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ory Research 学龋 理粼麟 论 刑侦工作信息化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王守宽 (中国人民大学侦查系,北京 100038) 摘 要:新的犯罪形势要求侦查机关拥有全新的侦查观念,实行高效率、大网络的侦查格局,走传统侦查模式、 传统侦查手段同现代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道路,直接推动侦查工作的信息化变革。国内学者对刑侦 工作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刑侦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和意义、当前刑侦工作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刑 侦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等方面。 关键词:刑侦;信息化;意义;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O8一OO80一O2 一、刑侦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和意义的研究 态,这是我国刑侦工作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侦查队伍整体素质无法适应刑侦工作信息化的要求 郝宏奎认为,侦查信息化导致了侦查时空观的发展与变 革;推动了侦查方式由人力密集型向信息密集型的演进。I J牛 纪刚认为,刑侦信息化是实现犯罪信息管理现代化的有效手 段;是提高打击犯罪效能、推进刑侦工作整体发展的有力支 柱;是提高刑警队伍素质的催化剂。目张辉、张宝瑞认为,刑侦 工作信息化是刑侦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主动进攻、先 发制敌的必要条件;将促进刑警队伍素质的提高。[3】刘久华认 为,刑侦工作信息化是提高侦查破案、打击刑事犯罪整体效能 的有效途径;是深化刑侦改革、实现侦查方式转变、逐步达到 侦查方式多元化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落实规范化管理、提高工 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各警种紧密配合、实现打防 控一体化,最终实现社会动态管理的桥梁和纽带。 综合来看,专家学者们都认为刑侦工作信息化具有很强 的必要性和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 侦查工作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降低侦查成本和提高 当前侦查队伍整体素质与刑侦工作信息化要求之间存 在有一定差距,客观地影响着刑侦工作信息化的发展。邵云 龙,李效益认为,刑警的整体素质尚未达到信息化作战所必 须具备的要求,对网络技术的学习掌握不够,对信息的综合 研究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处理、加工、开发和运用的能力,特 别是对涉及发案趋势、动态、规律等方面研究不够,不能为研 究对策、制订预案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三)信息整合速度慢,信息共享程度低 目前,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理念还不够强,彼此之 间的信息共享程度较低。这导致了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来 源不广泛、信息利用率低下,大大影响了侦查工作效率和打 击力度,致使刑侦工作信息化进程无法迈上新台阶。马忠红 认为,如果不改变这种条块分割、多头指挥、重复建设、画地 为牢、信息壁垒的现状,信息的实时共享、优势整合等作用无 法得到充分发挥。 侦查效率;有利于促进侦查队伍素质的提高。 二、当前刑侦工作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 (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侦查人员情报意识薄弱 (四)情报分析研判相对薄弱 在推进刑侦工作信息化进程中,情报的分析研判是中心 环节。情报分析研判可以有效地提高侦查活动的主动性、针 对性和效率性。情报分析研判滞后是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一 个问题。马忠红认为,目前情报分析研判相对薄弱具体表现 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侦查人员受根深蒂固的传统侦查 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往往侧重于从案件出发寻找相应的犯罪 嫌疑人这一正向思维,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在工作方法上,往 态化的犯罪行为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极大地影响了刑侦工 作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张辉、张宝瑞认为,侦查人员对利用计 算机网络开展侦查工作所持的不信任和难以接受的态度,导 80 往死守摸底排队、挖地三尺的体力型侦查方法,较之日益动 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少分析研判的意识;二是缺少一支 高素质的情报信息研判队伍;三是缺少一个信息研判的综合 平台;四是管理机制不健全。18] (五)全国发展不平衡 致情报意识薄弱、情报信息工作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状 从全国情况看,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们的意识、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校级课题(06SK2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守宽(1979一),男,河南省濮阳市人,中国人民大学侦查系讲师。 F a X U e Y a n i i U ☆法学研究☆ 观念、重视程度的不同,刑侦工作信息化发展很不平衡。例如, 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相当大。马方、刘 峥认为,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侦查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三、推进刑侦工作信息化的对策 针对我国刑侦工作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学者们提 能有效开展侦查信息化。张辉、张宝瑞认为,应加强对刑事侦 查人员情报信息意识的培养,自觉开展刑事犯罪信息工作, 主动搜集情报信息,善于运用信息手段破案追逃,同时对民 警进行情报信息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使广大刑侦民警 在刑侦信息化建设中起到主力军作用。