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九江开埠与江西区域中心市场的形成

九江开埠与江西区域中心市场的形成

来源:宝玛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7卷第6期 2006年11月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V0I.37 No.6 NOV.2O06 九江开埠与江西区域中心市场的形成 张芳霖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江西南昌 330031) 摘要:广州一口通商时期,赣江——大庾岭商道成为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江西呈现以赣江为纽带的南北 两极过境贸易的繁荣和沿江口岸的兴起。五口通商和九江开埠,改变了江西市场传统格局。垒国市场由以运河为 主干的南北大通道。转为长江、沿海交通为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原来处于江南过境贸易南北进出口的赣南与湖 口,由于垒国市场格局的改变,以厦长江轮船航运业的发展,两极开始弱化,代之而起的是以江西北门户九江的兴 起与繁荣,以厦南昌作为江西区域中心市场的形成。 关键谰:江西;区城市场;九江;开埠 中圈分类号:F129.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06)06—0118—07 明清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特别是清乾隆二十二年清政 府限定广州一日通商时期。赣江——大庾岭商道成为沟通南 北的交通枢纽。江西呈现出以赣江为纽带的南北两极过境 贸易的繁荣和沿江口岸的兴起。当时北以吴城为首当,南以 都会也,分道五t南昌、湖东、湖西、九江、岭北。 江西三面距山。背沿江汉,当是楚闽粤之交, 地瘠而狭矣。南昌其都会也,雄据上游者九江也, 赣介在南服、南安阻凭庾岭,南康饶州夹彭蠢以列 赣南为要冲,中以樟树为衔接,形成南北两极市场架构。九 江开埠,改变了江西市场传统格局,全国市场由以运河为主 于的南北大通道,转为长江、沿海交通为主要的商品流通干 郡,而瘠肥广狭,康不及饶。抚吉之秀沃,甲于都 郡,建昌简而殷,瑞地僻而阜,广冲而疲。临冲而 逸,袁州密迩楚境.逋民客户,绥驯雏艰。第荆蜀 线,原来处于江南过境贸易南北进出口的赣南与湖口,由于 全国市场格局的改变,以及长江轮船航运业的发展,昔日的 繁华渐次远去,两极开始弱化。代之而起的是以江西北门户 有事。直窥九江;七阈有事,逗窥广信;东粤有事, 逗窥赣州;衡湘有事,或窥袁州,或窥南安,是一省 之中。为门户者五焉。 九江的兴起与繁荣。以及南昌作为江西区域中心市场的形 成。本文依次考察江西的传统区域市场、九江开埠的历史影 响与江西区域中心市场的形成,以期讨论九江开埠后南昌作 为江西区域中心市场的历史过程。 观山之脉而水之行可知也,反之亦然。江西境内有赣、 抚、信、饶、修五大水系汇入鄱阳湖,出长江,北连汉水,东下 大海。古代东下至扬州转入运河,可与北方各地相通;从赣 江支流章江往南经陆路越过大庾岭,与珠江水系北江相连, 成为省内沟通四方和以中原为轴心的南北主要大通道。从 赣水的最源头自贡至湖l 900里,中途不断汇入支流,以下以 《大中华江西省地理志》有关资料列出赣江流经全省各区域 及所汇支流(见表1)。 江西传统区域市场 江西是江南丘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形分布有明显的 规律:其东沿怀玉山、武夷山与浙江、福建两省接境,南有大 庾岭、九连山与广东省毗邻,西有幕阜山、九岭山、武功山、万 洋山、诸广山与湖南接壤,北濒长江,与湖北、安徽两省相望, 形成一个东、南、西三面山地、丘陵环绕,向北开口的盆地…。 江西的这种特殊地理环境,在地势上向赣江流域内聚. 而经济活动上则是向外扩展,致使始终没有形成一个中心市 场,自给自足的农产品各区域的相似性,了它们之间的 交换需求。因此,尽管江西三面环山,但是自然与社会环境 并未将它与周边完全封锁。比如江西与湖南.约有16万km 的交界处。