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来源:宝玛科技网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1936年12月25日,在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伟大意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既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又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共赴国难,联合抗日奠定了基础。所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应该按顺序思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国共两党的关系如何?中国时局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共两党的关系以及时局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就是江称张学良将军为“中华民族千古功臣”的原因。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主要有抗日义勇军和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抗日义勇军主要是指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称。其斗争揭开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序幕,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如嫩江大桥之战)。东北抗日游击队(英雄人物杨靖宇和赵一曼)是由中国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随着队伍的壮大,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他们都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面对强敌,为民族奋勇奋战、顽强抵抗,展现了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于西安事变的背景:第一,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这使得中日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第二,中国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第三,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了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第四,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杨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为了逼蒋联共抗日,不是为了争权夺利,因此它是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党人和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什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事变发生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两个前途:一是由此引发新的内战,这会削弱全国抗日力量,推迟全国抗战的发动,从而有利于日本的侵略;二是由此结束十年内战,推动国民共同抗日。中国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抗日大局出发,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调停。周恩来等人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宣传说服工作。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表明了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立场,对当时中国时局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命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原因

1.中国党的努力促成;(在对待西安事变中为了联蒋抗日,放弃了对其的敌视,反而致力于和平解决此事。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到西安为和平解决此事做出了努力)

2.的积极营救;(主要指站在老蒋一方的派,美国希望其在华利益代表人老蒋能继续为其服务,因此此事中有美国的影子)

3.国际势力的干涉;(主要指苏联和美国。苏联希望老蒋能与联合一起抗日,以避免其东西两线作战;美国则是因为老蒋是其在华利益的代表人)

4.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从国家、民族的利益出发选择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当时正值日军全面侵华的前一年,日军侵华的步伐日益加快,为了保证中国能结束内战一致抗日,张杨两位将军选择了“兵谏”,其目的是促成老蒋联共抗日。老蒋点头了,目的也已经达到) 5.内亲日派的挑唆也使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内的亲日派(如:何应钦)妄图借机出兵逼迫张杨两位将军,以借二人之手杀死老蒋,从而登上国民的统治宝座。当时的国内外各势力为阻止此情况的发生,积极促成和平解决)

6.最根本的原因:1936年时,由于日本的不断入侵,主要矛盾发生变化(1935年华北事变标志中日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矛盾成为次要矛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