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微贮对秸秆饲料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微贮对秸秆饲料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来源:宝玛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卷第2期 2008年6月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ichang College。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1.22.NO.2 Jun..2O08 微贮对秸秆饲料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胡 蓉 ,赵 燕 ,唐远亮 ,孙 瑞 (1.凉山州畜牧局,四川西昌615000;2.西昌市畜牧局,四川西昌615000; 3.西昌学院动物科学系,四川西昌615013) 【摘 要】选用微贮王菌种和EH菌种分别对秸秆样品进行处理,通过对秸秆样品的营养成分指标吸附水、粗蛋白、粗纤 维、粗脂肪、粗灰分、钙、磷、无氮浸出物进行测定和计算,结果显示:粗蛋白增加了8%~307o,粗脂肪增加了7%~l8%,粗纤维减 少了20%~30%,粗灰分减少了l8%~255,钙、磷含量变化不显著。经方差分析表明秸秆微贮后与微贮前的营养成分比较差异 极显著(P<0.05),但用两种菌种处理后的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秸秆微贮饲料的品质明显提高。 【关键词】微贮秸秆;营养成分;影响 【中图分类号】¥816.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91(2008)02—0025—03 近年来,为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平衡、促进畜牧 菌种复活:秸秆发酵活干菌每袋3g,可处理秸 业特别是草食畜的发展,凉山州大力推广牛羊圈 秆1000kg或青绿秸秆2000kg。先将菌制剂倒人 养,但由于天然草地改良才开始起步,人工种草又 200mL水中充分溶解,然后在常温下放置1—2h,使 受到耕地面积的等因素,导致草料供给不足, 菌种复活(复活好的菌种一定要当天用完,不可隔 而充分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是解决草料不足的一 夜)。 条有效途径。凉山州每年秸秆产量250万t,大量秸 菌液的配制:将复活好的菌种液倒人充分溶解 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堆积在田埂和路旁,多 的0.8%一1.0%食盐水中拌匀。 数在田间付之一炬。这种处理方法不但浪费资源 秸秆的揉碎:用于微贮的秸秆一定要短,须进 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如何 行揉碎或铡短处理,长度在3 ̄5cm为宜。这样易于 利用这些资源,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加工处理,开 压实和提高微贮窑的利用率,保证微贮饲料制作质 辟新的草料来源已势在必行,而采用微贮制剂对秸 量。 秆进行微贮发酵处理,是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可行且 秸秆人窖:窖底放20~30cm厚的秸秆,均匀喷洒 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菌液水,压实后再铺20 30cm,再喷再压实直到离窖 秸秆微贮技术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 口40cm再封口。分层压实的目的是为了排出秸秆 物活性菌株,放人一定的容器(水泥池、土窖、缸、塑 中和空隙中的空气,造成厌氧环境。如果当天装不 料袋等)中发酵,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将秸秆中的 完,可盖上塑料薄膜第二天继续工作。 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并转化成为菌体蛋白的发酵 封窖:当秸秆分层压实到高出窖口30—40cm时, 过程,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带有酸、香、酒味,草食家 再充分压实后,在最上面一层均匀洒上食盐粉,再 畜喜欢食用的粗饲料u1。本试验采集西昌和宁南的 压实后盖上塑料膜。食盐用量250g/rf,目的是确保 秸秆,研究微贮王制剂和EM菌种发酵秸秆的作用 微贮上部不发生霉变。盖上膜后在上面撒20—30cm 效果,为秸秆微贮饲料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稻秸粉、玉米粉、麦秸秆,覆土15—20cm密封,目的是 1材料与方法 与空气隔绝,保持微贮窖内厌氧状态。 