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策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策

来源:宝玛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哈尔滨医药2008年第28卷第2期 ・6l・ ・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策 梁淑霞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要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介入 治疗后予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血压、心率、心律、心电图的改变,穿刺点及肢体的观察等。结果232例患者术后经抗 感染、抗凝药物等治疗并采取相应的观察及护理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 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微创手术方法。护理人员要全面掌握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有关知识,预见潜在的危险因素,有针对 性、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及护理,保证手术成功。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41.2 [文献标识码] A 学科分类代码:320.2410 文章编码:1001—8131(2008)02—0061—02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are of patient with complication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undergoing transcatheter occlusion UANG Shuxia (Linyi Peopie’S Hospital,Linyi Shangdong 27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clude the points and methods of observing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ht congeni— tal heart disease(CHD)undergoing transcatheter occlusion(intervention therap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 ̄ of nursing care.Methods Attentive observation were applied to 232 patients after transcatheter occlusion,and the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heart rate,heart rhythm and electrocardiogram were observed,the wound and the inferior liferior limb were also included.Results All patients rehabilated back home with drugs under antiim flammatory nad anticoagulation the therapy and corresponding nursing care without seve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All pa- tients were fellow up.Conclusion[nterventional therapy is characterized wiht small wound and few complications. The nursing staff must comprehensively grasp hte knowledge about transcatheter occlusion to CHD.And predict the latent Factors of danger.It is the key thatintent and detectiv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to prevent and reduce compli- cations,assure the safety and success of operation. Key words congeniml heart disease(CHD);complication;nursing care 2002年1月一2007年8月,我院应用介入技术成功治疗 2结果 了先天性心脏病232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本组除1例VSD封堵器漂脱外,其他均封堵成功。造 1资料与方法 影显示3例VSD存在2mm左右的残余分流,术后7d消失; 1.1临床资料:本组男72例,女160例,年龄3—67岁,平 术中5例出现房颤,7例出现室性早搏,5例出现短阵室速, 均25.3岁。动脉导管未闭(PDA)74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停止操作后恢复正常;1例术后2h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SD)83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69例,肺动脉瓣狭窄 经地塞米松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髂内动脉栓塞,经溶栓治 (PS)6例,均经心脏超声确诊。 疗后痊愈;4例血肿,经精心护理后好转。 1.2方法:对于耐受性较差、不配合及<8岁的患儿,采用 3护理 静脉全身麻醉,8岁以上者采用局部麻醉。VSD和PDA患 3.1一般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者先行心脏和大血管造影,明确VSD及PDA的大小及形 3.1.1过度紧张焦虑:患者及家属缺乏对介入治疗的了解, 态,以选择合适的封堵器;ASD患者依据TEE检查选择封堵 担心手术效果及安全,常感恐惧、焦虑。护士要注意观察,对 器。经试封堵器的大小合适,无残余分流后,释放封堵器,撤 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 出输送装置,加压包扎,送回病房。ASD和VSD患者术后应 有针对性的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疗效、安全性及可能出现 用低分子肝素0.01ml/kg体重腹壁皮下注射,按体重给阿斯 的并发症,使患者消除顾虑,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匹林3—5mg/kg体重口服,连续服用3—6个月,以预防血栓 3.1.2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术中肝素化或穿刺点位置偏 形成,PDA术后一般无需用抗凝药。PS患者常规行右心室 高,拔管后位置不当或时间不够、下肢活动过早等,均易引起 造影,测量肺动脉压及右室压,计算跨瓣压差。明确肺动脉 局部出血或血肿。本组4例拔管后压迫止血时出现血肿,立 瓣狭窄,符合球囊扩张指征。测量肺动脉瓣环直径选择球囊 即局部消毒,局麻后局部抽吸,待皮肤弹性恢复后以…8’字 大小,参照造影影像定位,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为预防感 法包扎,24h后用25%硫酸镁湿敷4d恢复。穿刺股静脉者 染,术后需常规应用抗生素,连续3—5d。 局部以0.5一lkg沙袋压迫4h,下肢制动12h;穿刺股动脉者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2・ 哈尔滨医药2008年第28卷第2期 分流较大、血流通过封堵器后造成红细胞破坏有关,常见于 局部压迫6h,下肢制动24h。