毗连约400公里,中间虽有九岭山、武功山、万洋 山和诸广岭层峦叠嶂,关山阻隔,但各处关隘口与通道遍布, 据<江西要览)卷四<形胜>载 : 江西古扬州地。三面距山,背沿江汉,地距五 岭,北莫九江,当吴楚闽粤之交,险阴既分,彤势自 弱,安危轻重,常视四方。然襟江带湖,亦东南一 收稿日期:2006—10—30 修画日期:2006—11一l4 作奢简介:张芳霖(1963一),女,江西丰城人,教授,博士,从事江西近现代经济、文化和档粜文献学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张芳霖:九江开埠与江西区域中心市场的形成 ・119・ 寰1 赣江漉疑全省各区域殛所汇支漉 区域 赣潍 万安 遂川 泰和 孤江 宋代以来,随着全国经济重 D的南移,江西即成为经济 比较发达的地区,“冶铸、金帛、梗稻之利。岁给县官用度,盖 半天下入焉” 。历元至明,江西这一经济优势仍继续保持。 汇入支流 蓼水 阜溪 明初,江西在十三布政使司中税粮额高居首位,人口也倪次 于浙江。其他如茶叶、纸张、苎麻、蓝靛、木竹、油料以及制 龙泉、左溪 常溪、浩溪、吼江 云亭江、逢源水、仁善水、孤江、富川水 水泡塘、仙槎水、铁桥塘 庐水(又云禾水入于庐水入赣,又云禾水合邕 水自入赣) 瓷、造纸、木竹加工、烟火等手工业也都在全国占重要地 位…。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其境内商人的活跃和同其他地区 的经济交流奠定了基础。但是正是这样一种地理区位因素, 吉安 庐水 吉水 恩江 江西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中 D,因而也留下许多边 缘地带,其边缘地大致形成四个市场区域:一是以赣南为中 心的区域市场,这个市场通过大余岭商路与广东相联,通向 。吉水、真君水、朗溪 永丰水 峡江 海洋;二是以湘潭为中心的区域市场,在此江西商人与湖南 商人相杂而处;三是以吴城、汉口为中心的区域市场,依托长 江商货行销诸地;四是婺源与芜湖的市场体系相联,它存在 三曲滩 南溪、枫子江、黄金水 峡江 乌河 新淦 三湖 汉口 牛顿水、虎岭水、觉水堰水、沙溪、象江、泥江 南水、北水 轮船码头 袁江 于江西市场体系之外。然而在一口通商之时,江西成为全国 与海洋连结的惟一通道,这种特定下的过境贸易繁荣使 江西的市场成为南北两极的格局。 袁江 秀水(又称古南水) 萧水来汇 在明清长达数百年的时问里特别是清乾隆二十二年清 限定广州一口通商时期,经广州口岸进出口的货物,大 都经北江、大庾岭梅关、赣江这条南北大通道。赣江——大 庾岭商道是沟通南北交通的枢纽。故而富商大贾“挟重赞以 邀厚利,走番舶而通百蛮,必先经赣关”_7 ,此时的江西虽然 樟树镇 赣江之中心,赣江与袁江的交汇点,有江浒司、 丰城 盱江 丰水、富水、槎溪 支津(俗称抚河、建河) 锦江 章江 入湖口 锦江 省城 吴城 没有全省统一的大市场,但是的经济使大庾岭成为 全国唯一的出海口。江西呈现出以赣江为纽带的南北两极过 境贸易的繁荣和沿江口岸的兴起。当时北以吴城为首当,南 以赣南为要冲,中以樟树为衔接,长江以北及沿线所需用洋 注:根据《大中华江西省地理志》第三篇《地文地理・章 贡二源》有关资料所列。 河川纵横交错,仍把两地联系在一起,民间墟市贸易与婚姻 货海昧者,均无不仰给广东,其输出输入之道,自然取径于江 西,甚至于省会之商务也无法与之相比。当时的樟树镇是中 往来密切 。加上历史渊源,“五代以前,湖南人多来自北 方;五代以后,湖南人多来自东方。南宋以前,移民之祖籍单 纯,几尽为江西人” ,使得江西向西很自然地融入了湘西市 场。而在云南、贵州、四川是江西商人的又一汇集区,他们既 商贩于城市,又深入土官管辖区,代官府“征输里役”,甚至深 入山寨,成为少数民族首领。在云南,“云南的商人不如江 右,而江右又莫如抚州”。上疏称:“有浙江、江西等布政司安 福、龙游等县商人等,不下三五万人,在卫府座理遍外城市、 乡村、屯垒安歇,生放钱债,利上生利,收债米谷,贱买贵卖。 药炮制和药材交易中心,有“药不到樟树不全”,“药不过樟 树不灵”之誉;河口镇“货聚八闽川广,语杂江、浙、淮、扬,舟 楫夜泊,绕岸尽是灯辉”,是世人瞩目的纸张、茶叶贸易重镇; 吴城是修河、赣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的航运大码头。