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1期农 机 合 作 组 织
基于“嵌入”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演化分析
张云虹
(华宁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局,云南华宁 6529)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逐步形成各个领域的“嵌入”发展模式,为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更好地发展,需要对合作社的治理模式按要求进行改进。基于对当前合作社治理现状的分析,结合合作社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基于“嵌入”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演化,为各地合作社的治理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嵌入”视角;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演化0 引言
“嵌入”视角是指将农民进行结合,在集体中发挥自身作用,实现更好的发展,并且在集体中,当市场发生大规模波动时,能够极大降低农民个体损失,并且逐渐吸引资本力量“嵌入”到合作社中。但是在这种模式中,专业合作社需要根据不同时期改变治理模式,以实现合作社的良性发展。1 “嵌入”性理论
嵌入性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最早由格兰诺维特提出,在理论刚提出时具有不足,该理论经过多年发展,已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修改,并在经济学中进行广泛应用[1]。
“嵌入”性理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应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农民“嵌入”到合作社中。由于合作社能够充分降低农民的个体损失,并且合作社能够对市场进行充分调查,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规避,所以很多地区充分鼓励农民加入到合作社中,在该过程中,合作社内部农民相互认识,形成“熟人圈子”,这些人可以互相借鉴其余领域的生产经验,对自身进行提升。另一种是企业“嵌入”到合作社中,当实现完整嵌入后,企业会和合作社实现共同发展,形成互利共赢模式,同时这种嵌入能够为合作社带来更加先进的技术,让合作社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这种嵌入也为合作社的治理提出挑战,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理演化才能保证合作社的稳定性。
2 “嵌入”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现状
多种力量“嵌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可以让合作社获得更好发展,并让农民能够更好的创收,并且充分降低了农民的个体损失,但是这些力量也会使专业合作社难以被有效管理,在多方力量的博弈过程中,会增加合作社内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目前的专业合作社治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利益分配不公平。专业合作社“嵌入”了各方资本力量,一些较为强大的力量会联合相关利益者对散户进行打压,这些力量会在专业合作社建设之初鼓励散户入股,当合作社发展壮大后压缩散户的股权,让散户无法获得股份红利,并且在市场发生波动时,损失由所有成员分摊,这种利益分配模式对散户不公平,并且资本会聚集到大户和企业手中,阻碍专业合作社发展。二是多方力量博弈。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嵌入”各方力量后,这些力量会为了获取更多利益进行博弈,在博弈过程中,各方力量会减少对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在降低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会增加合作社的内耗,造成损失。
3 “嵌入”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演化3.1 专业合作社形成
在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之前,农民采用分散种植和售卖农副产品的方式创收,这种模式导致农民对市场变化不敏感,无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售卖方式,并且各种损失由农民自身进行承担,让农民无法更好的进行创收。为了规避损失,
专业合作社逐渐发展出雏形,采用农民集合的方式进行农副产品生产和调查市场需求,在合作社刚形成时期,整个专业合作社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农民加入只是为了提高体量,以更好的进行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并在农副产品生产过程中,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之间会互相帮助,提升生产效率[2]。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每个加入合作社的农民都能提出自己的发展建议,不会出现“一言堂”情况,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所以验证方案的合理性过程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降低了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效率,让合作社无法充分发挥作用。3.2 熟人圈子治理
为提高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效率,合作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采用集中治理模式,由社中农民推举出合适人选进行专业合作社治理,通常情况下,这时候的管理层人员会由合作社发起者担任,并且在发展过程中,管理者核心亲属也会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治理层,并且这些管理者会将同村的朋友也拉入管理层中,形成熟人圈子治理模式[3]。但是这种合作社治理模式中,随着管理层加入的各类亲属和朋友数量的增多,会导致整个管理层过于臃肿,并且会产生职责监管的缺失。
熟人圈子治理模式是专业合作社治理演化过程中的必经之路,由于熟人和朋友之间信任程度较高,所以管理者会在最初广泛任用熟人,但是这种治理模式只能在专业合作社建立之初发挥功能,基于熟人间的关系网保证合作社建立初期的稳定高效运行,当合作社的发展步入正轨后,这种治理模式无法实现高效、有序、长久的治理。3.3 各方力量逐渐加入
随着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必然会逐渐吸引各方力量的“嵌入”,但是这些力量的嵌入过程中,对合作社旧有的治理模式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例如,旧有的治理模式中,人员间更加熟悉,管理层能够很好地对合作社中的人员进行有效管理,而各种力量的加入,带来了资本的同时,也带来各种无法融合的规章制度,与合作社产生矛盾,各方力量要实现与专业合作社的完美“嵌入”,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在该过程中,专业合作社会发展出共同管理模式,即旧有的管理层和社员之间进行沟通,了解社员的真实想法,同时管理层会与加入的各方力量进行沟通,了解各方力量的运营理念,根据双方发展特点和运营理念制定新的治理制度。并且合作社会在该过程中进行转型,由旧有的自然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成为股份模式,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3.4 熟人圈子逐渐退出管理层
