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歌声》

《歌声》

来源:宝玛科技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勇敢机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课文的顺序,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夜驾”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法国兵的。

  2.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写有自学题的小黑板。

  2.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简介背景

  1.板书:夜茸的歌声。

  “夜驾”指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2.介绍背景。

  二、自学理解课文,重点地方反复朗读。

  1.默读。

  出示自学题: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小孩回答法国兵的话,想想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3)在给敌人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什么?

  (5)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夜营的歌声,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2.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夜芬的孩子,巧妙地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

  (2)小孩对法国兵说,这里有麻雀、乌鸦等,夜营只有他一个。用这些话来戏弄敌人,说明他是个沉着机智的孩子。

  他说,大家喊野兽来了。说明小孩很憎恨法国强盗,野兽指的是法国兵,他这样痛骂敌人,法国兵也只能无可奈何,表现了小孩很机灵。

  “怎么不认识!”小孩很有信心地回答,为的是把敌人稳住,好放心地让他带路。

  (3)在带路时,他有时学夜营唱,有时学社阳刚,是为了让法国兵知道,这是自己的习惯爱好,用来麻痹敌人,以后他用鸟声与游击队联系时就不会引起怀疑了。

  小孩边走边打路旁树枝,拾球果踢,回答问话就打岔说别的,也都是为了让法国兵认为他贪玩而不加警惕,从而顺利地跟着自己走进游击队的埋伏圈里。

  小结:这些言行都说明了小孩非常机智勇敢。

  (4)游击队员听到夜莺的叫声,知道小孩已把敌人带来,通过有节奏的夜莺歌声知道了鬼子人数是32个,而两声杜鹃叫是报告有两挺机关。说明了孩子和游击队员常常联系,他们对通过暗号联系已非常熟悉。小夜莺为了自己祖国以特有的方式参加了对敌斗争,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

  (5)课文开头和结尾前后照应,联系紧密。前边提到了打破夏日的沉寂,孩子坐在河岸边不知削什么;结尾处写“孩子又穿着绿上衣坐在河边削东西,嘴边飞出宛转的夜莺歌声”。这样的照应显得文章结构严谨,表现了孩子多次执行任务,更加突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三、总结课文。

  课题为什么叫“夜营的歌声”?

  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孩子用向游击队报告情况,帮助游击队歼灭了法国兵,是和敌人做斗争的手段;二是孩子被游击队员亲切地称为“小夜营”,是动听、美好的,是游击队员对小孩的赞美。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