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都汶公路地质灾害的处理

都汶公路地质灾害的处理

来源:宝玛科技网
2011年第5期 (总第207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HElLONGdlANG JIAOTONG KEJl No.5,2011 (Sum No.207) 都汶公路地质灾害的处理 高永宝 ,王毅 ,黄显彬 (1.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四川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 摘要:结合都汶公路设计施工实际和5.12震后现状,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恢复进行研讨。 南方都汶公路地质灾害典型特点是山体本身由松散颗粒堆积,加之地震摇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现象随着 夏季暴雨来临会频繁发生。 关键词:公路;地质;灾害;研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8.9 1都汶公路概述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1)05—0042—02 都汶公路是国道213(317)合线。都江堰到阿坝州汶川县 映秀镇为高速公路,映秀到汶川为二级公路。高速路段分别位 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和阿坝州汶川县境内,全线25.858 km;二级 发量900—1 000 mln。 路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境内,全长70余km。 区内岷江干、支流迳流特征的年内变化与区内气候相适 本区气候属盆地亚热带气候,气候特点是湿热多雨,秋 应,每年4月气候转暖,上游高山积雪融化量增大,6~9月 雨绵绵,多年平均气温l5℃,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 进入洪水期。 表1 岷江干、支流特征性水文参数 5℃。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000~1 600 mm,最大降雨量 2 434.8 mm,全年降雨日200 d以上,降雨及暴雨主要集中 在6~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多年水面平均蒸 一本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侧平原区和中低山区,地形起伏 大。高速路段路线经过A、B段地形平坦开阔,起伏变化小, 路线经过一种地貌单元,即侵蚀堆积河谷地形,又可主要分 为漫滩和阶地地貌。其余段落地貌单元为阶地及漫滩、丘 陵、中低山的地貌单元。 地震前区内大部分地段植被茂盛,以农耕地和灌木林为 主。地震后二级路段,特别是映秀到草坡段山体地表因山体 滑坡、泥石流、滚石等地质灾害植被被破坏严重。 路线经过区段,第四系堆积物、沉积岩、砾岩、砂岩、岩浆 岩均有外露。 排水沟,在主骨架和次骨架中间回填30 em粘土植草防护。 都汶高速公路从C段一直到终点,绝大多数路段是桥 梁和隧道。设计施工对LK20+735一K21+420和K25+078 终点(K25+858)松散滑坡山体分别采取的措施是框架梁 (喷注浆锚杆并植草)防护和高5—7 m的挡土墙防护。 一2.2汶川5.12震后沿线地质灾害对策思考 (1)震后都汶路需要短期治理与长期综合治理相结合 自5.12地震后,都汶路特别是二级路段破坏严重,无论 是老路还是新修的2008年初才通车的二级路尤为严重。对 这种山体滑坡、泥石流面积大路线长的状况,目前还没有规 划设计出比较完善的治理措施。针对这种特殊新课题、新情 况,宜短期治理与长期综合治理相结合。 短期治理侧重工程治理,目标是基本保证公路畅通稳 定,具有反复性。短期治理措施可采取工程防护(包括干砌 卵石、浆砌卵石、挡土护面、喷射混凝土、挡土墙、拱形护坡、 框架梁等),其它防护(包括抛石、石笼等)。 地震后都汶路损毁严重,距离震中1O多km路段被崩 塌的山体完全覆盖,5O余座桥梁受损,7座桥梁完全垮塌,数 十处山体滑坡、泥石流,上百处路基处于危险之中,从紫坪铺 电站到汶川的9o多km路段,共发生地质灾害351处,损坏 路段超过35 km,占总长度37%。其中映秀至汶川段的损害 尤为严重。全路塌方量超过3亿rn。。由于该路段大量暴雨 频繁,沿线已发生了数百次规模不等的次生灾害,该路段要 形成新的稳定状态,至少需要3年甚至更长时间。 2都汶公路公路设计施工对地质灾害的处理及5.12震后 沿线地质灾害对策 长期综合治理侧重长期总体规划设计和环境综合治理, 按照总体规划设计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 环境恢复,把都汶路及其沿线的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恢 复纳入其中进行全盘综合考虑。