为汛前消落期,5~9月为枯水运用期,受库水位蓄退水的影响,在汛前消落期及汛后蓄水期发生地质灾害频率较高。

四、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任务

深入推进地质灾害“点线面”一体化风险管控体系落地见效,力保“点”(全区地质灾害隐

患点)上防得住、“线”(道路沿线、建(构)筑物周边、旅游景区、河道沿岸等线性重点区域)上找得准、“面”(地质灾害高风险区的重点管控区域)上控得稳,最大限度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各镇街落实属地职责,负责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级各行业部门落实属事职责,负责本行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将防治责任压实压紧、层层分解,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研判,抓深抓实、落地落细各项举措。

(-)抓实排查巡查。各镇街、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基层组织以专业技术力量为依托,全面

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三查”工作。主汛期前完成汛前排查;重点排查核实全区284处隐患点的规模、范围及威胁对象、变形及发展趋势、“两卡”发放、防灾预案、“四重”网格员变化等情况;要加强全时段汛中巡查,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全覆盖,特别是综合遥感识别发现的疑似隐患点、两个重点防治清单隐患

点和已有隐患点变形区域以及农村房屋前后边坡、学校、场镇、居民集中区等重点区域;要认真做好汛后核查,及时更新有关信息和数据。对综合遥感识别和“三查”中发现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的,要即刻纳入监测体系,落实\"四重''网格员做好监测预警工作。

(二)抓实监测预警。一是继续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四重”网格化体系,全面落实322“四

重''网格员和126名地灾防治员,严防死守已查明的28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定时、定量监测和宏观巡查工作,认真做好监测记录和巡查记录。在连续降雨或暴雨等重要时段应加密监测。二是强化部门联合会商,根据雨情预警信息常态化开展多层次会商研判,确定防范重点区域,强化本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筹调度,及时统筹辖区各方力量靠前驻防,及时将会商预警信息和工作要求发送至“四重”网格员和受威胁群众。三是加强已建成的智能化监测预警运行维护管理,智能仪器在线率须达到成闭环管理。

(三)抓实避险转移。各镇街、区级有关部门要立足当地实际,按照《重庆市强降雨期间

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工作指南(试行)》工作要求,细化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工作流程,以镇街为单元制定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预案,深刻把握强降雨期间避险转移撤离何时转、转移谁、谁组织、转到哪、如何管\"五大关键环节\",形成’一文一图一表”。当气象风

90%以上,四重网格员时时关注各类告警预警信息,有情况第一时间处置,形

险预警为橙色、红色预警时,提前转移可能受威胁对象;当实况降雨达橙色、红色预警时,紧急撤离可能受威胁对象。对出现灾险情时,要立即组织危险区群众临时撤离避险,并按程序和要求论证确定安全后,临时撤离人员方可返回。

(四)抓实治理搬迁。一是持续开展降险处置。组织驻守地质队员会同各镇街对已查明的

284处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排查核实,针对部分地灾点存在排水不畅、局部坍塌等情况,编制切实可

行的地灾点降险处置方案,采取修建截排水沟、清理土方危岩、修建挡土墙或支撑处理等简易措施开展降险处置,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二是推进避险搬迁。按照“宜迁则迁”的原则,各镇街要根据轻重缓急,对辖区内稳定性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实施搬迁避让;特别是53处已有+11处新增危岩崩塌地灾点以及地灾点叠加危房区域的住户,今年计划申报实施市级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金土工程

130人。三是加大工程治理力度。按照“宜治则治”原则,各镇街要对辖

区内稳定性差、威胁对象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大力度开展工程治理。推进龙洲湾街道鱼胡路轻轨站危岩、莲花街道云篆风清风景区危岩崩塌、李家沱街道其龙村4社原砂厂旁危岩崩塌、南泉街道山脚滑坡和菩萨岩危岩等5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相关镇街要积极作为,按期完成。各镇街和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要定期开展辖区、行业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在建项目安全生产大检

查,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管理,规范施工行为。

(五)强化地质灾害能力提升。一是各镇街、区级有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在汛前组织修

编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对所有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编制单点防灾预案,至少开展

1次避

险演练,使受威胁群众熟悉应急预案和报警信号,熟知撤离路线和避险安置场所。二是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大力推进镇街地质灾害巡查、预警、转移避险等应急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地质灾害识灾、防灾、避险自救等知识的宣讲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防灾水平。创新防灾宣传服务方式,用好地质灾害防治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和宣传教育片。三是要切实加强地震地质救援队伍建设,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力量,应按照事权和责任划分及时安排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和加强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四是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继续派出10名地质队员驻守23个镇街,帮助和指导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应急调查和处置等工作,切实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六)强化人为工程活动监管。各镇街、区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全区在建工程项目工地开