当各方力量“契合”到农民合作社以后,熟人圈子治理模式将不符合治理要求,尤其是在各种大型企业加入后,这些企业会投入更多资金,并占据更多股份,在专业合作社的治理过程中会有更大的话语权,熟人圈子的治理模式将不符合新时期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需求。与此同时,熟人圈子管理层结构冗杂,极大降低了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效率,不符合企业的治理需求,所以企业以及各种资本力量会与合作社中的社员进行直接沟通,同时社员间会推举出新的带头人,与各种资本力量进行接洽,旧有的管理层会被逐渐边缘化,无法对专业合作社进行治理。例如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的各种柑橘专业合作社中,在各种资本力量加入后,这些力量会派遣专业人员实地观摩柑橘种植和采摘技术,并了解农药化肥使用问题,对生产流程进行(下转第8页)
·5·
产 业 开 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1期
4 金融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贷款资金用途监管,保证贷款用于油茶林的经营生产
第一,在贷款审批环节,加强诚信考察,结合林业部门推荐意见,确定是否放贷。第二,坚持按现有的4:2:2:1:1的比例逐年发放贷款。但在发放之前,每年均应对油茶林经营情况进行验收,对不按技术要求进行管护培育的通知其整改合格后再发放贷款。
4.2 建立优质油茶林正常续贷制度
对经营情况好的贷款对象,考虑到油茶林丰产年限较长,建立续贷制度,以续贷资金偿还前期贷款,并适当增加贷款额度用于后续经营。从初次贷款到最后一笔贷款的总年限放宽到12~15年。4.3 完善油茶林涉贷性保险制度
建立并完善油茶林权抵押贷款强制投保制度,将是否参加森林保险作为贷款申请条件之一,并适当提高保费和赔率,降低贷款意外风险。在保险条款中明确金融机构享有获得理赔的权利。4.4 探索建立林权收储中心
建立林权收储中心,处置不良涉贷林分时,尝试将其
先行流转至中心所有,再由中心通过拍卖的形式流转给第三人经营。通过参与,有利于促进林权的流转,提高不良贷款抵押林分的处置安全度。5 结语
耒阳具有适合种植油茶的地理条件和成熟的经营水平,茶籽油在食用油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地位,耒阳新油茶林的丰产预期,充分说明了金融支持油茶产业的发展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针对金融支持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应在资金用途监管、续贷、涉贷金融机构保险、建立林权收储中心和加强社会治安治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完善金融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降低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油茶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 刘波,唐益民,陈融.耒阳市油茶种植的气象条件分析及主要
灾害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23):2.
(上接第1页)
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开发休闲、生产、生态于一体化的多功能观
光农业项目,全面解决现代农业社会中所存在的人地复杂关系与人地矛盾冲突关系。即通过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结合建设综合农业体系。总而言之,就是要建成东北地区具有生产示范、科普教育、生态化、有计划的观光旅游农业圈,主导农业的低碳经济循环化发展。
2.3.3 建立“四位一体”的低碳经济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东北地区要保证在同一块土地上建立基于养殖、种植、沼气生产与积肥的“四位一体”有机结合发展模式,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为农民增收建立有效发展渠道,如图1[2]。
3 结语
大力推广低碳经济、建立循环农业模式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以东北地区为例主要探究了这两大项建设思路,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地方农业发展的可持续价值观,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问题,转变思路,走新发展路线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雪.低碳经济视角下循环农业的发展创新模式[J].经济研
究参考,2014,(18):30-31.
[2] 凌红.低碳经济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9):215-219.
图1 东北地区“四位一体”的低碳经济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上接第5页)
严格把关,进一步压缩了旧有管理层的工作范围,使熟人圈子治理模式逐渐退出治理舞台。3.5 陌生人圈子治理模式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过程中,各方资本投入更多资金,并且能够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同时推行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为合作社成员带来更高收益,导致这些资本力量在专业合作社中的话语权逐渐提高,逐渐开始对整个专业合作社进行领导和治理,形成陌生人圈子治理模式。以南省玉溪市华宁县柑橘专业合作社为例,在发展过程中,熟人圈子治理模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是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专业合作社的社交关系改变明显,吸引资本力量的同时,这些“陌生人”也逐渐进入治理的核心层,并逐渐取代旧有的熟人圈子治理模式,使专业合作社获得更好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嵌入”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形成了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演化。治理演化经过建立合作社—熟人圈子治理—资本力量“嵌入”—陌生人圈子治理步骤,让合作社的治理逐渐规范化和高效化,符合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浩.嵌入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
村,2013,29(9):74-78.
[2] 高广滨.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济学思考[D].
吉林大学,2005.
[3] 张成果.“半熟人社会”的乡村治理及其法治化研究[D].扬州
大学,201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