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发展前景及当前存在问题分析
保险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保险业的地位长久以来一直受不到人们的重视,谈及保险甚至多有怨言,但保险行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然而,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出乎学术界的预料,整体业绩下滑,使得我们开始冷静的思考在中国的国民下,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一、当前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外在环境。
(一)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保险是市场经济的“内生元素”, 市场经济没有保险则不是完善的市场经济。现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将保险归纳为以下六大功能。
1.抵御不测灾难,转嫁人生风险。即,保险的补偿功能。
2.积聚闲散资金,支援国家建设。即,资金集中运用,产生规模效应。
3.为国创收利税,增强综合实力。即,企业为国家纳税功能。
4.提供就业途径,保障职工生活。即,安置人员功能。
5.提高文明程度,造就社会贤才。即,通过公司培养出的一个个精神文明使者向全社会传递精神文明。同时,公司通过先进的管理机制,亦造就出了大批的社会人才。
6.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即,一旦出了风险由保险公司赔偿,为社会、为减轻压力。
(二)中国保险业所处的地位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30年庆祝活动时,国家有关部门对建国以来取得的成就进行了七万多字的条目式回顾,仅金融业就概括了大约一百条辉煌成就,其中银行业占了四十六条,保险业却仅仅只有一条,即1998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既然保险如此重要,为什么在社会中的地位却如此不高呢?原因可以归结于以下九个方面:
1、从过去的三十年直至现在,我们的产品、经营方式、服务手段等依然存在许许多多不尽如意的地方。
2、产品种类仍较单一,各家公司看起来琳琅满目的险种,其实大多为简单的复制品。
3、保险是以保障为主的消费,它发生作用必然伴随着人的生、老、病、死,以及财产的损失等等负面的因素存在。在我们这个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度里,人们很不愿意提及风险甚至想极力回避。
4、保险的品牌形象塑造非常难,这也是这个行业的自身属性决定的,保险公司想要树立良好的形象需要进行数量庞大的工作,需要大量成功的理赔案例,做大量的宣传才能取得与投入不成正比的一点点效果。毫不夸张的说,保险业广告的密度在所有行业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基本上五十米之内必然能看见姚明的“要投就投中国人寿”,以及 “一张保单保全家”等等的广告。可以说宣传的投入是巨大的,但是一旦有一两则负面消息却影响深远,并产生全盘效应。如前一阵子炒的沸沸扬扬的“电话推销骚扰事件”,焦点访谈一经播出,一时间讨伐之声四起,顾客谈保色变,不明的群众和媒体也推波助澜,落井下石,对整个行业的形象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同样的问题用不同的口吻则会被附上不同的色彩。所以,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利用好这把“双刃剑”也是我们工作中的重大挑战之一。
5、销售队伍机制需要继续改进,文化素养、综合素质亟需提高。保险业的入门门槛较低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目前我们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加强了这方面的要求和。
6、目前基本上所有的保险企业最关注的主要是保费收入、增长率、市场份额这些数字。
7、关注的是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提供的就业岗位、税收等,甚至还会拿保险业与不同质的银行、证券的资产量作比较。
8、广大消费者对保险业不了解,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国民对保险的接受度不高,经济发达地区接受度又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9、社会对保险从业人员的不理解。曾经有句玩笑话为,一个人卖保险全家抬不起头,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家对保险从业人员的误解。
(三)中国与保险业的关系
即便保险有着如此种种的困难,迄今为止,对保险业的扶持力度是仍是有目共睹的。从最早财政部托底中国保险改革,到成立中国,题写书名,批示,06年发布“国十条”, 2009年10月1日再度修订《保险法》等等,然而,执法机关对保险法、保险条款及相关内容认识不深刻,甚至很片面。面对众多的法律纠纷,的判决采取的是偏向弱势群体,只看《民法》不看《保险法》、保险条款,使保险企业输多胜少,这大大助长了被保险人无视保险合同,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加深了大家对保险的误解,也造成了整个行业的悲哀,可以说近年来的扶持帮助可以说已达到一定的高度。
二、关于新时期保险业发展道路的几点思考
上述种种原因表明,如何转变行业的增长方式,提高我们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以寻求新的出路,成了行业的领导者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以顾客的视角审视我们自己,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在顾客满意的前提下提升我们的业绩,也就是所谓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保险肩负着社会保障的职能,有着保障经济、稳定社会的责任,可以说与全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风险意识增强,社会上存在风险种类增多,例如养老、医疗、就业、三农问题等等都跟保险有关。如何把行业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更好的发挥保险的保障功能则成了各位从业者在工作中思考的问题。把我们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不违规违法,把工作的各个细节做好,提高保险业的社会公信度,才是提升行业地位的基础。
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时间,甚至贯穿始终的大力宣传“保险是一项伟大的行业,保险内生于市场经济,如果没有保险业,那么市场经济就不成其为市场经济。”也就是说:只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有保险,保险是市场经济“内生元素”。
第二、始终不渝的坚持保险最大诚信原则。如果我们本来就是一纸合同就拿人家几千,几万,甚至更多的钱,而且不发生风险就不能得到经济利益回报,我们却不信守承诺或者态度怠慢,服务不周,就是断了我们的发展后路。
第三、多向社会作广泛的保险职能、风险客观存在和不确定性的宣传。破除迷信,相信科学,不抱任何侥幸心理,做好任何风险降临的准备方能有备无患。特别是在我们这个人多、车多、事多,时代变革飞快的社会中,风险更是不可避免,甚至是高发期。
第四、为顾客作切实可行的风险投资规划。切不可急功近利,不管客户是否急需这个险种,也不管有无持续交费能力,不切实际的让客户多缴保费,这样,只能是饮鸩止渴,后患无穷。
第五、多开发更多的产品供客户选择。虽然作为基层公司没有产品开发权,但有实战经验,更清楚哪些产品更合客户需求。所以,要多调查,多研究,多建议,督促各自上级公司开发更多适销对路产品。
第六、做更多的附加值服务。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都讲究附加值服务,我们经营无形产品,特别是以风险为代价的产品的公司则更加需要创新服务,热情周到,一丝不苟,以诚换心。
第七、严格规范保险从业人员的行为,加强专业技能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于素质底、扰乱保险市场的从业人员要坚决清除出保险行业。
第八、多与行政执法部门沟通,向其宣传保险的各项职能,以及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等。这既是我们工作成功的标准,也是保险这个行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总体来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十分美好,保险市场进入了稳定期,如何突破瓶颈,加速发展?另外,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前提下,保险业该如何突出重围,更好更快发展等,是“十二五”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只要我们抓住历史时机,转变增长方式,换位思考,统观全局,在增长业绩的同时最终提升行业地位,以科学的方法,坚定的意志,从事这项伟大的、利国利民的行业,我们的这一伟大事业必将无往不胜!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年鉴2012》北京,中国保险年鉴社。 2、《明年保险新政陆续落地 保险业迈步走出低谷》,《保险中介信息》,第25期。
3、《保险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4、《伟大行业呼唤高尚从业者》陈凡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