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民对赡养老人态度论文

农民对赡养老人态度论文

来源:宝玛科技网
农民对赡养老人态度论文

摘 要: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占据重要的地位。正如上一节所提到的,仍有一定比例的农民会因为经济条件的而无法赡养老人,所以要响应的,从多方面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努力增加农民的收入,让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承担养老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压力,也就为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物质保障。

一、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与农村养老

“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道德的基础。孝道文化一直以来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敬老一直是中国社会所传承的传统美德。能够奉养是尽到善待老人和奉养老人义务的基本层次。如今,我国社会已步入一个人口老龄化的阶段,加大力度调整农村养老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中老年人提供社会养老保险金,但是这些并不能够支付日常生活所需,许多老年人仍面临生活困境,甚至有一些年纪大的还会外出务工。因此,家庭养老必不可少,它对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的幸福满足感提供了条件。在农村仍然存在不养老,虐待老人的现象,留守老人缺少子女的关心和照顾,使得这些老人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

二、关于农民对赡养老人的态度的调查 (一)总体态度情况

数据主题样本来自于云南省和河南省的20个市(州),39个县(区)的户口在农村的农民,针对对“如果经济条件不好,可以不赡养老人”这一问题的回答,而做出的分析。从结果来看,总体数据的均值

为4.33,处于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之间,可以看来,即使经济条件不好,农民在观念上还是倾向于赡养老人。从百分比来看,有14%的人可能会因为经济条件的,而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可以知道经济条件在赡养老人这一行为上也是一个因素。

(二)样本T检验结果

表1农民对赡养老人的态度在性别、文化程度、子女数量、 结果显示,两省农民赡养老人态度在性别和子女数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满意度和生活状况满意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比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更认同即使经济条件不好,也要赡养老人。在收入水平满意程度和生活状况满意程度维度上,对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不满意的农民比对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满意的农民更加不同意“即使经济条件不好,可以不赡养老人”。

三、反思及建议

(一)补足孝道教育的缺失,也要提高全国人民的受教育文化程度

在现实社会中,物欲横流,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现象,道德滑坡,许多人也就缺失了对父母的关心,对父母的孝心,也存在“啃老”现象。父母要以身作则,有必要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让孩子知道有关“孝”的基本知识,更加要知道何为孝,如何为孝等。

由第二节中的数据可知,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更加认同即使经济条件不好,也要赡养老人,所以在农村建设中,要注意加强农

村教育方面的建设,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以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更高的教育,更加认同赡养老人的观念,使农村中老人得到赡养。

(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传统孝道观念的淡化,农村劳动力的外移,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缩小等,农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弱化了家庭养老的作用。农村的社会养老体系仍然不健全,家庭养老仍需要作为养老的选择方式。这就需要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在继承传统孝道文化的优秀部分的同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是和农村实际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努力建立新型养老模式,营造良好的尊老敬老养老的氛围,使老人能够真正享受家庭的温暖,安度晚年。

(三)从多方面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占据重要的地位。正如上一节所提到的,仍有一定比例的农民会因为经济条件的而无法赡养老人,所以要响应的,从多方面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努力增加农民的收入,让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承担养老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压力,也就为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娟娟,汪悦.中国传统孝文化对当代农村养老问题的作用[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3月,第22卷第1期

[2] 申美玲.中国家庭养老问题的伦理思考[M].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9月,8

[3] 吴东坡.我国农民养老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M].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5月

[4] 许婧.养老模式、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M].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5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