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堡董道 ! 堂 皇± 10年12月第4卷第6期Chin Arch Gen Snrg(Electronic Edition),December 2010,Vd 4,No.6 ・・63・ 讲座与综述・ 术后肠梗阻(肠麻痹)的病因与预防 袁凯涛石汉平 术后肠梗阻(postoperative ileus,POI)临床又称 为术后肠麻痹,是指腹部或非腹部手术后因胃肠道 动力改变,不能有效传输胃肠道内容物,患者主要表 现为恶心、呕吐、腹胀和排气排便延迟【l_,是术后肠道 协调运动的暂时中断。早在1906年Cannon和 Murphy就对其首次定义,并认为该病是手术创伤打 击后不可避免的『2_。现今POI的定义是:因肠道动力 障碍胃肠道内气体和液体蓄积导致肠内气体传输变 缓和术后排便延迟,是指胃肠道动力的功能性改变, 不同于机械眭肠道梗阻。POI的持续时间也是肠道 功能恢复的时间,是决定术后患者(尤其是腹部术后 患者)住院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显示,美 国40%行开腹手术的患者POI持续时间超过5 d, 美国每年用于预防和治疗POI的花费总额为7亿5 千万美元。英国每张床位每天的平均花费是388美 元,如果全英国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问都缩短1 d,将 节省1200万美元的医疗开支l 3l。因此,采用各种措 施缩短POI的持续时间将有效地节省医疗资源。本文 将对POI的病因研究与预防治疗做一简要综述如下。 一、病因 术后胃肠道功能最先恢复的是小肠,术后数小 时内即可蠕动;其次是胃,约24~48 h;最后恢复功能 的是结肠,约48~72 h,因此POI主要发生在结肠_l‘4j]。 术后胃肠道各段仍有蠕动,但蠕动不规律、不协调, 使得肠道功能暂时缺失,其原因复杂,是以下多种因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神经系统:共有3种神经系统控制胃肠道的 运动:副交感神经系统(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 tem,PNS)、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 tem,SNS)、肠道内在神经系统(intrinsic ne ̄zous sys— tem,INS)。PNS兴奋可以使肠道蠕动增加,而SNS 兴奋可以抑制肠道蠕动。术后SNS兴奋性升高占主 导作用,抑制了胃肠道的蠕动。术后神经反射对胃肠 道动力的抑制被认为是引起POI的主要原因之一。 INS是指消化道的壁内神经丛,包括肌问神经丛和 黏膜下神经丛,有感觉、中间和运动神经元,彼此交 织成网。黏膜下神经丛主要调节消化道腺体和内分 DOI: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0.06.024 作者单位: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 泌细胞的分泌,肠内物质的吸收及局部血流的控制; 肌间神经丛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参与对消化道运 动的控制。结肠和小肠的INS不同,结肠平滑肌之间 缺乏如小肠平滑肌之间的紧密连接,不能如合胞体 样协调活动。因此结肠细胞的收缩更依赖于外部神 经调节。术后禁食时,结肠内在神经系统激发的移动 复合波(migrating motor complexes,MMC)频率较低, 只能由外在神经系统和神经递质的刺激才能恢复功 能,且MMC只能激发蠕动,不能使各部分蠕动协 调,所以结肠功能恢复最慢。 2.炎症因子、神经递质和激素:手术操作引起的 组织创伤和机体免疫水平的变化使位于胃肠道肌层 的中性粒细胞被激活,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并通过血 液循环招募远处的白细胞。炎症因子造成肠壁水肿 并使肠道的蠕动能力下降[61。Schwarz等 发现对实验 鼠行开腹术和肠道手术操作后,巨噬细胞和部分肠道 神经元诱导的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一2,COX一2) 信使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都显著增高,腹腔内和 血液循环中COX一2水平的升高最终导致肠道环形 肌收缩力下降。血管、活.1生肠肽可以使胃胆碱能受体 的抑制性冲动传人增多,导致胃窦、幽门的活动减 弱。NO是胃肠道主要的抑制性胆碱能受体,以复合 物的形式发挥抑制肠道蠕动作用。P物质同样有抑 制肠道蠕动的作用,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外周注射血 管活性肠肽、P物质和N这3种化合物的抑制剂可 以改善术后胃肠道的蠕动能力18]。术后患者体内会 产生的内源性阿片类物质通过 受体作用延迟胃 的排空并使肠道平滑肌的收缩能力下降。手术操作 会引起某些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影响胃肠道功能的 恢复。体内促胃动素水平与MMC的发生频率有密切 的关系,术后促胃动素水平显著降低,因此MMC的发 生频率降低。研究显示经外周血注射促肾上腺素释放 激素(cRF)可以引起胃的排空延迟和蠕动下降,而手 术应激后患者体内CRF水平升高使胃排空延迟。 3.麻醉镇痛剂:多种麻醉剂通过神经系统对肠道 蠕动发挥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结肠部位细胞间紧 密连接少,主要受外部神经,所以麻醉剂对结肠 的抑制作用更明显。阿托品、等麻醉剂使胃排 空延迟,增加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阿片类镇痛 010,Vo14,No.6 nicEdition),December 2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t0年12月第4卷第6期ChinArchGen Surg(Etectro——药抑制肠道的蠕动,研究发现,结肠切除术后吗啡的用 量和肠呜音、肠道排气、排便的时间有显著相关性,吗 啡用量越大,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越长。 