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并不是一定会判刑,只有经过人民审判后才会判处刑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法律其他规定。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特征
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罪刑法定原则是世界各国刑法理论与实践中普遍接受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在刑法各项基本原则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核心原则。
二、刑事诉讼规则
刑事诉讼规则为:
1、罪刑法定原则;
2、人人平等原则;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人民在刑事诉讼中应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案,正确履行职权,实现惩罚犯罪和保障的统一。
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三、犯法不等于犯罪吗?
犯法跟犯罪是有区别的。违法行为相比之下更具有广泛性、行、刑法等这些实体法,或者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这些程序法的相关规定,只要是违反了,都可以叫违法。而犯法应该是特指犯罪,特指违反了刑法,要被追究刑事责任。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