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模拟测试卷
历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一座博物馆的常规展览中有骨耙、稻谷遗存、复原的干栏式房屋等展品。这座博物馆应是( ) A.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C.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2.“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大夫有贰宗,土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 A.丞相制
3.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楚秦
4.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曰:“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所 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B.齐燕
C.秦齐
D.秦燕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B.半坡博物馆 D.殷墟博物馆
5.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下列属于秦汉时期斐然的中医学成就的是( ) ①编订了《周髀算经》 ②著有《伤寒杂病论》
③制成全身剂“麻沸散” ④著有《医学集成》 A.①②
6.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鉴真东渡riben ④清朝设驻藏大臣。 A.①④
7.下面是一位同学在联欢会上演唱的历史版《菊花台》,其中歌词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________朝太短,唐落了灿烂,凋谢的丝道上,五代不堪,________朝渡江,南北拆两半,怕辽金上了岸,江山在摇晃。________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明朝的戎装,虎啸沧桑。________军入关,天朝轻声叹,一声巨响,如此难堪。 A.隋、宋、清、元 C.秦、宋、清、元
B.秦、宋、元、清 D.隋、宋、元、清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与下列示意图中①所代表的朝代相关的史实为( )
A.杯酒释兵权 C.设宣政院管辖
9.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珅,号称“贪污之王”他一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清朝设置的军机处( ) A.发生在顺治时
B.签订“澶渊之盟” D.最早发行纸币
B.标志主义集度的确立 C.使主义集权制进一步强化 D.了皇帝的权力
10.清朝蓝鼎元的《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窘迫)。”该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戚继光闽广抗倭
B.明朝强化了封建统治 C.郑成功收复
D.清实行“闭关锁国”
11.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12.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这主要是指该制度( ) A.保证了官吏的廉明清正 C.提高了的文化素质
13.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C.文化的强化
14.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重要的有,下列有关它们的文明成就,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代埃及文明 ③古代中国文明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④古代印度文明 B.思想控制的强化 D.集权的强化
B.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保障了集权统治
A.①﹣﹣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B.②﹣﹣《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 C.③﹣﹣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
15.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众法庭审判官由公民抓签选出,任期只有一年,每个公民一生中只能担任两次审判官的职务。”此规定( ) A.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B.表明全体雅典人都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 C.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D.有利于维庭审判的公平、公正
D.④﹣﹣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
16.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7.14﹣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 )
A.“光荣”和大化改新
18.“1630年,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巴多斯经济主要依靠烟草,多数种植者是来自欧洲的自由民和契约佣工,…,1680年﹣﹣这时甘蔗成为巴巴多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非洲奴隶已是欧洲人的三倍。”巴巴多斯劳动力构成发生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的完成
19.在早期资产阶级时代,《权利法案》、《宣言》、《宣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三部重要文献,下列有关它们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为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而颁布 B.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 C.都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B.奴隶贸易的猖獗 D.美国的
B.文艺复兴和大化改新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C.“光荣”和新航路开辟
20.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 A.自由、平等思想确立 B.完成了工业 C.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出现了殖民帝国
21.佛教、教和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其共同特点是( ) ①都诞生于公元前 ②都诞生于亚洲
③最后都为统治者所利用
④它们的传播有利于各地区间文化交流。 A.①②③ C.①③④
22.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教。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上古亚非文明 C.欧洲封建国家
23.“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A.煤炭资源缺乏 C.海外市场广阔
B.劳动力较丰富 D.追逐更大利润 B.上古欧洲文明 D.亚洲封建国家
B.②③④ D.①②④
24.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在《神曲》中明确表达了对天主教会的厌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深刻批判封建道德理论观念和社会陋习。这反映出( ) A.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愿望 B.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文学艺术作品水平的落后 D.社会等级观念完全消除
25.某外国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述了19世纪40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不时有火车呼啸而过
B.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 C.工厂林立,且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D.因为差距拉大,工人不时上街
26.亚历山大二世突破了阻碍发展的最大瓶颈,这个“最大瓶颈”指的是( ) A.资金缺乏 C.土地自由买卖
27.林肯总统说:“我们不是敌人,我们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也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割断。”北美人民“友情的纽带”被割断最终引发了( ) A.美国战争 C.印度民族大
28.小明在历史复习时记录下的关键词有“1868年”“文明开化”“重大转折点”等。据此判断,他复习的内容是( ) A.日本明治维新 C.美国内战
B.农奴制改革 D.法国大 B.美国内战 D.朝鲜战争 B.农奴 D.劳动力不足
29.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步入近代
B.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30.科技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以下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的是( )
①蒸汽机车 ②电脑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
二、材料解释题(其中31题12分,32题13分,33题15分) 31.(12分)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 宋朝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材料二中“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哪一技术发明的应用?
材料三 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 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3)材料三中的“某人”是指谁?其最远到达哪里?
材料四 清朝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4)材料四中乾隆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什么对外? (5)纵观古代中国对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32.(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材料一是某同学根据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材料二 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的文化运动,英国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是这场运动的杰出代表。
(2)请写出材料二中的“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性就越明显。
(3)说说你对材料三中“性”的理解是什么?
材料四 在北美战争中,著名的资产阶级家、杰出的军事统帅★指挥军与英军进行了艰苦的战斗,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4)材料四中“★”代表了哪一人物?指出北美战争的性质。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指出社会变革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3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材料二:2010年5月1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首相,并授权他组建新一届。……伊丽莎白二世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是统而不治的君主。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已经接受这个挑战……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四:“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
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该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出实行这种“民主政治”的古代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所反映的是英国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诉诸武力”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些殖民地”要“自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一场”是法国历史上的哪次运动?这次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期间颁布了什么文献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
参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C 2.D 3.D 4.B 5.B 6.C 7.D 8.C 9.C 10.D 11.C 12.B 13.D 14.D 15.A 16.D 17.D 18.B 19.D 20.C 21.B 22.D 23.D 24.B 25.B 26.B 27.B 28.A 29.C 30.D
二、材料解释题(其中31题12分,32题13分,33题15分) 31.(1)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日本派出遣唐使。 (2)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
(3)郑和;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闭关锁国。
(5)从开放交流到闭关保守。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
32.(1)①文艺复兴;②新航路开辟;③英国资产阶级;④法国大;⑤工业。
(2)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3)英国结束了封建君主,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4)华盛顿。既是一次民族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 (5)社会变革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国家发展反过来促进社会变革。 33.(1)雅典。 (2)君主立宪制;颁布《权利法案》。
(3)(美国)战争;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4)法国大;攻占巴士底狱;《宣言》。
(5)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英、法、美的民主政治对后世影响深远;西方的民主政治是国家稳定发展的保证;民主政治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保证社会的公平等。(言之有理就可以,答一点可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