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作者:李桂平 郑丽丽
来源:《黑河教育》2010年第09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告别传统角色,走向新角色,真正走进新课程。
一、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
语文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在教学中应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发现与探究中学习知识。要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对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特别给予他们一定的关心和鼓励,注意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难以逾越的受阻点,并给予具体指导。教学中,教师不要用“标准答案”来统一学生对文本和生活的理解,要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向课外学习。
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传统教学思想束缚的开路人的重任。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索的一个课题。新的课程教材、新的理念给了教师极大的发挥空间,也促使语文教学向着多样性、多元化发展。
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已去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提高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学习的信念和本领。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思路,甚至是用多种对立的思路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朋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王尚文教授提出,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学。新课程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有甘当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一起学习,成为“学友”,分享学习的快乐。 新课标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以一名交流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堂讨论,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吸引的互动效应,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学习气氛。对教学而言,这种交流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精神氛围。教师还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独特感受,跟学生一起感受文本中的精彩和遗憾,体验学生学习课文时的快乐与烦恼,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并互补,在合作中互动,在互动中进步。
三、做学生心灵成长中的导航人
长期以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不少语文教师常常只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而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情感的发展,造成学生“情感空白”。学生的情感是复杂多变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接纳性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激励和鼓舞,都能找到“在家”的感觉。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表达,以真诚、接受、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情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评价学生方面,教师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的程度做出积极的评价,对他们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学习尝试给予肯定,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及时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从而保护和激励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的情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反思,同时启发和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进行反思,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变讨厌、憎恨、回避语文学习为热爱、喜欢语文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紧张焦虑为欢愉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
总之,语文教师要及早认清现代教育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对自己的角色应有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角色调整,积极应对角色的转变,以确保语文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