是木材、苎 麻、纸张、食盐的转运枢纽,也是“商贾骈集”之地。全盛时有 常住人口7万余人,船泊码头8座,每天停泊船只多达千艘, 时有“装不尽的河口,卸不完的吴城”之赞。当时二品顶戴商 部议员总办江西农工商矿局候补道傅春官在《江西商务说 略>里就成丰以前江西商业时说道: 各处市镇,除景德镇外,以临江府之樟树镇, 南昌府之吴镇为最盛,樟树居吉安、南昌之中,东 娶妻生子,置奴仆,二三十年不回原籍。”武昌、汉口、汉阳是 水陆大码头,商贾辐辏,多来自江西,因与家乡相距不远。来 往方便,故“豫章之为商者,其言适楚,犹门庭也”,在钟祥 “地多异省之民,而江右为最”。在佛山,“江西客商来往如 织,其间腰缠万贯,衣锦荣归者不乏其人。”在广东其他~些 地方,江西客商“人数殷繁”。江西商人在浙江、福建、河南等 地也很活跃。在湖南有江西商人“一身长袍一把伞。跑到湖 南当老板”的民谣。在湖广。有“无江西商人不成市”的民 谚。江西商货如大米、茶叶、瓷器、纸张、夏布、药材、木材等 通过外向型市场而行销各地。在<大中华江西地理>所记载 的江西周边各界关隘口的数量也可见一斑。 连扼州建昌,西通瑞州临江袁州,吴城濒江而瞰 湖,上百八十里至南昌,下百八十里至湖口,凡商 船之由南昌而下。由湖口而上,道路所经,无大埠 头,昊城适当其冲。故货之由广东来江者,至樟树 而套集,由吴城而出口。货之由湘鄂皖吴入江者, 至吴城而趸存,至樟树而分销,四省通衢。两埠为 之枢纽。… 由此可见,当时江西过境贸易的北端重要地属鄱阳湖口 的吴城和信江流域的河口镇,与南端的赣南构成江西商品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20・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 通的熏要集散地,形成南北两极市场架构。 长江贸易主要是靠轮船。随着轮船航运业的发展。加强 了内陆与长江各口及沿海的交往。当时活跃在长江上的外 二九江开埠及其对江西区域市场 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者强迫清签订《天津 条约》,再开放汉口、九江、镇江等l0处为通商口岸。这个条 约赋予英国在长江一带各个口岸船只俱可通商的,而且 由此连带产生购买土地、建造房屋、游历、传教、设卡征税等 一国轮船公司,主要有英商太古洋行轮船、印支轮船公司、中国 舶运公司、法国亚细亚航运公司、汉堡美国轮船公司、港澳轮 船公司、IWSN轮船公司、日清公司等… 。而在九江口岸进 出的船只从1900—1933年的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仅光绪 二十六年(1900年)至宣统三年(19l1年)。进出九江港的中 国船只7 126艘。美国128艘,英国19 302艘,法国l 388艘, 系列的。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九江正式开埠通 九江江中下游的交接点,是江西的北大门和航运交 德国6 656艘,日本7 072艘,挪威58艘。这些货物船只数量 虽然不能完全说明运往江西内地的货物量,但多少反映了九 江码头的繁忙。以及向江西内地输入的可能性。 商,设立了英国领事馆。 通枢纽。它据长江可以上控汉口,下扼皖吴。入鄱阳湖则江 西全省米、茶、瓷、纸、夏布诸物产尽在掌握之中,通过赣江水 道南接大庾岭。便于联络岭南。同时它又是连结Jif陕湖滇闽 轮船在到达九江港后,因为内航狭窄,必须换上小船前 往腹地。英商太古洋行沙市轮船进入江西内航,行驶南昌, 拟在吴城设驳,并欲装土药,被清因“以内河情形,迥非 长江可比,水涨时河面虽宽,亦只老河中洪一条,大船可以行 广的东南要冲。所谓“九江据金陵上游,襟带川陕湖滇闽广。 为东南要冲”,其陆路“据三江之口,当四达之冲,自北而南, 驰驿奔轺者。殆无虚日 。《江西要览》卷四《形胜》载:“九 江东连安庆,西接荆黄,南邻南康,北度黄梅,京师孔道出焉 ……驶,两旁滩地,水并不深,若值水势渐退,添设驳船,有碍大小 船只行驶。且吴城系属内地,为进省要道,民船往来如织,自 难准其安设驳船” 为由加以拒绝,致使外国轮船只能停 留在九江港,不能深入到江西内陆,这样了货船的长驱 直人,并形成以九江为联结点,南昌为分散地的九江向内地 由于北达长江,远行岷汉。实吴楚襟喉,江右省北一大门 户也州 。