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合同的主旨是:赠与合同的生效要件是被赠与的财产是合法的、赠与人和受赠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而赠与合同无效的处理是返还财产或折价补偿,并赔偿损失,无效合同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法律分析
一、赠与合同有什么生效要件
赠与合同的生效要件如下:
一、被赠与的财产是赠与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不能赠与国家、集体、他人或是非法所得的财物。
二、赠与行为是赠与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三、受赠人接收赠与也是其真实意思表示。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二、赠与合同无效要怎么举证
房产赠与合同无效的处理是:因赠与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所谓无效合同,是相对于有效合同而言的,它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在内容或形式上违反了法律、行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应确认为自始无效的合同。
需要注意无效合同是相对于有效合同而言的,其核心是指合同虽然成立,但因其违反法律、行规、社会公共利益,被确认为无效。可见,无效合同是已经成立的合同,是欠缺生效要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不受国家法律保护。
存在以下情形之一订立的合同是无效合同: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即合同不是在意思表示真实的情况下订立的;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行为人在订立合同时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六)违反法律、行规的强制性规定。
无效合同的特征:
1、具有违法性,所谓违法性,是指违反了法律和行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2、具有不履行性,不履行性是指当事人在订立无效合同后,不得依据合同实际履行,也不承担不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
3、无效合同自始无效,无效合同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国家不予承认和保护。一旦确认无效,将具有溯及力,使合同从订立之日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以后也不能转化为有效合同。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结语
赠与合同的生效要件包括:被赠与的财产是赠与人合法所有的财产;赠与人真实表示赠与意愿;受赠人真实表示接受赠与意愿。赠与合同无效时,应当返还财产或进行折价补偿。无效合同是指违反法律、行规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无效合同的特征包括违法性、不履行性和自始无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无效合同应进行返还或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需赔偿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需各自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按照规定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三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章 共有 第三百零六条 按份共有人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的,应当将转让条件及时通知其他共有人。其他共有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行使优先购买权。
两个以上其他共有人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共有份额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百零九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