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规划方法探析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规划方法探析

来源:宝玛科技网
工程 藩 科掌 城市滨水空问景观生态规划方法探析 王铁城 (牡丹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牡丹江231002) [摘要]滨水空间景观的开发与规划在建设生态城市中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分析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规划原则,并探讨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规划方法。 生态规划生态城市 [关键词]滨水空间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71--7597(2010)0210111--01 0引言 水是城市的命脉,不仅给人们提供饮用水、灌溉水,也提供水上交通 运输的便利,而且,还能调整城市的气候,使之更加宜居。在现代城市, 水被赋予更多功能,滨水空间成为人们逃避现代城市烦嚣放松身心的地 方,并且对提升滨水空间周围的地段的商业和地产业旅游业等价值有着巨 大的经济意义。因此,滨水空间景观的开发与整治在建设生态城市中显得 格外重要。 1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规期原尉 1 1系统性原则。江河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力综合作用的过程,这种过 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某一因素的改变都将影响到景观面貌的 整体。所以在进行滨水景观规划建设时,首先应该把滨水空问作为一个系 统来考虑,从区域的角度,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方位的规划。 1.2多功能原则。由于城市滨水空间的地域特性,在规划设计时要全 面考虑到生态、防洪、景观等功能。滨水区的整治,不单纯是解决水运、 防洪等使用功能的问题,还应包括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江河、湖泊的 水质,增加滨水绿地的游憩机会和景观效果,提升滨水区周边土地的经济 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仅从某一角度出发,均会有失偏颇,造成损失,因 此,必须统筹兼顾,整体协调。滨水景观的规划建设必须以系统工程为指 导,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考虑景观、生态等需求,把滨水 空间建设成多功能兼顾的复合城市公共空间,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多样化 的需求。 1 3生态优先原则。城市滨水绿地在城市中重要的生态功能要求,主 要是通过植物来完成的,这就决定了对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建设,必须依 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岸线的自然生态群落结构,以绿化为主 体,以植物造景为主体,强调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 性,运用天然材料创造自然生趣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应以保护生物多样 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个性,促进自然物能循环,构架城市生境 走廊,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作为滨水绿地生态规划的主要内 容加以实现。 1.4自然原则。任何园林景观生态系统都有特定的物质结构与生态特 性,呈现出空间异质性,规划设计前,应该对基址进行系统分析,考虑基 址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特征,并在 规划设计过程中遵从这些生态环境特征,尽量减少认为干扰与破坏。 2城市滨水区■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首先应该就滨水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它在城市生态 环境中的位置与作用作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同时应对滨水区的人文环境和 人文资源进行挖掘和分析。其次将分布在整个区域内各种与水体相关的设 旋以及正在计划中与之相关的规划方案重新进行整体评估。同时参考城市 总体规划与己建成的相似案例,依据各种相关的法律、法令确定开发建设 的目标与范围,据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完成景观设计的创造性 构思。 2.1进行生态化设计。一是贯彻自然生态优先原则,划定、预留完整 的滨水自然生态发展空间,保护城市滨水区生物多样性,以提高城市整体 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二是滨水岸线生态化处理,形成生态的滨水景 观。除了满足防洪、水运、灌溉等要求,滨水岸线应尽量采用生态驳岸, 如可作植物种植型驳岸、草石间置型驳岸、滩涂型驳岸等,这样既软化了 以钢筋混泥土为主的硬质景观,也有利于保护自然形成的岸线特色和重要 功能。三是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建设滨水绿化带。宏观指把握绿化的 整体效果,建设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充分发挥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中观 指突出重点,特别要以一些位置重要的游园、绿带等为重点,精雕细刻, 建成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微观指在树种的选择上,从保护自然和保护物 种多样性的角度,充分考虑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规律,并以绿带为纽带把 风格各异的景观联结起来,建设成完整的滨水区景观。 2 2护岸的亲水性设计。护岸是水体和陆地的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 空尺度下,水、陆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景观。河流护岸是城 市滨水环境中重要的景观区和富有吸引力的开放空间。在平面上,它随河 岸轮廓而呈绵延流动的曲线形态,极具动感和韵律美在空间上,它是拥挤 的城区与开阔的自然景观之间的有机过渡,成为人们可以接近自然风光的 城市公共开放场所。河流护岸的设计要满足市民使用的愉悦性、水域生态 的合理性、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性、河道工程的可行性、河道景观的调和 性等功能的发挥。护岸类型的设计最重要的原则便是亲水性,其关键在于 处理好安全与亲水的矛盾。护岸的设计首先应满足防洪的要求,规划前应 充分调查洪水周期、淹没范围等防洪资料。亲水性是人在滨水空间环境下 本性的体现,护岸设计能否体现亲水性往往是其设计的成败所在。 2.3滨水区植物规划设计。滨水区植物配置在兼顾形式美的同时,首 先考据植物群落的生态性要求,遵循滨水区自然植被群落的组成、结构等 规律,在水平结构上,采用多树种混交林的形式,并形成一定规模,注重 整个滨水区植物群落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垂直结构上,采用林冠层、下 木层、灌木层和地被层组合的形式,因为这样的群落的生态效益更好,更 能促进各种动物、微生物的生存与物质能量交换,成为野生动物栖息地。 滨水植物景观是由多种植物景观类型构成的一个复杂的镶嵌体,滨水区的 植物造景要根据区域中地形、地貌、水文等特定情况,建立不同类型的植 被斑块,斑块问的组合采用交错分布的镶嵌结构。 2.4精心配置景观小品。1)铺地。通过铺地设计,既可使空间一体 化,又可以分割限定不同的空间,还确保了水边行走的安全。2)栅栏。设 在水边游步道的设施,是防止人掉入水中的安全设置,聚集人数多的滨水 区尤为注意。但过分追求安全性而设置过多栅栏,就失去了滨水区固有的 活力。3)缘石。在游步道水边设置缘石,能增添景观变化。有的石头上刻 有指示文字,在添景的同时还起到指示牌的作用,还有的雕刻本土诗词, 更是增添了空间的文化氛围。缘石有时还起到椅子的作用,能唤起行人的 注意,营造闲适意境。4)椅子。在滨水区环境要素构成中,椅子对形成良 好的空间特点有重要作用,它可供人休息及演变出多样的具有艺术形态的 空间,实质上起到装饰空间的作用。 2.5利用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城市的滨水区域总是隐含着丰富的历史 文化的痕迹,对增加滨水区的景观特色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因此,在城 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其设计主题应与城市整体文化特色定 位相协调,同时,又要充分尊重地域性特点,维护历史文脉的延续性,恢 复和提高景观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段,创造富有生命力的城市滨 水景观。 此外,在规划设计中,以人为本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设计成功的 滨水景观不仅有很好的观赏性,还具有适用性,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 理念。 参考文献: [1]孙剑,浅析城市滨水景观的特色设计,福建建设科技,2004. [2]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3]杜志明,我国城市滨水地区防洪景观设计模式,山西建筑,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