所以,荚国驻华公使卜鲁斯照会清,“本大臣 现拟于汉口、九江两处先行通商” …。 的传杆市场格局。 由于江西特殊“宜农性”的生态条件。江西有着丰富的农 九江开埠后,荚国即在九江设置租界,美、德、法、俄、日、 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先后在九 江开洋行,窟买办,大量倾销洋货,并以九江为基地,渗透到 省内各地。 副产品,加上九江这一与国外市场连接的口岸的区位因素, 江西的农产品的输出量稳步上升。从1863年到1931年输 出数量如表2: 褒2近代江西农产品输出数量表(单位:担) 资料来源:万振凡、林颂华著《江西近代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69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张芳霖:九江开埠与江西区域中心市场的形成 ・l2l・ 表2反映了出口商品结构变动的趋势。虽然中间有些小 衰3经九江输入货物一览衰 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江西进口主要商品有鸦片、洋布、洋纱、煤油、纸张、糖烟 酒等。南昌成为江西省最大的内地市场。仅以棉织品为例, 本年运往南昌的洋布为l14 979匹,而1873年仅2O 806匹; 1874年运往的毛织品为16 455匹,1873年则为13 926匹。 ……其次为江西河口镇18 805匹,再其次为万载县16 105 匹[1 。16以建昌县(今永修县)为例,其“……通较各市场, 皆分在修、缭二河流域,河流即便,物产亦充”,从九江输入输 资料来源:清代谭鸿基修、吴士仁纂《建昌县乡 出的货物可见表3。 土志》卷12(实业志》,第3—10页,光绪三十三年 下¨ :篓专.”以后逐渐形成专门的栈号。据资料所载记述如  苎,。 由。 : 为:‘ 矿铅大爆种种所换得之货币,。; 、中。药。“ ~ ’、概以之购进洋纱、‘;货、、。  ; :I交 匹 ,、绸缎、…….. 。… 一采 I准!  .舯 姜篓 转.发 ・进  铷 傲双烟 ?'江 在’清。, o.民 衰皇三货  九器 江报关转重塔组织:民 向yj国7J,(2nl ̄ :  转运业,还成立了自己的同业公会 。 ’; 4…转套栈蠹业 览 赛一。 …… …… ’ 资料来源:肖廉著《九江报关转运业状况之分析》,载江西《经济旬刊》(1936年)第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22・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拉 随着九江等内陆港的开埠,九江通过长江航运纳入上海 大市场,其结果导致江西原有南北两极市场格局的改变。首 先是“南极”的弱化。大庾岭商路地位不断下降。早在道光 二十三年,海关收税事宜定内地商贩凡湖丝赴福州、厦门、宁 波、上海与外国交易者,按赴粤程途越一关则补一关之税,于 是,赣关及jE新太平二关税数皆出代征按岁报部。洎咸丰十 一年,更立和约改江海关代征丝税仅纳内地半税,三关正税 遂不复补茶税,则长江通商商贾贩运毕集于九江、汉IXl,不复 至赣,且由粤入赣,由赣达江,滩石险恶,行旅苦之。轮艘涉 江海行速丽事简则争趋之 ,大庾岭商路不再是外贸转IXl 的惟一出路。因此,清同治后,赣关基本上无过境的大宗货 物流通,商品种类也大为减少。其次,作为过境贸易中鄱阳 湖IXl的吴城和信江流域的河IXl镇的“北极”,亦在九江开埠中 地位渐次衰退。“自江轮通行,洋货之由粤入江,由江复出IXl 者。悉由上海径运内地”- .,昔日樟树吴城最盛之埠,商业亦 十减。 九江开埠,改变了江西市场传统格局,全国市场由以运 河为主干的南北大通道,转为长江、沿海交通为主要的商品 流通干线,尤其是长江内河的通航,更使长江的优势地位突 显。原来处于江南过境贸易南北进出口的赣南与湖口,由于 全国市场格局的改变,以及长江轮船航运业的发展,昔日的 繁华渐次远去,两极开始弱化,代之而起的是以江西北门户 九江的兴起与繁荣,使江西市场进入新的重组过程。 然而,九江兴起与繁荣,依赖的是转运业的兴起与发展。 从另一方面而言,加强了对外界其他口岸的依赖。