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未明确工资的风险及处理方法。劳动报酬是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应明确约定,避免引发劳动争议。若合同约定不清,双方可重新协商,如协商不成,适用集体合同或国家规定。劳动合同必备条款中包括工资,若用人单位未明确约定,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改正,且应承担赔偿责任。在纠纷处理中,实际支付的工资以实际履行为准,若低于规章制度等标准,应补足差额。劳动者应保留领取工资的证据,仲裁机构和会支持以实际工资为准。
法律分析
一、劳动合同没写工资有什么风险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回报,是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也是劳动者主要的合同权利。在订立劳动合同时,约定劳动报酬一定要明确、具体,包括明确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等相关内容。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对劳动报酬处理模糊,或者口头约定,因此常常引发劳动争议。
工资应在劳动合同中明确,但并不一定表现为具体的金额,也可以表现为明确的计算方式,如计件工资时写明计件定额和计件单价。提成工资应写明提成基数与比例等。
二、劳动合同对工资约定不清怎么处理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对劳动报酬约定不明。劳动合同法第1也有明确的规定,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2、劳动合同法第81条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从上述法条可以看出劳动报酬属于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如果劳动合同缺少工资条款,则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如果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在处理此类劳动合同纠纷时,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过劳动报酬的,可以按照实际已经履行的内容来确定,但所支付的劳动报酬低于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集体合同或者法定劳动标准的,应当补足差额。对于劳动者而言,一旦发生纠纷,仲裁机构和会支持,以实际工资为准。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时,劳动者一定要留心,保留领取工资数额时的证据。
综上所述,员工到公司参加工作,双方会订立劳动合同。作为一个重要的文本,员工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在工资上面,不管是哪种支付方式,要写明白。如果漏写工资报酬,则以后在这方面容易发生纠纷。公司可能会降低工资水平侵害员工合法权益。
结语
劳动合同中缺少工资条款存在一定的风险。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的合同权利之一,因此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报酬应明确具体,并包含相关法律后果的明确约定。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对劳动报酬处理模糊,或者口头约定,往往引发劳动争议。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约定不明,双方可以重新协商,无法达成一致的话,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应实行同工同酬原则。如果劳动合同中未包含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用人单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劳动者在处理劳动合同纠纷时,应保留相关证据,以实际支付的工资为准,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 【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约定不明确的解决】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条 【试用期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