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笔记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党第十八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关键时期的盛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凸显出中国发展新的走向。
大会充分肯定党的以来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等。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历史赋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使命,本次会议针对政治、经济、社会等6大领域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其中多领域的改革力度及深度有望突破以往。
会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会重申,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期推行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前提”。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会议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设立委员会—设立委员会,完善和战略,确保。
经济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坚
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会议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机制。
确保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维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改革,确保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司法保障制度。
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打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一系列具度的完善与构建也将由此展开。随着接下来具体改革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人们将亲身体验到此次改革给国家、民族、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我们期待并坚信:紧握改革这把“金钥匙”,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迎来实现民族、国家、个人梦想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