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0期(总第374期) 企业科技与发展 筋,新增钢筋可与原钢筋单面焊接,梁柱节点考虑集中力的 影响,布置弯起钢筋;②钢梁加固法,钢梁与混凝土梁之间 采用锚栓铰接,主要用于原结构板上新增的砖墙,板跨不大 的部位,如图2所示;③增大截面加固法,主要应用于挑梁 部位和框架梁的加固,加大截面后不影响结构使用功能,如 图3所示;④粘贴钢板法,具有不改变荷载及结构体系、施 工期短、工艺简单、适应性强、与原构件共同工作能力强、 提高承载力幅度大和节约成本等特点,主要在承载能力不足 的框架梁、柱及梁柱节点,粘贴钢板法加固框架梁如图4所 示,加固框架柱及梁柱节点如图5所示;⑤粘贴碳纤维加固 法,该方法具有高强高效、高比刚度(弹性模量与密度之比)、 耐腐蚀性能及耐久性、不增加构件的自重及体积、适用面广 等特点,主要运用在承载能力略微不足和需要提高耐久性的 框架梁,如图6所示;⑥新旧联接部分,钢筋均采用植筋植 入原混凝土结构内。 图2钢梁加固法(单位:mm) 图3增大截面加固 (单位:mm) 图4粘钢板法加固梁(单位:mm) V I l角钢西0x6,用于梁高范围 I j梁高范围2M16螺杆 —历 磊—、 培钢L60X6,遇粱切角 贯通楼板 —— 一 ‘ 梁高攀 。UJ 0 啦 、 ・, ● ● ・ 一。一…一 …一 角钢L8o×6,用于粱高菀 / / l I I\\ 角顶至板底 钢L60×6,用于粱高范围 粱高范重 !§蠼拄/ O345 V 平面图 一r-—————J ———一~ f J原混凝土柱 角钢L50×60 1 2O链接钢筋 穿楼板(示芽层面 、l MI6螺杆 誊.厂 I萼J ¨..。. . 二 ._,● ‘ ● ’●’ J 。原混凝土梁 十I— ~1F.- fII . 卞 I‘ ● ‘ ● ● ● 《薯『 。 I要L. ——— ・————’一 缀条一60×6(宽X厚) 角钢L 缀条=b--30 一 I ——————^r———一 ⑩剖面图 图5粘钢板法加固梁柱节点 (单位:mm) qiyekejiyufazhan 89 企业科技与发展 图6粘碳纤维加固梁 4加固计算 4.1承载能力计算 先计算原结构的承载能力,采用PKPM软件建立混凝土框 架模型,满足 昆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和 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 (GB 50367--2006)要求,按照现 行设计规范的不利荷载组合计算梁的承载能力,以梁5—5、梁 TQWJG1、梁TQWJG3、梁TQWJG6的加固计算为例,这些梁 不满足极限承载能力的要求,因此需要进行承载能力加固,见 表1。 表1各梁抗弯承载能力及加固方法 承载能力(kN・In) 设计荷载 材料数量 构件类型 加固方法 加固前 加固后 (kN・m) (ram2) 5-5 贴钢板 532.84 i 224.33 790 248.48 TQWJG1 贴碳纤维 3O1.73 418.88 38l 54.89 TOWJG3 贴碳纤维 180.55 202.20 200 97.5O TQWJG6 贴碳纤维 l8l|27 233.1l 212 17.46 4_2加固方法确定 通过承载力计算,对框架梁的受力分析,并确定加固方 法:梁5—5的抗弯承载能力与设计弯矩相差257.16 kN・111,要 提高较大的抗弯能力,所以在梁底部粘贴钢板,需要增加钢板 面积248.48 mm2,受拉钢板型号为Q235钢(小于16 mm),受拉 总厚度为10 trim,宽度为290 lltlm,面积为2 900 mm ,大于 248.48 mm ,承载能力大于设计值;TQWJG1的抗弯能力比设 计值小79.27 kN・Ill,承载能力略微不足,选择粘贴碳纤维法加 固,考虑厚度折减后,需要受拉纤维面积60.99 mmz,设计粘贴 90 qiyekejiyufazhan 2014年第10期(总第374期) 纤维厚度0.167 mm,层数为3,受拉面积为120.24 mm ,承载 能力大于设计值;TQ G3的抗弯能力比设计值小l9.45 kN・in, 选择贴碳纤维法加固,考虑厚度折减后,需要受拉纤维面积 108.55 millz,设计粘贴纤维厚度0.167 mm,层数为3,受拉面 积为125.25 mm ,承载能力大于设计值;TQWJG6的抗弯能力 比设计值小30.73 kN・in,选择贴碳纤维法加固,考虑厚度折 减后,需要受拉纤维面积19.4O mill:,设计粘贴纤维厚度 0.167 mm,层数为1,受拉面积为41.75 mm ,承载能力大于 设计值。 5结语 通过使用功能和理论分析确定复杂混凝土框架结构不同部 位的加固方法,客服承载能力不足,提高耐久性及延长使用寿 命,实现使用功能转变的需求,并得到以下结论。 (1)对复杂的混凝土框架结构,针对承载能力不足和使 用功能转变,需要采用不同加固方法对不同部位进行加固和 改造。 (2)增大截面法、粘贴钢板法和粘贴碳纤维加固法均是提 高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抗弯强度的有效方法,增大截面法提高承 载能力最好,但空间影响较大,适应性具有局限性,粘贴钢板 法对承载能力提高幅度比碳纤维法要大。 (3)通过混凝土框架梁、柱和节点的加固,能提高抗弯承 载能力,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4)本文对复杂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改造方法的综合应 用,能够为类似工程的加固和改造提供可靠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绍武,李妍,许丕元,等.预制钢桁架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试验 【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2):277—282. [2]张望喜,徐帅,李庆玲.局部构件加固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 体性能的影响[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33(2):140-146. [3]杨仕升,郝效强,秦荣.钢筋混凝土结构薄弱环节与抗震加固分析 研究[1].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3):211—215. [4]吴轶,何铭基,郑俊光,等.耗能腋撑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加 固性能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6): 725-730. [5]武娜,高向宇,李自强,等.用带防屈曲支撑的内嵌式钢框架加固 混凝土框架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3,30(12):189-198. [责任编辑:邓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