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辞职老板拖欠工资不还,首先先同公司协商,协商不成的;收集相关证据,然后向关部门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用人单位拖欠员工的工资,同时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一、没签合同拖欠工资要怎样处理
没签合同拖欠工资处理方式如下:
1、双方可以进行协商解决;
2、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应当在单位注册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要注意申请期限和收集证据,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提起诉讼;
3、劳动者还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一)、拖欠工资申请劳动仲裁需要哪些证据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想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1、3、4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劳动者在平时要注意保存好自己的工作证、考勤卡、工资条等材料。
而信息不完整、有瑕疵的工资条无法作为讨薪的证据。可以提供劳动合同、考勤记录、证人证言等与工资条相互佐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对讨薪会更有利。
二、如何起诉工资拖欠
1、被拖欠工资的员工,准备起诉的起诉状;
2、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提起诉讼;
3、起诉应当准备,劳动合同、工资条等相关材料;
4、起诉需要缴纳50元的诉讼费。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托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三、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
1、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且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2、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3、构成犯罪的,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总之,用人单位既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又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通过提起仲裁的方式要求返还工资并要求双倍赔偿。最迟在离职后的一年内,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提起仲裁。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申请支付令,人民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规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