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成语(熟语)一般采用选择辨析题型,要求直接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没有提供可作比较的两者。这就对考生了解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解和把握语境的要求更高。归纳高考成语(熟语)试题的错误类型,设题的错误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褒贬误用
有些成语(熟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如:
辩论会上,选手们唇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江苏卷)
“巧舌如簧”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用在“选手们”身上,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二、搭配不当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或与中心词搭配错误。如:
①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山东卷)
②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①“摧枯拉朽”指摧毁枯草,折断朽木。比喻轻而易举地摧毁腐朽、虚弱的势力。它是一个动词性短语,不能做“创造力”的修饰语。②“指手画脚”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性成语,充当了状语。 三、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时,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它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不符。如:
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全国卷Ⅲ)
“当仁不让”的意思是遇到应该做的事,勇于承当,不推诿。在句中只断取了成语中“不让”的意思,与语意不符。 四、前后矛盾:
有些成语,单从其本身的意义来看尽管准确,还要看它在整个句中和其他词语或分句表意是否矛盾。
①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浙江卷) ②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辽宁卷)
①句“屈指可数”形容寥寥无几。与“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矛盾。②句“白头如新”意思是互相认识很久,到了老年,还如同刚刚认识一样。指彼此交情很浅。与“曾非常要好”、“和好如初”矛盾。 五、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如:
①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
怪。(江西卷)
②“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江西卷)
①句“不以为然”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轻视。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不以为意”指不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②句“不容置喙”是不容许插嘴。这里应该用“不容置疑”。“不容置疑”是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只有一字之差的词语,使用时容易混淆。 六、对象错位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范围,如果对成语使用的对象、范围把握不准,就可能张冠李戴,使用错误。如:
①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山东卷)
②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黑龙江、吉林、广西卷)
③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湖南卷)
①句“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不用于物。②句“琳琅满目”指杰出人才或精美物品非常多,用来陈述“„夜景观‟建设”使用对象错误。③句“谈笑自若”多形容在异常情况下不失常态。这里扩大了该词的使用范围,不合语境。 七、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用作谦词,只能对己。这里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八、特定用法
有些成语随着语言的演变,形成了固定的常用义,但本义也没有完全废除,只是使用较少。使用时就不能只从常用义入手,以免误用。如:
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不三不四”本义是不象样子,后来多比喻行为不正派。在该句中用的是本义,是正确的。
还有些成语使用时离不开特定的句式,如果不了解,也会出错。如: 成都五牛俱乐部的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式,在该句中使用就不恰当了。 九、不合语意
成语有其特定的含义,成语使用恰当与否,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如果与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是不恰当的。如:
①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河南等地卷)
②“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鲜为人知。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在900年以上。(北京卷)
③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
能走马观花地感受美国的生活。(山东卷)含有贬义。
①句“百里挑一”指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该句强调的是人才稀少,应改为为“凤毛麟角”。②句“鲜为人知”是说很少有人知道,而该句说的是“千年杜鹃王”少见,应改为“极为罕见”。③句“走马观花”比喻观察事物或了解情况不深入细致。而该句意思是说可以具体感受美国的生活,应该为“设身处地”。
十、望文生义
成语的含义是约定俗成的,由于缺反对成语意义的准确理解,仅从字面的意义来推测,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浙江卷)
②张之才一见自己的父亲受了这样大的委屈,忍俊不禁,拿起菜刀追出门去,要和渔霸算帐。(江西卷)
③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浙江卷)
④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江苏卷)
①句“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令人无法企及。②句“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③句“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④句“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这些词语在使用时,由于望文生义,容易误解而使用错误。
成语是语言中的珠玉,具有一般词语所不能比拟的表意功能,从而成为必考点。成语复习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功夫见平时,积累是关键。了解高考试题中成语考查的常见错误类型,审视命题规律,把握题型特点,做到有章可循,则有利于提高成语使用的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