1.1材料 1.3营养成分的测定位1 1.1.1菌液海星微贮王秸秆发酵活干菌(乌鲁木齐 分别对其营养成分指标:吸附水(高温加热法)、 海星农业科学技术应用推广服务站生产)、EM菌剂 粗蛋白(凯氏定氮法)、粗纤维(酸碱法)、粗脂肪(索氏 (西昌凉喜生物饲料研究所生产)。 抽提法)、粗灰分(高温灼烧法)、钙(高锰酸钾滴定法) 1.1.2样品采自西昌市攀西乳业有限公司奶牛场 和磷(钼黄比色法)进行测定。 和宁南县双友牧业开发有限公司肉牛场的12个秸 2结果与分析 秆样品,用微贮王菌种和EM菌种分别进行微贮处 2.1微贮后的物理特征 理,不进行任何处理的秸秆样品作为对照组。 各样品通过微贮后,色泽为褐色、黄色或金黄 1.2样品处理方法及步骤”l 色;气味呈酸香味,无任何不良气味;且干湿均匀, 收稿日期:2008—04—27 作者简介:胡 蓉(1965一 ),女,四川西昌人,畜牧师,主要从事饲料营养与检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昌学院学报・白然科学版 第20卷 松散柔软,提高了适口性。 2_2微贮后的营养成分变化 秆饲料的水分变化差异不显著,处理组与对照组相 比,除麦秸、稻秸的含水量变化不显著外,玉米秸、 本试验测试项目为: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 脂肪、粗灰分、钙、磷,无氮浸出物用计算法,其结果 见表1。 甘蔗毛尖的含水量都比对照组高。 2.2.3粗蛋白的变化 由表1可看出,各类秸秆微贮后各样品的粗蛋 2.2.1秸秆经过微贮处理后,由于秸秆中的部分纤维 素、木质素被微生物发酵,使秸秆质地变得松散柔 软,干湿均匀,无硬块和粘连,颜色金黄,且具有酸 香气味。从微贮的原理01来看,秸秆饲料在发酵过 白测定值比未处理的原样指标值显著提高8%一 30%(P<0.05),营养价值大大提高了。就微贮秸秆 的原理来讨论粗蛋白增长的原因,发现秸秆经微贮 王和EM菌液处理后,由于各种纤维素分解菌群的 程中产生并积累大量营养丰富的M菌体及有用的 生长发育和代谢活性提高,增加了菌群之间的协调 代谢中间产物,如氨基酸、有机酸以及醇、醛、酯、维 作用,使部分淀粉、纤维素被糖化,并与氮素等构成 生素、微量元素等,使pH值降至4.0~5.0左右,故而 菌体蛋白、生长酶蛋白等,从而使微贮后的样品中 饲料变软变香,适口性明显提高(P<0.05)。 粗蛋白含量提高。 2.2.2水分变化 2.2_4粗脂肪的变化 由表1可看出,各类秸秆经微贮处理后,其水分 由表1可看出,各类秸秆微贮后,其粗脂肪测定 比未经微贮处理的含量值增加了0.4%~10.2%,表 值比未微贮的原样测定值增加了7%~18%,这是由 明秸秆饲料中含水量增高,因为微贮处理在制作过 于秸秆在微贮发酵过程中,部分木质纤维素类物质转 程中保存了秸秆饲料中的一部分水分不致被蒸 化为糖,糖又被有机酸发酵菌转化为乳酸和挥发陛月旨 发。且用微贮王处理和EM菌种分别处理的各类秸 肪酸等脂溶性物质 ,从而提高了粗脂肪的含量。 表1营养指标的测定值 单位:% 注:无氮浸出物%:100%一(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 方差分析:秸秆微贮后与微贮前的营养成分。比较,除碳磷外其他成分差异极显著(P<0.05),但用两种茵种处理后的营 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o5)。 2.2.5粗纤维的变化 质、脂肪等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饲粮可利用 由表1可看出,各类秸秆微贮后的粗纤维比微 值。通过微贮后粗纤维的含量降低,提高了饲料转 贮前降低了20%~30%,这是由于微贮王菌液和EM 化率,因而提高了秸秆的营养价值。 菌液使各种纤维素分解菌群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活 2.2.6粗灰分的变化 性提高,能直接作用于纤维素,使木质素、纤维素聚 由表1可看出,各类秸秆微贮后的粗灰分比微 合物的酯键酶解,可将粗纤维分解成单糖,进而分 贮前降低了18%~25%。粗灰分是植物体烘干以 解利用变成酸、挥发性物质如脂肪酸等,利于消化, 后,将它充分燃烧,余下一些不能挥发的残烬(氧化 故而微贮后秸秆的粗纤维比微贮前降低。 物、盐类等矿物质,也包括混入饲料中的砂石、土 纤维不仅本身消化率低 1,还影响动物对蛋白 等)。粗灰分减少的原因是:微贮后比微贮前产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胡 蓉等:微贮对秸秆饲料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27・ 了更多的细菌蛋白、挥发性脂肪酸等,测定灰分时, 不同菌液进行微贮对秸秆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如 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的含量改变有较 大影响,这是由于微贮王菌液和EM菌液是数十种 有益菌的组合,这些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在自 因燃烧使植物体中的碳、氢、氧、氮等元素就以二氧 化碳、水、分子态氮和氮的氧化物等形式跑掉了,剩 余的不能挥发的残渣就相比微贮前减少了。 