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文综周考卷(地理)
一、本部分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 1.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2. 1980年以来,黑龙江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一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土壤肥力 B. 热量条件 C. 河流汛期 D. 降水总量
3. 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水土 B. 发展旅游 C. 利于浇灌 D. 便于运输
下面为我国西南地区1月(左图)和7月(右图)晴天出现频率(%)图,读图回答4~5题。
4.1、7月晴天出现频率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东部 B.四川盆地
C.湖南和湖北西部地区 D.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西部 5.图中①地区1月晴天出现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闭塞,空气流通不畅 B.受准静止锋影响
C.湖泊多,蒸发旺盛,水汽丰富 D.受来自印度洋湿润气流影响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6-8题。
6.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 湖滩面积大,水浅 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 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7.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8.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 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下图为我国两省(区)全年风速>3m/s小时等值线图,读图回答9—11题。
图例 全年风速>3m/s 300小时等值线 河流城市 轮台 4000 4000 3000 4000 ③ E 3000 4000 5000 F C A 3000 ④ M 4000 ① 3000 N B ② 镇江 3000
甲
乙 9.随着温室效应和能源紧缺的状况越来越突出,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上图中①②③④地最适宜兴建风力发电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据图分析,图中A、B两地全年风速>3m/s小时数分别可能是 A.5100、4200 B.5100、2800 C.850、2800 D.850、3500 11.下列有关甲、乙两省(区)地理事象说法正确的是 A.铁路C为京沪线,铁路E、F被称为第二欧亚桥
B.两省风能资源都很丰富,风力较大的季节均为冬季 C.M河流量的年际变化大于N河,季节变化小于N河
D.两省都有我国商品棉基地,纺织工业均为本省重要产业
二、综合题(本部分共2题,满分56分)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36分)
(1)归纳图中旅游资源的类型,并说明各类型的分布特点。(6分)
(2)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8分)
(3)概述图中高原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5分)
(4)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7分)
(5)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10分)
图甲和图乙分别为赣州古城和该城地下排水沟示意图。请读图回答
115° 赣 江 200 500 江 章 九 京 图例 赣州 ° ° 线 500 200 等高线(m) 兴国 200 500 水 贡 河流 航运起讫点 古代大道 80km 洪水位 0 25°
检查口 福寿沟 水窗 沉井 地下排水沟示意图 水塘 枯水位 至广东韶关 比例尺 图甲 图乙
(1)赣州古城位于赣江上游,建城有1000余年历史,古代是赣南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据图甲及材料说明赣州古城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10分)
(2)图甲中京九铁路有一些明显的曲折,主要考虑的是 ,可见,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是 因素。(4分)
(3)赣州古城的排水系统,由福寿沟、水窗、沉井、水塘组成。据图乙分析该排水系统在解除城市内涝方面发挥的作用。当河水位低于水窗时,进入福寿沟的雨水依靠水流冲击力推开水窗,将水迅速排入江中,解除城市内涝。当河水位高于水窗时,水窗关闭,防止了 ,而进入福寿沟的雨水由福寿沟 ,解除城市内涝。图乙中排水系统中,沉井发挥的作用是 。(6分)
2012届高三文综周考答题卡(地理)
班级 姓名
一、本部分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综合题(本部分2大题,共56分) 1.(36分)(1)
(2)
(3)
(4)
(5) 2、(20分)(1)
(2) 、
(3) 、
2012届高三文综周(地理)
一、本部分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答案 1 B 2 B 3 A 4 D 5 B 6 A 7 C 8 B 9 B 10 C 11 D 二、综合题(本部分2大题,共56分) 1、(36分) (1)图中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景观)相人文旅游资源(景观)。自然旅游资源(景观)主要分布在南部山脉(景观),人文旅游资源(景观)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渭河平原。 (2)张家山(渭河咸阳)水文站河流泥沙含量高(低)。
泾河张家山(渭河咸阳)水文站以上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南部山地),植被覆盖率低 (高),张家山(咸阳)河段比降大(小),流速快(慢)。 (3)主要任务是治理水土流失。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或三项具体措施)。 (4)由于构造下沉(构造运动形成地堑),河流堆积形成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 (5)秦岭,呈东西走向。
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北暖温带、以南亚热带);
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界线(以北为半湿润地区,以南为湿润地区): 界线以北以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以南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2、(20分)(1)条件:两条河流(章水与贡水)汇合处(河谷地形较开阔),便于城市发展;(2分)便于取水(水源充足);(2分)也是沟通南岭南北及长江中下游的主要通道,古代赣南是水陆交通枢纽和两大流域的物产集散地;(2分)为赣南行政中心;(2分)河流环绕,古代有利于军事上的防御(防御功能)。(2分) (2)用铁路联接更多的地区(有利于帮助更多地区建立对外联系的通道),尽快脱贫致富(2分)社会经济(或经济发展的需求)(2分)
(3)河水倒灌入排水沟(2分) 排入水塘(2分) 沉积泥沙,使福寿沟排水通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