建立一个包括地质及地质 2.1都汶高速公路设计施工对地质灾害的处理 都汶高速公路A、B段10多km长路基填方全是高路 堤,填方在4.6—7.8 m之间,填料为金马河的砂砾石。由于 砂砾石在雨水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冲刷,设计施工对填方路堤 边坡采用浆砌片石主骨架拱形次骨架防护,在主骨架上砌筑 收稿日期:2011—03—15 ・工程、生态及生态工程在内的专家组成的汶川地震次生地质 灾害研究机构,它需要对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系 统研究,以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指导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防治 和生态环境恢复,它能够组织领导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防治和 生态环境恢复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落实并实施。 42・ 第5期 高永宝,王毅,黄显彬:鹤大公路和都汶公路地质灾害对比研讨 总第207期 (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恢复任务艰巨、 点,在灾害体上埋石设置监测点,用精密全站仪进行有周期 过程漫长 性的观测,观测曲线数据应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科学 强烈地震使山体严重失稳,引发区域性岩石崩塌和滑 分析,作为该点是否启动防御预案的依据,一旦有险情,由村 坡。崩塌和滑坡又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充足条件。原来植 组负责人通知有关交通主管部门立即实行交通管制,并成立 被发育良好的山体,现在大面积裸露。今后几年乃至几十年 应急抢险小分队,一旦边坡稳定后解除预警。对于危害程度 是余震的频发期。局部工程治理可以在短期内完成,局部山 较轻的地质灾害点,应在坡体内设置木杆标尺,变形拉裂墙 体滑坡可能在三年至五年趋于稳定,但整体的地震次生地质 体上贴玻璃片、石膏片等进行简易观测,遇较大暴雨应每小 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恢复是一个漫长过程。大规模的限期 时观测一次,我省早些时候在卢州纳溪区、宣汉天台乡滑坡 工程、先建后治、一步到位等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不符合实际 监测预警中取得了成功,从而避免了人员伤亡。对于泥石流 的。 频繁地段,采用暴雨和泥石流等级预告,警示来往车辆注意 (3)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恢复应科学规 行车安全。 划 3结语 要顺利完成这样复杂巨大的工程,需对系统工程进行科 通过对都汶公路设计施工在冲刷、滑坡、崩塌方面的治 学地论证、设计和规划。在理清头绪的基础上,从最基础的 理,对都汶公路震后的地质灾害治理进行了研讨,针对地震 调查研究做起,认真研究地质灾害发育的区域性地质环境, 次生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恢复提出了短期侧重工程治 对其危害性做出基本评估,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 理和长期侧重总体规划设计和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案。 环境恢复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而对区域性而非个体性 参考文献: 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恢复做出总体规划设 [1] 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 计,它应有分区域、分灾害类型、分轻重缓急的技术保障。 出版社,1997. (4)中一轻等危害程度的地质灾害实施检测预警 [2]牡丹江市编篡委员会编篡.牡丹江市志上卷[M].黑龙江人 重度滑坡、泥石流容易发现。对存在潜在滑坡、泥石流 民出版社,1993. 等中一轻等危害程度的地质灾害,实施监测预警和预报制度 [3]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国道317(213)都江 是最优的防治措施。