一些大商 人依托代理商垄断整个市场,而且九江市场比较大的购买 庄,都是由上海、南京或武汉等大城市市场资本者开设的,每 逢季节,大批跑单帮购买土产品的商人以及进口的商品大都 从上海来,商人的眼光完全集中在大城市,物价都是跟随大 城市的变化而上涨或下跌,进出的贸易也全是托买托卖,没 有什么批发,这种买空卖空、自由竞争所表现的是市场虚假 繁荣。结果是“物价暴涨,民不聊生”。大商家暴发横财。小商 户多数于竞争中被排斥到山穷水尽、饥寒交迫的地步。因 而。九江虽然作为江西的北大门户,但是,因为它的El岸性, 使得它在江西市场重组过程中。并未成为江西市场的中心。 三江西区域中心市场的形成 开埠后的九江成为整个江西腹地的口岸,从进出口货物 种类来看,主要以洋货的进口和江西土产的出口为主。因 此,本省的土产开始流通,并趋于集中化,沿赣江向九江输 出。而洋货亦沿此道云集南昌。并由南昌散销本省各地。继 九江开埠后,江西的整个商路发生了变化。渐次形成以南昌 为全省商品集散中心,以南昌——九江为轴线的商路网络。 正如傅春官在《江西商务说略》中分析的: 惟同治以后,巨富虽多,而垒省市面日见衰 退,昔之所谓樟树昊城最盛之埠,其商业十减八 九。盖自天津条约立,长江输船通行,洋货之由粤 入江。由江复出口者。态由上海逗运内地,而江西 商人之往来汉口、金陵,不过本地土产。为数无多, 输出输入之货减。故商埠寥落之形见。又商务之 盛裹,与关税之增减成正比。江西常关两处,旧额 关税甚旺,自光绪初年,日见减收,近则赣关征不 敷解,此一明证也。江西出入货额既形短少,所赖 斡旋市面者,本省土产,彼此流通。其土产多者, 市面尚盛,少者遂日流为瘠区。综计各埠,惟九江 为通商口岸,商务日增,此外赣州出产尚富,又毗 连粤境,商业未衰,吉安钱业雄厚,t:ti货亦胜于他 府。表面可观,江西省会,成丰以前。远不如吴城, 然自洋货改由长江入口,而省会为销售处,市面厦 胜于前,盐商致富,注意钱业,三十年来,钱业日见 发达,而吉安为最。此外土药一业。亦日有加,由 川汉入口,上达阍境。业此者颇获巨利。惟江西吸 食鸦片之人多,受害甚深,是又示足为商务之盛衰 也。【 九江开埠之前,仅河口、景德镇以其特定的地理位置,成 为全国茶叶和瓷器的主要市场。开埠后,随着洋货对江西内 陆的渗入,江西市场被完全卷入国际市场体系,国际市场对 江西茶叶的需求,刺激了江西农户种茶的积极性。至光绪末 年。全省已有6O多个县普遍栽种了茶树,茶园总面积近百万 亩。不仅如此,对外贸易也加速了农产品贸易网点的发展。 如修水,有茶庄73家,居民十之以种茶为业,而“一般人 民生活之安危与否,以及工商业之荣枯,悉视茶业盛衰为转 移”lI”。这样,由过境贸易带动数镇繁荣的局面,变成为江 西金境被纳入全国乃至世界市场。河Iml、景德镇的独特的商 品贸易优势则渐次丧失。 江西全省除了极为偏僻的山区县与周边省市场相连外, 大都有土货的出口和洋货的输入。傅春官在《江西农工商矿 纪略》中对各县的商务都进行了记述,可以参考。 由此可见,过境贸易带来的两极及沿途城镇的发展,除 前述的樟树、铅山等镇外,赣江、鄱阳湖入口处的吴城镇。在 其兴盛前“既无传统手工业技艺,也无特殊的资源可供某产 品在本地得以充分的发展” 。因而,在外部环境改变之 时,虚华的繁荣很快随之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全省各县被纳 入以南昌为集散中心,九江为对外门户的市场贸易格局。 南昌位于赣江、抚河下游,濒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鄱阳湖西南岸。赣江白南向北穿过城区。抚河支流经青岚湖 注入鄱阳湖、锦江、缭河、信江分别流经新建、安义、进贤等 县,平原辽阔,水网交织,沃野千里。 南昌城郊河道湖汊纵横,并与环绕外围的江河互相沟 通,所在郊外渡I ̄I、驿站众多,水运交通发达。又由于常年泥 沙冲积,环城形成不少洲地,计有官洲、潮王洲(黄牛洲)、打 揽洲、新填洲、杨子洲、大洲和蓼子洲(萝洲)等(蓼洲现已与 河岸相连)。这些沙洲都系河沙淤土冲积而成,所以土松质 肥,懈放后,相继改造成蔬菜基地。 南昌在古代是东南各省“南来北往”的通衢。明清以来, 海外交通以广州为主要口岸,而国内交通仍以河流为主要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张芳霖:九江开埠与江西区域中心市场的形成 ・l23・ 线,南北官商往来大都取道南昌,大大促进了南昌经济繁荣。 