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中的民生与社会建设重点问题(下) 试卷92分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85分
00 43 17
[考试说明]:暂无
1、在历史上针对不同的群体,建立了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覆盖面狭窄。()
正确 错误
2、财政用于城镇社会保障的投入远远高于农村的投入,面向农民、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完全的建立起来了。()
正确 错误
3、农村的社会救助一般在民政部门,新型养老保险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医疗保险在卫生部门。形成“多龙治水”局面。()
正确 错误
4、基层卫生院的设备落后、人员编制受到、福利水平不高,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反过来又造成了基层在设施、设备、人力资源的配置上的落后。()
正确 错误
5、在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正确 错误
6、“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必须有更大的投入、更精心的制度设计、更有力的措施来加以保障。()
正确
错误
7、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老百姓的生活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环境,是民生事业和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正确 错误
8、我国快速发展时期已经到了末期,城市化速度加快,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也已经进入尾声。()
正确 错误
9、富士自杀事件,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农民工的新要求以及劳资关系的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正确 错误
10、虚拟社会的出现大大改变了社会的组织方式、动员方式。()
正确 错误
11、2009年推行的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在制度上将()纳入了养老保险的范围内。
农民 城镇失业群体 外来务工人员 残疾人
12、()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覆盖所有城乡居民的生活保障体系,这也是“十二五”时期要解决的问题。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3、至今为止,全国有()县的农民没有被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
55% 66% 70% 77%
14、目前的社会保障,尤其是(),实行的是以社会统筹、企业负担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体系,它严重依赖于各地的发展水平、企业的经营状况。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低,社会保障的统筹能力、抗风险能力比较弱。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养老保险 生育保险
15、()在1935年通过《社会保障法》,主要是针对城镇居民、城镇职工的。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给农民建立养老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
美国 日本 新加坡 德国
16、自()年以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蓬勃发展,但由于医疗服务体系跟不上,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17、()的通过对于在法律上确保“十二五”时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反垄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物权法》 新型养老保险
18、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年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它对于消除由于制度上带来的地区差异,维护社会的秩序稳定非常重要。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19、如何在全国层面上推动,是“十二五”时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同时还要兼顾()的原则。
效率 公开 公平、公正 合法、合理
20、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做实()作为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任务来做。
城乡全覆盖 城乡联网统筹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21、从最初的对所有制和使用权进行改革、分离,导致了大量工农业产品的增加,引发了对市场的要求。通过对产权制度和价格所需边界条件的明晰,这一过程就是()的建设过程。
产权制度 市场 经济 市场开放
22、21世纪初,前后颁布了《物权法》、《反垄断法》,通过法律形式界定(),建立起能够有效
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
市场边界 经济边界 市场开放边界 产权制度
23、因为历史和社会结构不同,东西方对()的理解、管理及其与、市场的关系也不同。
社会 组织 社会组织 社会管理
24、()是国际上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方式,它强调不仅是单方面的管理社会,而是和社会成员以及利益相关者一起共同管理,即多元治理。
人治 法治 善治 德治
25、()指社会关系失调,影响社会大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
社会问题 社会管理 社会议题 社会失调
26、以下属于主观的社会问题的是()
长期的社会矛盾得不到解决而积淀在心里的问题 犯罪
凶杀 失业等
27、()就是散布在社会中,人们经常议论的可能会成为社会问题的问题。
社会问题 社会管理 社会议题 社会失调
28、()是指在在一定共同价值基础上,一定的规章制度下,消除或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社会组织,甚至包括私人部门处理社会事务,解决社会问题的活动。
社会问题 社会管理 社会议题 社会失调
29、《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10月1日起施行。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30、以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任务描述不正确的是()
防止市场上出现垄断
对合法产生的垄断企业进行监督,防止其滥用市场优势地位 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规定的承担反垄断执法职责的机构(反垄断执法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反垄断执法工作。
31、强化社会成员在应急管理中的社会责任。包括()
事前的管理、事后的管理
在事前积极参与应急案的制定、参与培训提高自身的应急能力 在事后积极参与营救、救援等工作
积极发挥社会成员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的个人最大作用
32、经办机构、制定部门等构成了社会保障的管理,主要问题有()
社会保障,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形成“多龙治水”的管理格局
监管、经办机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 法制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问题
社保人力资源配置、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等方面存在问题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提出要建立覆盖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确保每个人都有享受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的权利
指国家通过立法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失业时获得物质帮助和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首次将农民纳入保障范围
34、对于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遇到的问题,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有()
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跨省可接续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
35、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要“多条腿”()
基本的社会保障,在此基础上结合商业保险,同时发挥社会救助的作用
在不断扩大覆盖面,做实个人帐户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养老保险金的投资运营,提高其收益和管理水平,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
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跨省可接续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36、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社会矛盾、问题、冲突时有发生,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主要问题有()
土地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 社会保障问题引发的上访
国有企业改革引发的冲突、企业破产倒闭引发的纠纷 频繁发生的劳资纠纷、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37、十七届五中全会在谈到了四大改革,分别是()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社会改革 文化改革
38、社会是指为了实现公平与公正目标,社会建设的各类主体,包括()在处理社会事务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的角色、作用、相互关系等制度安排。
企业 社会组织 私人部门
39、对社会组织管理的最好办法,应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即在职能转变过程中,通过购买()等方式,把更多应承担的公共服务的职能,赋予社会组织。
服务 特许经营 教育权 卫生权 40、社区的作用有()
儿童照顾与教育 预防青少年犯罪 贫穷家庭酗酒、吸毒 老年人照顾 种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