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利率受法律保护,不超过24%的利息约定有效;超过36%的利息约定无效。借贷需注意借款人信誉、偿还能力,确立借款关系需有合同或借据,利率应合法,借款用途应合法。
法律分析
一、民间借贷利率是多少受法律保护
1、民间借贷利息在24%以内受法律保护,如果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息支付利息,并且借贷双方约定的利息未超过24%的,那么人民应予支持。超过36%的利息约定无效,并且如果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36%部分的利息的,那么人民应予支持。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二、民间借贷要注意哪些事项
1、注意借款人的信誉和偿还能力。首先要看对方的固定资产、经济收入等情况,判断其是否具备偿还能力;
2、要看对方平时为人怎样,信誉如何。
3、借贷关系的确立必须要有借款合同或借据。
4、借款利率应合理合法。
5、要明确借款人借款用途是否合法。对于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贩毒吸毒等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国家法律不予保护。
拓展延伸
民间借贷利率监管的影响与调整
民间借贷利率监管的影响与调整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首先,监管的出台使得民间借贷利率受到了更加明确的和规范,有效地保护了借贷双方的权益。其次,监管的实施促使了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减少了非法放贷和高利贷的现象,增强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此外,监管的调整也为借贷市场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鼓励了金融科技的应用和普惠金融的推广。然而,监管的调整也需要注意平衡利率管制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度和扼杀了借贷市场的活力。因此,监管的影响与调整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以进一步完善借贷市场的法律保护和监管机制。
结语
民间借贷利率的法律保护范围明确,超过24%的利息约定无效。借贷双方应注意借款人的信誉和偿还能力,并确立借款合同或借据。合理合法的借款利率和合法的借款用途也需明确。监管的实施保护了借贷双方的权益,促进了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增强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然而,需平衡利率管制与市场需求,避免过度。持续关注和研究监管的调整,完善借贷市场的法律保护和监管机制。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七条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如果前期利率没有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应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
按前款计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超过以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的,人民不予支持。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以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为限。
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
(一)既未约定借期内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参照当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标准计算的利息承担逾期还款违约责任的,人民应予支持;
(二)约定了借期内利率但是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内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