清代诗人陈维崧在《腺王阁赋》中歌颂滕王阁的同时,描绘出 了南昌一派繁荣景象: 南昌乃三江之咽喉,洪都亦五湖之门户,名藩 左陪轩,隐约楼头之箫妓。然而千年观阁。百代江 的粮食作物,多运至南昌交易。南昌市市场粮源.主要靠航 道输入,以抚河流域居多,约占30%强,赣江一带次之,约占 30%弱。其余来自其他各地,常年由信江流域运来的粮食约 3O万石,锦江流域lO万石,袁河流域1O万石以上,又因其 “襟三江而带五湖”的地理位置的优势,历来成为江西粮食运 销的集敬中心 。 但在广州一口通商时,江西的过境贸易,带动了过境的 山,戴妫大去。……鸳鸯起于粱上。玫瑰生于栋 间,斜通闻舳,遥接平原,俗类数钱之市,地疑种玉 之田,田口之居缥缈,金张之宅蝉联,则见红妆美 女,青骢少年,商民辐辏,钱贝喧阗,咿咿尽角之 声;江城夜市,历历纱窗之下。秋水晴川,一骑琵 琶。弹来槛外,万家灯火,照去阑前。于是闺府参 佐之徒,蝉翼翩翻,丹轮的泺,轻傻则庚氏肩吾,雕 华则刘家孝绰,飞羽觞而凌乱,盼长空而横薄。陪 公谋于中天,极胜游于南阁,维玉管与金箫,遂临 风而竞作,则有澄波喷颌,洪涛渺茫,江名彭蠡,湖 曰郝阳。贾客黄龙之舳,估师朱雀之航。茄子以明 珠作楫。倡家以白玉为樯。西风起兮凫雁飞。烟波 冷兮菱芡长,垂画蔗于江上,击大鼓于中塘 ……[19】 南昌在历史上就是全省各地农剐土特产品的主要集散 地。每年主要商品集散量,仅米谷达100多万担,夏布在 2O 000担以上;樟树药材也达100多万担。此外,木材、纸张 也多经南昌集散。 清代南昌的市街。最早是以进贤门外为闹市区,绳金塔 下曾铸大铁鼎贮水以防闹市的火灾。后来,进贤门一带为官 商从陆路往来南昌的重要通道。广润门、惠民门都滨临章 江,凡是由水陆经由省城南昌集散或转运的土产、百货,都在 这里屯集、批发或转运。所以,历来这一带都是商船栉比,车 如流水,人们摩肩接踽,生意兴隆之地。一些大商号多集中 在蓼注入街、直冲巷、河街一带。城里最繁华的街道,首先是 洗马池。其次是中西大街。塘塍上、带子巷、磨子巷、棉花市、 合同巷是百货业汇集之地。金银珠宝店都集中在翠花街,纸 墨文具店和书籍店则在书街和戊子牌一带,而永和门、顺化 门附近,仅仅是四乡农民来城集市的地方。除城里外,郊区 各地的驿站、渡口,都形成街市、集镇,为四郊农民、商贩贸易 之所。 南昌是历代府、郡、州治的所在地,是江西省会所在地. 人口众多。有着便于商品集散的优越条件,成为全省商品流 通中心和物资主要集散地,谷类、生猪、木材及其他农副产 品,通过南昌运销上海、杭州、广州、汉口、南京等地,入赣纱 布、食盐、百货、石油等物资,也经南昌转运各地。农副产品 由经营者从产地贩进南昌,通过l代理行栈(牙行)和经纪人 (牙人)牵线,由买卖双方协商成交,代理行栈按交易额收取 佣金。代理行栈分布于沿江路、水果街、米市街、油行街、棉 花市、茅竹架、炭巷、猪市街、昌北一带。有蔬菜、生猪、耕牛、 禽蛋、水产、土水果、米谷、棉花、纱布、食油、茅竹、木材、煤 炭、柴炭等l4个行业,发挥集小量农副土特产品为批量资源 的吞吐作用。人口因素,使南昌粮食需求量增大,附近地区 市镇的繁荣。相比之下,反而显不出南昌的优势地位。 五口通商和九江开埠以后,强化了其作为区域市场中心 的地位,促成了江西区域市场的统一。南昌成为全省主要农 产品的输出和洋货输入的集散地。国外洋布、洋火、洋碱、洋 烛、洋烟、洋油等舶来品,通过九江这一通道进入南昌市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南昌进出船只总数2 916艘,货 物吞吐量330万吨。嗣后进出口货物日增。据时期《江 西年鉴》统计,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口货物总值银元 18 766 725元,出口货物总值银元19 166 773元,进口商品有 棉纱、棉布、煤油、卷烟、火柴、肥皂、化工原料、电器、食糖、西 药、海产品等,经南昌转运销往省内各地市场。出口商品以 米谷、木材、瓷器、茶叶、鞭炮等农副产品为大宗 “。 全省各大富商大多数云集南昌,并成为洋货在南昌的代 理商。以煤油为例,南昌居民历史上曾长期以矿烛、植物油 脂、火把照明。光绪十年(1884年),国外石油经鄱阳湖运抵 南昌,开始使用煤油(俗称洋油),形成了煤油行业。英商亚 细亚火油有限公司在九江设立机构,垄断煤油市场。光绪三 十二年(1906年)美商美孚公司将鹰牌煤油、飞虎牌汽油委 托由赵赣卿开设的“仁记洋油栈”代理经销,为南昌最早的洋 油商行。