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劳动争议案件需要几个证人,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内申请。经劳动仲裁机构或人民批准后,证人可以在开庭当日前往仲裁庭或法庭并根据仲裁员和法官的指示在规定时间内出庭作证、接受质询。
一、证人作证申请什么时候提出
当事人向法庭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时间要求不再适用《民诉证据规则》规定的“举证期限届满前十日”,而变为“举证期限届满前”。已经去掉了“前十日”三个字。并且,经审查决定批准证人出庭作证的,会事先通知;未经通知,证人不得擅自到庭,当事人也不得擅自将证人带到等候出庭作证。
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引入了诚实信用原则,为制裁民事诉讼伪证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该原则在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中的具体适用还缺乏可操作性。为促进诉讼诚信,最高人民于2015年2月4日公布的《最高人民关于适用的解释》将原则转化为制度,对证人签署如实作证保证书的程序和后果等问题作出细化规定。
二、证人出庭作证的义务是怎样的
出庭作证并接受法官和当事人的直接询问,是证人的义务。经人民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但是,作为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规定,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许可,可以通过提供书面证言、使用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所谓“确有困难不能出庭”,前面已经说明根据《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民诉证据规定》”)第五十六条的规定,是指有以下情形:(一)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二)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三)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四)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五)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
因此,证人仅在具有正当理由并经许可时,才能免予出庭作证。对于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民诉证据规定》明确规定其不能作为单独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必须要有其他相关证据佐证才能证明案件的事实。
三、原告是家人还是亲属可以出庭吗
原告亲属可以出庭。需要委托书和直系亲属的相应证明,如户口本、结婚证、其他亲属证明。上庭的只能是案件当事人,如原告和被告。其他亲戚如果要出庭,符合担任代理人资格条件,以原告或被告代理人身份出庭。如果是要作为证人出庭作证,需要提前向法庭申请,得到批准后,开庭当日才可以出庭作证。并且证人不得旁听庭审,以保证证言不受影响。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