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解决拖欠工资问题,一般两个月解决。申请仲裁不受时效,仲裁庭先调解,调解书生效后用人单位支付工资。调解不成功,仲裁庭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裁决书生效。用人单位未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在两年内向申请执行。
法律分析
通过劳动仲裁解除劳动争议的,一般两个月能解决,拿到用人单位拖欠的工资。
1、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者因为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申请仲裁,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不受仲裁时效期间,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劳动仲裁受理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申请书不规范或者材料不齐备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补正后受理。
3、仲裁庭调解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成功的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用人单位按调解书规定的期限支付拖欠工资。
4、仲裁庭裁决
调解未成功的,仲裁庭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作出仲裁裁决书。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延期不得超过十五日。
属于终局裁决的,裁决自作出时生效;属于其他仲裁裁决的,劳动者收到裁决书十五日内未向人民起诉,裁决书生效。用人单位按裁决书规定的期限支付拖欠工资。
5、执行
用人单位未按生效的调解书、裁决书规定的期限支付拖欠的工资,劳动者可以在2年内向人民申请执行,自调解书、裁决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拓展延伸
拖欠工资纠纷如何快速解决?
拖欠工资纠纷的快速解决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策略。首先,受害者应该收集相关证据,包括工资支付记录、合同、劳动合同以及其他支持自己主张的文件。然后,可以选择通过仲裁或诉讼来解决纠纷。仲裁是一种相对快速且成本较低的解决方式,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机构或者行业协会进行申请。如果选择诉讼,需要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提起诉讼。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受害者可以借助律师的专业帮助,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此外,及时沟通和协商也是解决纠纷的关键,双方可以尝试通过谈判或调解来达成和解。总之,拖欠工资纠纷的快速解决需要依,同时注重合理有效的沟通与协商。
结语
通过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一般两个月内可解决并获得拖欠工资。申请劳动仲裁时,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不受时效,但终止后一年内提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申请书不规范或材料不齐备时应告知补正。仲裁庭在裁决前先行调解,调解成功后,用人单位按调解书规定期限支付拖欠工资。调解不成功时,仲裁庭应在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书。裁决书生效后,用人单位按规定期限支付拖欠工资。如用人单位未支付,劳动者可在2年内向申请执行。解决拖欠工资纠纷需遵循程序和策略,收集证据并选择仲裁或诉讼,借助律师专业帮助,注重沟通与协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
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
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二条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
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
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提起诉讼。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应当依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