展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督促在建工程的业主和工程建设单位切实履责,加大现场隐患排查巡视检查力度,加强对在建工地生活办公营地、生产设施、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坚决避免由于责任不落实、

措施不到位、人员不在物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对已排查确定的人为地质灾害隐患,能通过工程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做到应治尽治;能通过避险搬迁解除威胁的,制定搬迁计划、有步骤地避险搬迁;对难以实施工程治理和通过避险搬迁解除威胁的隐患,明确专职监测人员,配备专业实时监测设备,做到隐患点实时监测。同时,要加强对农房选址、建设的指导和监管,特别要加强平场、基础开挖等重要环节的指导和检查,防止和避免因高切坡、深开挖不当等人为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各镇街、区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严格落

实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和,,一岗双责,,,强化“领导、规划自然资源牵头、地勘支撑、部门协作、基层组织、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共同防治工作格局,全面落实主导、行业共治、全民参与的防治管理机制,有力形成部署落实反馈三步走闭环工作机制,按照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责任清单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分工,把责任落实到岗到点到人。各镇街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和防治任务落实到村(居)民委员会。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区应急局负责统筹协

调全区地质灾害防治救援工作,

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和调查评估工作;区经济信息委负责指导安全监管职责范围内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教委负责学校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住房城乡建委负责统筹全区在建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因施工诱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交通局负责监管职责范围内公路和长江干线以外地方航道沿线边坡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城市管理局负责已建成移交并投入使用的城市道路及相应市政设施规划红线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水利局负责水利设施及周边、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区高切坡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文化旅游委负责指导做好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卫生健康委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对灾区伤病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做好灾后疫情防治工作。负责医疗、卫生单位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接受当地和区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一是加强对群测

群防员的监管,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工作;二是结合实际,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三是及时劝阻和举报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域从事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四是协助和配合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安全警示牌、标识牌、监测标志和隔离带(周界桩)以及治理工程等设施的保护工作;五是险情或灾情发生后,立即向镇街报告,并指挥村民做好自救互救。

(二)加强源头管控,严防人为灾害

各镇街、区级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各项防灾制度,严密防范不当人为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

害。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国土空间规划及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时,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主体工程设计、施工、验收“三同时”制度,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贯穿到建设项目规划、立项、设计、施工许可、验收等建设全过程。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极易发区和直接威胁区域从事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活动。

(三)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作保障

区财政部门要按照市《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

(渝府发〔2012)53号)“地质灾害中、低易发区的区县年度专项资金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

2%。”之规定,足额预算我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要统筹多层次、多领域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各镇街也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搬迁、治理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区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投入。

(四)强化督查考核,确保措施落实

区安委会、减灾委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区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考核范围,按照注

重实效的要求,重点从监测预警、

信息上报、治理搬迁、避险转移、单点演练等方面进行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各镇街要按照“定量化、项目化、事项化”原则细化分解任务,逐项落实。同时,要组织对灾害进行复盘,总结规律认识和成灾机理,全方位提升我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有效降低风险。

附件:1.巴南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电话

2 .巴南区各镇街驻守地质队员一览表

3 .重庆市巴南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另

册)

巴南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电话

单位名称 值班电话 传真 单位名称 值班电话 传真 莲花街道 区财政局 龙洲湾街道 区经济信息委 区民政局 (白天)(白天)(夜间) 鱼洞街道 李家沱街道 区教委 区住房城乡建委 花溪街道 (白天)(夜间) 南泉街道 一品街道 惠民街道 区交通同 区城市管理局

南彭街道 界石镇 二圣镇 东温泉镇 姜家镇 安澜镇 木洞镇 接龙镇 双河口镇 麻柳嘴镇 丰盛镇 石滩镇 石龙镇 天星寺镇 圣灯山镇 区水利局 区文化旅游委 区卫生健康委 区应急局 区分局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区气象局 巴南区各镇街驻守地质队员一览表

驻守地质队 驻守镇街 惠民街道 二圣镇 姜家镇 东温泉镇 天星寺镇 石滩镇 重庆136地质队 一品街道 安澜镇 南泉街道 鱼洞街道 龙洲湾街道 莲花街道 木洞镇 重庆607地质队 双河口镇 界石镇 驻守人员 联系手机 何东 刘宗君 曾令海 刘涛 谢丰 尹静 刘或

南彭街道 圣灯山镇 接龙镇 花溪街道 丰盛镇 麻柳嘴镇 石龙镇 李家沱街道 吕友贺 李琴芬 熊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