2.2.7钙、磷的变化 由表1可看出,各类秸秆微贮前后的钙、磷含量变 身种群的繁殖代谢中可产生多种有益的物质嗍,并 使得某些成分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这些物质 化不大,经过方差分析,微贮王菌种处理和EM菌种处 理方式与未处理秸秆饲料的钙成分的影响差异不显 著,表明微贮菌种对矿物质等无机盐的影响不明显。 3结论 除钙、磷外,使用微贮王菌液和EM菌液两种 注释及参考文献: 是任何全价料中都无法配备的,从而改善了秸秆饲 料的营养价值,使难消化的干秸秆草食变成家畜能 较好利用的优质饲料。因此,合理而充分地利用丰 富的秸秆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切实有效的措 施。 【1】齐广,武迎红.秸秆微贮饲料的制作技术 饲料研究,2006(9):37—38. 【2】杨凤.动物营养学【M1.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7—9. 【3】邱怀.微贮饲料的原理和调制[J1_黄牛杂志,1996(3):18—19. 【4】龙忠富.EM秸秆饲料研究与应用概况 贵州畜牧兽医,1999,23(3):14-16. 【5】薛晓珍,张敏.秸秆微贮饲料营养价值及应用[JJ_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1996(4):15—16 【61- ̄桂宏,-陈小敏,康春涛.EM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畜牧与兽医,2007(4):32-33. Effects of Microorganism Disposal on the Straw’S Main Nutrient Ingredients HU Rong ,ZHAO Yan2,TANG Yuan—liang ,SUN Rui f, .Liangshan Bureau ofAnimalHusbandry,Xichang,Sichuan 615000;2.XichangBureau ofAnimMHusbandry, Xichang,Sichuan 615000;3.AnimalScience Department ofXichang College,Xiehang,Sichuan 615013) Abstract:We used Wei zhuwang and EM to treat different straw samples.We determined the main nutrient ingredients(for example the moisture(original moisture,adsorptive mature),crude protein,crude fiber,crude fat, crude ash,calcium,phosphorus)of these straw samples in laborato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ude protein was increased 8%~30%.the crude fat was increased7%~l8%.the crude fiber was reduced 20%~30%,the crude ash was reduced l 8%~25%.the calcium and the phosphorus was not remarkable changed,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led samples.By analysis of varianc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straws’nutrient contents after micro—stored were great remarkable than the control groups(P<0.05),but there was not great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s by the two different bacteria(P>0.05).and the straws tre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1. Key WOrdS:Micro-straw:Nutrient ingredients:Effec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