㈣ (五)建立专门的情报信息部门,完善管理,落实机制 针对目前全国普遍存在的信息管理手段落后的现状, 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点: (一)加强对设备和技术的基础建设,是全面推进侦查信 息化进程的前提 建立一支专门队伍来从事信息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只有在 良好的管理下,侦查信息综合系统才能日趋规范化、智能 务。根据我国国情和侦查工作的现状,“并借鉴美国情报机 构的设置,我国也应组建具有一定权威的情报机构,具体要 求如下:第一,级别不能太低;第二,业务范围不能太窄;第 三,人员素质要高;第四,加强情报技能培训;第四,建立情 报信息中心。”㈣ (六)加强地区、警种以及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配 合,充分发挥协同侦查、联合作战的巨大威势 在犯罪行为日趋动态化的形势下,各地各警种应坚决摒 弃画地为牢、各自为战的观念,切实搞好协作配合,多层次、 全方位地围剿犯罪行为人。在对付流窜犯罪、团伙犯罪以及 系列犯罪中,加强地区、警种间以及侦查部门与通信行业、电 信部门等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实行全方位联系协 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通过提高信息的共享率,更有效 计算机网络设备是信息通信、指挥调度及业务信息 遍认为,要想推进侦查信息化的进程,就必须加强对设备和 技术的基础建设,添置计算机网络设备,不断开发和引进新 技术,并将这些设备应用于侦查的各个部门,面向每一个侦 查人员,从而推进刑侦工作信息化的开展、普及和深入。 (二)搭建网络化工作平台和开发各种应用数据库,是全 面推进侦查信息化进程的基础 目前,“金盾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为搭建网络化工作环 境提供了最为可靠的保障。依托“金盾工程”建成网络化工作 平台,仅仅是一项基础工作。要实现刑侦工作信息化还必须 根据侦查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开发各种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使 网络化工作平台基础扎实、可行、实用。f 哟进一步推进刑侦 工作信息化进程,侦查人员必须思想,大胆探索,广辟情 报来源,多形式多渠道收集犯罪情报信息,不断完善这些信 息系统,使之成为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为载体,集人员、案 化管理和应用的基础,也是侦查信息化的基础。专家学者普 化、网络化和人性化,才能更好地运转起来,为侦查工作服 地发挥信息在侦查工作中的巨大作用,充分发挥协同侦查、 联合作战的巨大威势。马忠红认为,应加强与国保、治安、监 件、通讯电信、指纹识别、社会综合信息等多种信息为一体, 功能齐全、操作方便、检索速度快、分析能力强、保密性能和 关联性能好的多功能型信息系统,从而为侦查工作的发展奠 定坚实的基础。 管等门的互动,在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尝试建立日常陛 的协调机制,实现内部情报的完全共享;同时,在一定范 围内开展与工商、税务、海关、银行等其他单位部门进行信息 交换的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信息资源,为破案与其它刑 侦工作提供信息支撑和服务。[1sl 参考文献: [1][11]郝宏奎.论侦查信息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 (6):1 20-126. (三)提高信息的采集、研判和应用水平,是全面推进侦 查信息化进程的关键 全面推进刑侦工作信息化的进程,关键在于信息的占有 量、分析研判水平和利用程度。首先,应提高信息的数量和质 量水平。其包括:提升侦查信息采集的质和量;最大限度地整 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借助其他部门的信息资 源;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信息资源。其次,应提高信息的研判 [2]牛纪刚.浅谈刑侦工作信息化[J].研究,2000,(1):43-46. [3][5][13]张辉、张宝瑞.浅谈刑侦工作信息化[J].辽宁司 法管理干部学院学学报,2002,(S1):93—94. [4]刘久华.信息化建设在刑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河北警 察职业学院学报,2006,(1):24—27. [6]邵云龙,李效益.信息化——刑侦工作模式的战略性转变EJ].江苏 警官学院学报,2004,(1):23-27. 水平。信息资源的效能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侦查人员对信息资源分析研判水平的高低。为此,必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分析研判专门队伍,形成一套高水平 的信息分析研判机制。…l最后,应提高信息的应用水平。李双 其认为,要真正实现刑侦工作信息化还必须对信息进行充分 利用,走数字化侦查之路。信息的储备在于运用,在于把信息 [7]马忠红.情报主导侦查[H].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97—298. 用于侦查破案,而要自如地运用信息必须选择一条正确的路 [8]马忠红.情报主导侦查[H].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98-299. 子,即数字化侦查之路。[121 [9]马方、刘峥.论侦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创新[J].吉林高等专 (四)加强全警信息化意识以及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培养, 加快侦查信息化的进程 首先要培养侦查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只有增强侦查人员 的信息化意识,使其利用信息破案,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化 的优势。其次,加强侦查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只有 科学校学报,2008,(3):1 5—19. [10][12]李双其.论信息引导侦查[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 (6):137-143. [14]马忠红.情报主导侦查[H]_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04. [1 5]马忠红.情报主导侦查[H].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06. 每个侦查人员都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等信息化基本操作才 (责任编辑/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