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
外语教师个人理论研究
张 威
云
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22
OJNRUOLAY FNNU NASNITITETU FOCOSLAIMSI(长春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摘 要:本文在普通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上阐述外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理论,从而使外语教师以此为理论指导自己的专业发展实践活动,以便促进外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外语教师;个人;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1-0322-2
开展外语教师个人理论的研究是一个新课题,外语教师是专业人员,担负有自己的专业职责;第二,外语教师师个人理论在外语教学中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直接影个人的发展具有无限潜力;第三,外语教师即是学习者又响、决策外语教师的教学,反映外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外是研究者。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调节是最直接,最准语教学改革长久以来往往强调公共教学理论的重要性,强确,最有能力的教育活动,为了提高教师自己的研究在外调重视不同的学生个体差异性,但很少关注教师个人理论语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第四,外的重要性,忽视了教师个人的性。外语教师个人理论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经过多个阶段:在职教育阶段,师范教强调外语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尊重个人的独特性,它育阶段,继续教育阶段。
是外语教师抓住教学的关键。
三、外语教师个人理论研究内容
过去30年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高水平的外语教师首先必须拥有健康的人生观,成为学者的焦点。它包含范围很广,主要指的专业意识,世界观,热爱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特别需要爱专业能力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大多数教师的专业发展理国意识、国际视野,使其外语教学的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尤其是广大教师专业发展停留在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挥,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文化素养,端正学习态度、升的理论研究较少的层面。本文从一般理论教师专业发展出华价值观。外语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积淀。除了发,探讨了外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理论。
具备相关的外语学科知识外,还特别需要具备多元文化知一、.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识。除了了解外国文化,外语教师也应该提高自己本国语对于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和内涵问题,仁者见仁,智者的文化修养,进而对两种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外语课堂作见智。有人认为,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培训和不断学习为应用语言工具考察实践能力的课堂,应以培养学生语言的基础上成为一个专业的教学人员的发展过程;还有人认综合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并借助大量的课堂实践来完成。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真正成为一个专业的老师,成为外语教师应通过设置虚拟课堂教学情境,进行课堂对话,专业人士,在社会和认识层面发展的结果。教师的专业标在交流和沟通中完成外语教学任务,因此对外国语言教师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师的质量和客观环境的,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课堂组织技能有特殊的要求。外语教师这两个缺一不可。学者们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指标体系,必须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流利的用外语组织教师专业化,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培训,专业团体,职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外语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能业道德,专业自主,专业成长。评估教学界的指标是要达力。更重要的是在两者的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外语表到专业水平,并达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措施。从个人发展的情达意和和用外语思维的能力,逐步达到实现外语学科教角度来看,专业化是指“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在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学中的职业社会化转型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成熟,但也活动组织原则越来越成为教学趋势。随着学习者“自主学不能在早期教学界的任何环节结束。
习培养模式”的确立,外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面临更高、更二、外语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大的挑战。外语教师自身素质、个人理论水平的提高成为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其的特点。第一,外语教外语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从外语教师职业发
但存在的价值并不能算是“精华”,所以水墨画空间通过新时代精神的吸纳。笔墨当随时代之时,绘画空间表现方对西方精华的注入,是对传统思想内核的继承和拓展,对法和表达语言的探索也当紧随时代。
参考文献:
[3] 孔新苗. 中西美术比较[M]. 山东美术出版[1] 王天民. 中国当代水墨画时空阐述[J]. 美术观察, 社,2002.
1997(08).
[4] 安・达勒瓦. 艺术史方法与理论[M]. 江苏美术出[2] 郎承文. 中国画构图大全[M].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版社,2009.
社,200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
展的角度出发,外语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形成自身的理论研究:研究外语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活动。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外语教师必须首先用外语教学理论武装自己,指导外语教学实践。教师应具备外语教学理论感,关心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不断吸取合理化的相关理论,获取前沿信息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的启发,或由别人的理论方法,结合学生特点的研究,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并探讨在实际教学的高效率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外语教学法是一门探索和揭示外语教学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外语教学的理论、原则、方法手段、外语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它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相关学科息息相关。在过去的20多年,外语教学一直有很大的发展:从只关注语言技能培训到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从传授知识到关注彰显学生智力和情感的发展;从重视学生对老师的错误分析到研究中介语言交际能力及教学中加入外国语言跨文化的渗透;从研究外语教学心理学,到指出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学习以及从外语教学到第二外语教学等等。(章兼中1993:6)。语言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是外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依据。教师要自觉做到理论原则和实践相结合,应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从个人的角度深入探讨,形成自己的教学规律(孙俪1994)。
此外,外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况,自学能力,语言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兴趣发展,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因素。要做到这一切,外语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教学理论水平。 中国外语学习者有其自身的学习特点,而且每一节语言课都是教师个人课堂实施的个人行为,每位教师 参考文献:
[1] Freeman, D. Teacher Training, Develop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Model: A Model of Teaching and Related 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J]. TESOL Quarterly, 19 (23): 27 - 45.
[2]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3] Little D. Learning as dialogue: The independence of learner autonomy on teacher autonomy [J].System,1995,23/2:175-181.
[4] ]Pennington, M. C.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cus for the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um [A]. In J. C. Richards and D. Nunan ( Eds. )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17.
[5] ]Richards J C. Beyond Method [A].In C N Can
的研究和授课水平千变万化。教师需要在每节课后进行必要的教学反思,这有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Smith2003)。验证可行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与适用性,并作出新的教学决策。学习如何思考,感觉,反射,让教师充分体验到在日常工作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Stanley 1999)。因此,教师必须养成“发呆”的习惯,既集思想、思考、研究、试验、总结、反思于一身的个体,成为动脑、动手、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教师(Williams & Burden 1997:54)。外语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价值体系,通过反思从而更准确地监测的自己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行为,继续审查,核实和修改自己的教学理念。。(Williams & Burden 1997:56)。
结论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已开始意识到教师的职业发展是改革成功的要素之一。伴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改革成功的要素之一。随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的创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讲师(lecturer)到教师(teacher)再到导师(facilitator),外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个人的教育理念,注重自己的课堂行为和实践教学行为的思考,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接受新时代新纪元富有钻研精神的学生的挑战(Little 2000)。外语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运用相关技能,知识和策略,形成个人的学习理念,监控自己的学习,养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Williams & Burden 1997:68)外语教师只有努力进取,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形成个人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监测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努力做到“教学一体”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教书育人的任务。
dlin & N Mercer(eds.). English Teaching in Its Social Context[C].London: Routledge,2001:167-179.
[6] Stanley C. Learning to think,feel and teacher reflectively [A]. In Arnold J (ed.).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109-124.
[7] Smith R C. Teacher Education for teacher-learner autonomy [A]. In Gollin et al (eds). Symposium for Language Teacher Educators:Papers from Three IALA Symposia [C].
Edinburgh,2003.
[8]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5.
[9] 张素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与策略[J].辽宁教育研究,2003(8):81.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23
OJNRUOLAY FNNU NASNITITETU FOCOSLAIM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