二、药物治疗 1.交感神经阻滞剂和拟副交感神经药:POI的发 生与术后SNS兴奋占主导地位有关,因此交感神经 阻滞剂是最早应用于治疗POI的药物之一。然而,随 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交感神经阻滞剂对POI的改善 并无作用,继而学者希望通过使用拟副交感神经药 药物治疗POI的研究与应用[13]。 6.alvimopan:2008年美国FDA批准Adolor公 司和葛兰素史克公司开发的alvimopan(Entereg)上 市,用于帮助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恢复胃肠道功能。 该药可以阻断抑制胃肠道运动的阿片类药物的周围 作用,竞争性结合于胃肠道的 类阿片受体。 TaguchiE 4】于2001年首次报道了应用该药的Ⅲ期临 床研究,该研究发现alvimopan显著缩短患者POI 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此后,有关alvimopan的临床 来拮抗术后SNS兴奋。新斯的明是一种有拟副交感 神经作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研究发现此药可以增 加结肠的蠕动性,但对胃肠道其他部分作用甚微。研 究发现新斯的明单一药物对POI的治疗无效。 2.甲氧氯普胺:临床常用的有拟胆碱和多巴胺 能作用的止吐药,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胃蠕动。此 药作用仅限于前肠,主要促进胃排空,对食管和小肠 蠕动的促进作用较小。甲氧氯普胺对结肠无作用,而 结肠是POI的主要部位,因此许多研究也证实了该 药并不能缩短POI的持续时间㈣。 3.5一羟色胺受体激动剂:西沙必利是一种5一 羟色胺受体激动剂,有促进食管、胃、空肠和结肠蠕 动的作用。在美国上市之初,曾被认为是治疗POI 最有前途的药物。研究证实该药可以减少POI的发 生,但后续研究报告了该药有引发心率失常,特别是 尖端扭转室上型心动过速的副作用导致此药的退 市。而其他的5一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多应用于炎症 性肠病,未见治疗POI的大样本研究报道。 4.红霉素: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是促 胃动素受体激动剂。体内促胃动素的浓度高低与胃 肠道MMC的发生频率有关,促胃动素浓度升高可 以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为了探讨红霉素对 POI有无治疗作用,Smith等…憎进行过一项前瞻性 研究,研究共纳入134名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 试验组术后每6 h静脉注射200 mg红霉素。结果发 现与安慰剂组相比,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 和术后住院时间元显著差异。Traut等 经过Meta分 析后认为红霉素对于缩短POI无治疗作用。 5.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COX一2抑制 剂:前列腺素在炎症反应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 NSAIDs和COX一2抑制剂类药物被认为可以减轻手 术操作造成的肠壁炎症反应,改善胃肠道的蠕动。多 项研究证实这两类药都可以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剂 的用量,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指数,术后镇痛效果好。 少数几个小样本研究结果显示COX一2抑制剂能减 少结肠POI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但COX一2 抑制剂类药物可能引发心血管负性事件了此类 研究被陆续报道I1 目,Senagore等 对5个alvimopan Ⅲ期临床实验进行Meta分析发现,应用12 mg的 alvimopan可以缩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首 次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 情况更少。目前,alvimopan作为美国FDA唯一批准 的用于腹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药物,多项大型随 机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已证实其临床应用的安全陛 和有效性,行开腹肠切除术且使用自控镇痛(PCA) 的患者可从中受益。 三、非药物治疗 1.胃肠减压:胃肠减压作为经验性治疗被几代 外科医生所推崇,认为胃肠减压不仅可以加速POI 的缓解,还可以减少感染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 生。近年研究结果显示胃肠减压可以降低术后患者 腹胀和呕吐的发生率,但并不能加速POI的缓解, 且术后常规应用时,部分患者发生误吸和肺炎等并 发症[2o-2 。目前除胃、十二指肠手术以及术后患者出 现严重呕吐和腹胀须行胃肠减压外,其他腹部手术 后已不推荐常规应用。 2.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刺激胃 肠道蠕动,减少其他并发症发生等多种益处,但目前 仍没有研究数据能够证明增加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量 可以缩短POI的持续时间,对健康志愿者的研究发 现增加体育运动并不能促进结肠蠕动。术后及早下 床活动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过度行走对 于POI的治疗无效㈣。 3.早期喂养:传统观念认为术后早期应严格禁 食,使肠道“休息”才能利于肠道功能恢复。但近几年 研究发现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能够缩短术后肠道 功能恢复的时间 。