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诫子书》知识梳理

《诫子书》知识梳理

来源:宝玛科技网
《诫子书》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 诫子书》选自 《诸葛亮集》 ,作者诸葛亮 ,字孔明 ,号卧龙,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与诸葛亮相关的故事:空城计 、七擒孟获 、火烧博望坡、 诸葛亮借东风 、诸葛亮六出祁山、 诸葛亮巧布八阵图、 舌战群儒、 三气周瑜 、木牛流马、 火烧藤甲军、 锦囊妙计、三顾茅庐、 关于诸葛亮的俗语

1、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2、事后诸葛亮:〖解释〗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3、一个诸葛亮,稳坐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4、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5、不出茅庐 知三分天下 6、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7、聪明莫过于诸葛亮 8、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9、死孔明吓走活仲达 相关诸葛亮和三国的成语:

不求闻达 闭门思过 初出茅庐 淡泊明志 鞠躬尽瘁 既生瑜何生亮 俭以养德 计日而待 集思广益 开诚布公L 三顾茅庐 三足鼎立 死而后已 妄自菲薄 欲擒故纵 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头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 一作:频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关键字词

夫( ) 静( ) 淡泊( ) 无以( ) 明志( ) 致远( ) 广才 ( ) 治性( )

多不接世( ) 淫慢 ( ) 年与时驰( ) 穷庐( )

励精( ) 驰 ( ) 将复何及( ) 励( ) 险躁( ) 意与日去( ) 四、课文理解

1、请说说题目的意思。本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告诫儿子的信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关系怎样?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 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4、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制止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创建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5、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持续磨砺.另一方面,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6、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实行了论述?怎样论述的?

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实行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就是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论述效果。

7、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

人在少年时期应树立远大志向,发愤图强,以免老了后悔。 五、文意理解:

1、 本篇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实行家教的?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实行了论述) 这两个方面是如何展开的? (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实行正反对比论证)

2、 主题思想:(诸葛亮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3、 填空:

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全文中心论点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本篇文章作者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实行分析论述的,从这两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修养 学习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须要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实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4、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

示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谈论了个人修养的问题,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必须要注重道德修养,不追求名利,保持宁静的心态,集中精力去做事

5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很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示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本篇文章论述了多层关系: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 7、出自本篇文章的成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六、按要求背默:

1、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2、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文中常被人们引做“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补充:

1.苟立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 2.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 3.心闲天地本来宽。 陆游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6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歌词》

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钱鹤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