二年(1913年)“立丰煤油栈”代理经销英国亚 细亚火油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的煤油,并在武宁、修水、吴 城、高安、樟树、吉安、丰城、温圳、抚州、南城、南丰等地开办 煤油代销店,觅巨贾为其代理,居间批发,形成了销售网络。 随后,英、美、俄3国石油,为“立丰”、“仁记”、“福隆”、“德 大”4家商行垄断,号称煤油4姐妹 。据《江西省重要矿产 及矿产制品历年来九江进口数量表》所载:自光绪三十年 (1904年)至1934年31年问。输赣煤油达到19 350万加 仑 ”(33I页)。烟草的销售亦是如此,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外资英美烟草公司和华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上海等 地开设烟厂。卷烟开始进入国内市场。由于卷烟有利携带。 吸食方便,为人们所喜爱。1917年英美烟草公司和南洋兄弟 烟草公司在南昌设立烟草经营机构,卷烟开始输入南昌市场 和全省其他中小城市。私商采购卷烟主要由各地掌握批发 权的烟商大户控制,由他们直接到生产厂家或烟草公司进 货,然后批发销售,主要购进英美烟草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 司、江浙烟草公司与上海华美烟草公司的烟草制品 (303 页)。南昌工业品贸易为私营商业所控制,大宗商品交易均 由大商号在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等地设庄采购,运抵南昌 转手批售。 九江为江西北大门。进出口货物取道九江。经南昌集散。 一方面,全省各地农副产品,通过不同的市场级次云集南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24・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拒 或在南昌销售,或通过代理商,通过九江向全国市场以及国 1993:365—366. 外市场输出,云集南昌的商品,主要经由省内江河纵横的水 [7]朱康,等.赣州府志・关隘[O].乾隆四十七年刊本(2): 运,赣、抚、信、修、饶五大河流及鄱阳湖,为省内运输的主要 35. 渠道;另一方面,在五口通商时。南昌代理商就已纳入上海贸 [8]傅春官。江西商务说略[O]//江西官报.光绪三十二年 易市场,通过上海进出货,有的大商家在上海有自己的庄号 (27). 和汇兑渠道,所订货物经过长江航运走水路运至九江,再换 [9]冯曾,等.九江府志[O].嘉靖年间刊本:531, 小轮进入内河航运到达南昌,从南昌分销全省各地。 [10]第二次鸦片战争[M].成丰十年十月十五日(5):302. 总之,近代的五口通商及九江开埠,强化了南昌作为区 [11】九江海关档案:KiuKiang Trade Repots,1903—1991年. 域市场中心的地位,促使江幅区域市场趋于统一。应该说九 [12]外交政纪[0]//江西官报.光绪卅二年(8). 江开埠给江西带来了新的机遇,商业是繁荣的,市场是扩张 [13]九江海关档案:KiuKiang Trade Peppons,1874:53[G]// 的。但是,又不得不看到,由此而建立起来的江西市场体系,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2):826—827. 是中国被迫对外开放的结果。在这种形势下所建立起来的 [14]肖廉.九江报关转运业状况之分析[J].江西:经济旬 市场,是以不平等条约的形式作为制度安排的结果,致使江 刊,1936(7):16. 西新的市场格局完全依赖于国际市场。当国际市场景气的 【l5]刘坤一,等.江西通志・经政略・榷税・靖关[O].清光 时候,对赣产农产商品能保恃一定的需求,江西农产商品的 绪六年刊本(87). 生产和销售就能出现~时的繁荣;当国际市场对国内农产品 [16]傅眷官.江西农工商矿纪略(5)[O].江西官报.光绪三 需求量紧缩时,成本和质量就成为竞争的主要因素。 十二(27). [17]上官俅.江西修水县之荼业[J].工商通迅,1937(1): 参考文献: 20. [1]易宜眷.