因肝素抗凝作用持续2~6h, 6h后患者凝血系统已恢复正常,指导患者适当变换体位,伸 直或平移术侧肢体,一般不会引起出血或局部血肿…。 3.1.3出血:抗凝治疗期间注意血压、意识、瞳孔等变化,注 意有无皮下出血、牙龈出血、血便、血尿。本组患者未出现。 3.1.4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形成的可能原因:动脉穿刺 点压迫不当(压迫位置过低、时间过短),动脉多次穿刺,术 后排尿困难致腹压增大,术后肢动时间过短等。因此, 术前应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术后卧床休息、相关肢动、床 上大小便的重要性,术后配合心理护理,避免动脉穿刺点压 迫位置过低。本组随访无动脉假性动脉瘤出现。 3.2严重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2,1封堵器漂脱:封堵器漂脱是先心病封堵术的严重并 发症之一,多发生于封堵术中,也有个别发生于术后36h…。 PDA和VSD患者。凡术后有残余分流患者,应严密观察精 神状态、面色、尿液的颜色及量,发现异常及时送检并做好记 录。一旦发生溶血,嘱患者卧床休息,及时静脉滴注5%碳 酸氢钠,同时注射地塞米松。}肖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必要时 用镇静剂,以免血流加快使溶血加重[3]。随着封堵器内形 成血栓、心内膜内皮迅速增生覆盖,阻挡异常血流通过,可消 除溶血现象。本组未发生机械性溶血。 3,2.5血栓形成:多与导管刺激损伤血管内膜有关,加之术 后6h内术侧肢动及伤口加压包扎致血流缓慢,血液内 大量纤溶素在动脉内膜损伤处聚集形成血栓。本组术后1 例主诉右侧肢体麻木疼痛,观察其足背动脉搏动弱、皮肤颜 色灰暗、两侧肢体温度不同,立即做下肢动脉造影,示髂内动 脉栓塞。按医嘱给予尿激酶40万U+生理盐水50ml静脉 注射,待部分管腔开通后继续溶栓治疗;严密检测凝血酶原 封堵器选择过小、缺损的解剖部位特殊或操作不当、释放过 早均可造成堵塞装置如弹簧圈或封堵伞漂脱,随血流漂至下 游血管或心腔内O应立即采用异物钳抓取,若不成功可行外 科手术。本组1例VSD因选择封堵器过小,释放后封堵器 脱人肺动脉,紧急手术取出。 3.2.2心脏压塞:最常见于ASD封堵术,少见于PDA及 VSD封堵术。多发生于开展介入治疗早期,与术者缺乏介入 治疗经验,心脏x线解剖不熟悉或操作不当有关。密切观 时问,不应超过正常值的2倍,每30min观察患肢皮肤颜色、 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1次并记录,抬高患肢,予保暖、按 摩,24h后患者症状消失。 4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不同于以往开胸手术,它具 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相对安全等优点,能较大程度 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比手术治疗更有优越性。本组病例 的护理实践证明,预见潜在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有目的进 行观察与护理是预防及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公培娟,刘继英,王新芝.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的护 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33—34. [2] 王广义,王峙锋,郭军,等.经导管介入封堵老年继发孔型房间 隔缺损.心脏杂志,2004,16:71—72. [3] 蒋世良,徐仲英.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房间 察病人有无突发胸闷、胸疼等症状,术中如出现上述症状,及 时告知术者,紧急诊治。本组未发生心包填塞。 3.2.3心律失常:常为导管刺激或封堵器压迫所致。本组 17例发生一过性心律失常,解除刺激因素,及时用药处理后 均恢复正常,术中要加强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告知 术者,必要时用药处理。本组1例VSD患者术后2h出现Ⅲ 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与封堵器压迫局部组织造成短暂水肿 有关,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2mg/(kg.d),5d后心律 逐渐正常。 3.2.4机械性溶血:与封堵器型号或位置不当、释放后残余 隔缺损的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介入心脏病杂志,2004,12 收稿日期:2008—01—02 植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 鞠 燕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山东泰安271000) [中图分类号】R54 文章编码:1001—8131(2008)02—0062—02 [文献标识码]B 学科分类代码:320.2410 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人工心脏起搏器 是通过置于心脏的导管起搏电极,向心肌发放脉冲电流刺激 心肌,使心肌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收缩,以达到治疗缓 慢性心律失常的目的。采用该方法治疗具有不开胸、不全 麻、创伤小等优点。自2004年4月至2007年6月我们共进 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13例,均取得满意的预期疗效, 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3例患者中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61岁(41— 常伴有紧张恐惧心理。我们针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层次 患者的心态,因人而异地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 通消除其顾虑,使其明确手术的必要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询问病情,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安置起搏器的意义、作用和优 点,使患者正视疾病,保持良好稳定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1.2术前准备:根据医嘱积极配合临床医师做好术前准 备,协助患者做好有关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 能、全导联心电图、胸片、青霉素皮试等。向患者详细说明术 后注意事项,为方便患者术后卧床大小便,术前指导患者练 习床上大小便;做好皮肤护理,尤其注意双侧胸大肌及颈部。 2.2术后护理 2.2.1心电监护:手术完毕后先将患者安置在监护室,心电 72小时持续监护以了解起搏功能,密切观察起搏信号是否良 好,有无电极移位现象,通常起搏心律与自主心律交替出现, 监测脉搏与起搏频率是否相符,描记全导联心电图,了解心脏 74岁),房室传导阻滞5例,心肌病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4例。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动过缓、乏力、易疲劳、黑 朦、眩晕、晕厥等症状。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I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于安置心脏起搏器缺乏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