早期喂养不但可以刺激胃肠 道神经反射,使胃肠道的推进协调,还能刺激多种神 经激素的释放,促进胃肠道蠕动。Ng等【26】通过Meta 分析后认为结直肠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安全、 可耐受的,可以缩短患者POI的持续时间,缩短患 者术后住院时间。 4.咀嚼口香糖:术后咀嚼口香糖是一种对消化 头期分泌相有刺激作用的假饲方法,此过程能促进 董 ! 文 电 子版)2010 ̄12)3第4卷第6期Chin Arch Gen Surg(Electronic Edition),Decemher 2010,Vol 4,No.6 多种神经激素的释放、胃肠道蠕动和腺体分泌(唾液 腺、胃部腺体等)。V d squez等 通过Meta分析评价 了术后咀嚼口香糖在择期结直肠切除患者POI的 治疗中的作用,发现术后咀嚼口香糖可以缩短术后 患者排气排便的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推荐作为 结直肠术后的规范化治疗措施。 5.硬膜外止痛:硬膜外止痛法可以阻断胃肠道 等【3 研究发现腹腔镜术后患者比开腹术后患者体内 炎症因子的水平要低。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腹 腔镜结肠切除与开腹结肠切除相比,前者POI的持 续时间显著缩短。腹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目前 大部分腹部手术都可以在腔镜下完成,把手术操作 对机体的创伤程度降到最低,缩短术后患者恢复时 问。因此,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 采用腹腔镜手术。 四、结论 POI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是临床上较为 棘手的问题之一。上述任何单一药物或治疗措施都 传人神经和传出神经抑制性反射,并增加内脏血流㈣。 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手术患者行硬膜外注 一射局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是 24 h,而行硬膜外或全身阿片类麻醉的患者术后胃 肠道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是37 h 。硬膜外止痛法 发挥作用时,导管尖端必须向足端且位于T8~10脊 髓神经平面,若位于腰椎脊髓神经平面时,对腹部手 术镇痛作用较差 。胸廓部硬膜外注射局部 与静脉注射相同相比可以减轻术后应激反 不能起到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因此提倡综合治 疗的方法。比如术后第1天及早移除鼻胃管、下床活 动,采用硬膜外注射局部镇痛、咀嚼口香糖、 应用alvimopan等新型药物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 以取到较好的效果。综合治疗以缩短患者术后肠道 功能的恢复也是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内 容的一部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减 少术后住院天数,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率。 (本文参考文献见光盘) (收稿日期:2010—03—11) 应,减少体内细胞因子的产生,获得术后更好的止痛 效果,从而减少阿片类镇痛剂用量,缩短术后肠道功 能恢复的时间 。但若术中单单采用此方法麻醉效 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6.腹腔镜技术: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因其微创、 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Leung (本文编辑:姚亚楠) 袁凯涛,石汉平.术后肠梗阻的病因与预防[J/CD].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0,4(6):588—591 ・循证医学- 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血管 切除术治疗胰腺癌 时建陈强谱编译 Chua TC,Saxena A.Extended pancreaticduodenectomy with vascular resection for pancreatic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J Gastroin— test Surg,2010,14(9):1442—1452. 目前胰腺癌的有效治疗策略是彻底地手术切除 联合辅助化疗或放疗。随机临床试验报道单纯手术 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18个月,手术后联合吉西他滨 辅助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22个月。术后同步放 分别为25个月和19个月。虽然这些治疗方案在总 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能会延迟复发 时间。另外,对显微镜下切缘阳性(R1)患者的治疗 有一定价值。xeric瘤无法切除的局限性晚期胰腺癌 的患者,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GERCOR和 GISCAD三期试验评估表明他们的中位生存期为9 个月。2001—01 FFCD/SFRO研究指出,给予放化疗 时中位生存期增加至13个月。在这些临床试验中, 化疗组生存效益较单纯手术组更明显,中位生存期 DOI: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0.06.025 作者单位: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通讯作者:陈强谱,Email:drcqp@2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