江西省经济地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 [18]粱洪生.昊城神庙系统与行业控制[G]//江西历史研究 [2】陈炳星.江西要览・形胜[M].光绪廿六年刊本(4). 论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3]邵鸿.利益与秩序:嘉庆二十四年湖南省湘潭土客械斗 [19]昊宗慈.江西通志稿・文征[0]//陈维崧.臊王阁赋.民 [J].历史人类学学刊,21)03(4). 国三十四年刊本. 【4]谭其骧.长水集【M]//海:南人由来考:上册 北京:人民出 [20]新南昌市志・商业:卷l1[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 版社.1987. [21]江西年鉴・贸易[0].二十五. [5]脱脱,等.宋吏・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6. [22]南昌市商业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75. e6]张海鹏。张海瀛.中国十大商帮[M].舍肥:黄山书社, [23]江西省商业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88. Jiujiang’S Kaifu and the Forming of Jiangxi Regional Central Market ZHANG Fang—-lin (Departm,mt 0f History,School of Humanities,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 Abstract:During t period of the Guangzhou’s only port,the Ganjiang River—Dayuling Commerce Passage hecame a hub 0f c0mmunicati0ns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The rising of the trade and ports along the Gan‘ jiang River betweell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appeared in Jiangxi.The Five Treaty Ports and Jiujiang’s Kaifu, changed jiangxi’s marketplace tradition pattern and big passage of the north—south circulating that the whole na‘ ti0n’8 marketp1ace gives the first place to the canal pattern and turn into the Yangtse River turning out to be Gan nan and Huk0u County being in Jiangnan transit trade of north and south import and export.Because of the whole national marketplace paR({rl1.the Yangtse River development of steamer shipping industry,the weakening of the two p01es,it was on the rise with Jiangxi’8 north door Jiujiang City and to make prosper,and Nanchang is the brming of Jiangxi’S regional central market. Key words:Jiangxi;regional market;Jiujiang;Kaifu (责任编辑周声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