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理论流派 成熟势力说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经典实验 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学习知识对发展起一种促进作用。 评价 积极:1.突出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 2. 提供了一系列育儿观念——勿“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消极:过分夸大了生理承受的作用,对外在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关注不足。 格赛尔(美国) 1. 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的成熟程度,而个体的成熟取决于基因规定的顺序。 2. 个体的发展存在敏感期。 3. 是成熟决定着学习,而不是学习决定着成熟。 华生(美国) 1. 心理的本质是行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 2. 遗传与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决定论 人的行为是由活动的结果决定的,活动结果对行为本身具有重要的影响。 1. 正强化(用好的行为鼓励好的行为) 2. 负强化(用好的行为抵除不好的行为) 3. 惩罚 行为主环境决义学说 定论 小艾尔伯特实验:证明了消极:主张对儿童心理进行客观的研究(人和动物可看似产生于内部的情绪可观察的行为),强调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客观化,以通过条件反射而产生的 使得心理学的科学意味更浓,这点是应当值得肯定的。 积极:忽视生物因素和认知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否定意识,否定儿童的主动性的观点则是错误的。 S---R实验 (反应--强化--反应) 消极: 1.反对研究思维,不能真正的揭示人的心理的实质。 2.忽略了儿童作为主体在心理发展中的主动作用,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积极: 1.强调行为的客观测量,推动了心理实验的发展。 2.否认了遗传的决定作用,对反对种族歧视、抨击遗传决定论具有一定作用。 3.对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纠正儿童的不良反应是有效的。 操作主义说 斯金纳 认知发展学说 皮亚杰 心理起源于动作 提出认知发展阶段论: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质) (二)认知发展的机制(图式)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1. 成熟:特别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 2. 物理环境 3. 社会环境 4. 平衡化(个体自我调节的过程) (四)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 前运算阶段(2-7岁) 实验:(1)泛灵论:所有运动的生物都是有生命的 (2)自然中心思维(三山实验):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3)思维是不可逆的 (4)缺乏守恒(液体守恒实验) 3. 具体运算阶段(6-12前运算阶段(2-7岁) 积极:对心理学认知论的研究都有着巨大的贡献,提实验:(1)泛灵论:所有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在今天的教育中有着指导运动的生物都是有生命的 性意义。 (2)自然中心思维(三山实验):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3)思维是不可逆的 (4)缺乏守恒(液体守恒实验) 岁):获得守恒的概念,理解逻辑关系,根据经验获得 形式运算思维(11-15岁):抽象思维,判断推理 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 社会学习论:人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完成学习。(特点如下) (一)三元交互决定论:指个体的行为、环境影响以及个体的认知、动机彼此联系,相互决定。 (二)替代强化:儿童的许多行为并未受到强化,而是在观察别人行为时,别人收到的强化会影响儿童去学习或者抑制这种行为。 例:闯红灯,看到闯灯的人被训,自己就不会去做,看到被奖励也会去学习。 (三)观察和模仿 观察过程得到四个部分: 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过程 波波玩偶实验 三组娃娃:第一组,让打玩偶进行奖(替代强化) 第二组,打完后不奖不罚 第三组打完后进行惩罚 (属于第三种观察与模仿) 优点:1.实验研究非常严格,经得起检验,对理解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理论反应了人类学习的特点,揭示了人类学习的过程,是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价值的。 3. 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改变了行为主义以动物为实验对象。 不足:1.以儿童为对象的攻击行为为研究存在有害于儿童之嫌。 2.理论基本上是行为主义的,他虽然似乎也重视认知因素,但并没有对认知因素作充分的探讨,耿缺乏必要的实验依据,因而他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