以震中映秀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从紫 堰至汶川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2002. 坪铺至映秀,从映秀至草坡,凡存在潜在中一轻等滑坡、泥石 [4]黄显彬,雷文明,罗永忠.威远县地质灾害成生特点与防治措 流处设置监测点,按灾害危害中等程度以上确定为专业监测 施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7,(2). (上接第4l页) 富时,可应用于弱中非硫酸盐渍土段,但有时为了满足防止 当采用提高路基高度或降低地下水等措施有困难或不 发生次生盐渍化的最小填筑高度时,会使路基临空面增大, 经济时,用渗水土填筑路堤适当部位,构成毛细水隔断层。 造成行车安全受到影响;换填法可改善路基土的特性,但是 其位置以设在路堤底部较好,其厚度视所选用的渗水土的颗 挖(弃)方量、借方量大处理困难,处理不当易发生次生盐渍 粒大小而定,即相当于毛细水在该渗水土中的上升高度加安 化,填料需严格控制,因多数情况下需远运,成本较高;强夯 全高度。还可设置土工布作为隔断层以隔断地下毛细水的 法工艺简单、效果好,施工速度快,费用低,适合土层范围广, 侵蚀。设置隔断层是处治路基盐胀最有效、最简便的措施, 易于保护环境,但强夯法一般配合浸水预溶法使用,在过干 应优先考虑采用。一般应用于中强盐渍土地段,特别是硫酸 旱缺水地区使用有;隔断层法可隔断毛细水上升,保证 盐渍土地段,受地面水或地下水毛细水影响的路基。 路床上部的稳定,施工中应严格选用隔断层材料,该法较经 3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济,已普遍应用。 (1)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在盐渍土地区筑路,应尽可能 盐渍土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氯盐具有强烈的吸湿性和 地考虑当地盐渍土的水盐状态特点,力求在土的含水量接近 保湿性,用氯盐渍土填筑的路基容易吸水软化;硫酸盐渍土 于最近含水量的时期及不发生冻结,也不积水的枯水季节进 具有松胀性,每年春季容易引起路基隆起和下沉,造成翻浆 行施工。对于不冻结的土,可以考虑冬季施工。 冒泥;碱性盐渍土具有膨胀性,对路基的强度与稳定不利。 (2)施工时应测试土壤含盐量和含水量。如设计无特 针对盐渍土的这些特性,修筑路基时应分别采取合理的技术 殊措施,不得使用含盐量超过规定允许值的填料。取土坑表 措施,主要是确定路基的最小高度,严格控制夯实度和在路 层含盐量超过允许值时,应予铲除堆于坑的外侧。填料含水 基基底或中部设置毛细水隔断层等,以防止路基下面的盐分 量不应大于最佳含水量1%,雨天不得取土填筑。 向路基土体上部转移,避免路基表层再度盐渍化。 (3)盐渍土地区应分层取样,取样深度为地表层下 盐渍土分布广泛,盐渍土对公路路基的危害性极 0.05 m、0.25 m各取一组,以下每隔0.25 m各取一组,至 大,因此,有效的公路路基处治方法,应根据公路等级对路基 1//1深为止。如1 m以下含盐量仍然很大,可适当加深。因 的要求、盐渍土地区的工程特性、盐渍土的含盐类别及含盐 表层盐分在干旱季节聚积最多,故取样也应在干旱季节。 量与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程度,结合施工环境条件、施工工期 (4)各取土坑、场,应加强含盐量均匀性的测试。填筑 及当地筑路材料来源,经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确定。 基床表层每取500 m ,基床表面以下每取土1 000 m ,应至 少作一组试件,每组取3个土样,取土不足上列数量时,亦应 作一组试件。 参考文献: (5)用各类盐渍土填筑的路堤,基床以下填土的压实系 [1]李红军.公路建设在盐渍土路段路基填料改性技术研讨[J]. 数应达到0.9。当填料的氯盐含量大于5%时,填层压实应 中国西部科技,2007. 另按设计要求加大压实度。 [2]李洪飞,陈静曦,官娅莉.盐渍土公路路基病害处理措施 (6)盐渍土路基施工要分段一次做成,自清除基底过盐 [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 渍土开始,要连续施工,一次做到设计的路基标高。在采用 [3]王兆东,张雷.盐浸土对路基的病害及防治[J].辽宁交通科 技,2oo5,(1):35—37. 毛细水隔断层的地段,至少要一次做到隔断层的顶部,以避 [4]王来发,宋丽新.浅议盐渍土的处理[J].青海交通科技,2006, 免路基的再盐渍化和形成新的盐壳。 (2):14—16. 4结论 [5] 黄晓波,周立新,何淑军.浸水预溶强夯法处理盐渍土地基试 路基提高高度法施工简便,当附近满足要求的填料较丰 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6,27(I1):2080—2084. ・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