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三物理试卷

高三物理试卷

来源:宝玛科技网


高三年级物理试卷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题号 分数 一 二 三 总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9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0-14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2.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1min内行驶540m,则它在最初10s内行驶的距离是 ( )

A. 90m B. 45m C. 30m D. 15m

3、 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 匀减速至零,须用时间1 s ,按规定速率为8 m/s 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越过5.9 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 )

A.拖行路程为8 m ,符合规定 B.拖行路程为8 m ,不符合规定 C.拖行路程为4 m ,符合规定 D.拖行路程为4 m ,不符合规定

4、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则( )

A. 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 前4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C. t=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 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

5、一个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2s、3s,这三段位移的大小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

223322

A、1:2:3,1:2:3 B、1:2:3,1:2:3 C、1:2:3,1:1:1 D、1:3:5,1:2:3 6、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 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 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

1

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7、一架梯子靠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下端放在水平的粗糙地面上,有关梯子的受力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受两个竖直的力,一个水平的力 B.受一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C.受两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D.受三个竖直的力,三个水平的力 8、下关于分力和合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力与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B.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与合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相同

C.一个力只能分解成两个分力 D.合力不可能小于其中一分力

9、用两根细绳把一支荧光灯悬挂起来,在下图中,哪一种情况悬绳中张力最小( )

10、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 B.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 C.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 D.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等

11、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 甲与乙同时着地 D.甲与乙的加速度一样大 12、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桌面受到的压力实际就是书的重力 B.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桌面形变形成的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一定大小相等,而且为同一性质的力 13、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实现的

B. 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 C. 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

D. 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

14.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m3的三个物体用两根细线跨过定滑轮连在一起,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两根细线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α和β,α<β,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γ=90°,不计滑轮摩擦。若将质量为m2的物体质量减小一些,其余两个物体质量不变,则系统重新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

A. 两根细线对m3 物体的拉力的合力将比原来减小 B. 两根细线对m3 物体的拉力的合力与原来相等 C. 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γ将比原来减小 D. 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γ与原来相等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8分)

二、 实验题(本题有2个小题,共15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

题卡相应的横线上。)

15、(8分)在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 (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图示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A、B、C、D为四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 s。经测量知道AB=2.20cm,BC=3.80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物体的速度等于 m/s,物体的加速度等于 m/s2。

16、给你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根橡皮条,一张白纸,细绳套(两个),三角板(两个),方木板等按课本要求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实验中主要步骤有:

A.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至O点,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标度做出这个拉力F ′ 的图示;

B.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下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C.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大小和方向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同.

D.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让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E.把白纸钉在木板上,并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让两根细绳套拴在橡皮条的另一端(结点);

F.用铅笔和刻度尺从力的作用点(位置O)沿着两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以F1和F2为邻边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3

G. 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 (1)(4分)将上述步骤,按实际操作的先后顺序填在后面: (2)(3分)在本实验中,用F表示理论合力,F′表示实验测出的合力,则右边的两个图中,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3分。要求写出必要的

文字说明、方程式或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17、(9分)火车刹车后 7 s 停下来,设火车匀减速运动的最后 1 s 内的位移是 2 m ,则刹车过程中的位移是多少米?

18、(10分) 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 s末的速度是6 m/s。求:

(1)第4s末的速度;(2)前7s内的位移;(3)第3s内的位移。

19、(12分)用绳子将鸟笼挂在一根横梁上,如下图所示.若鸟笼重19.6 N,求绳子OA和OB的拉力各是多大?(g=10m/s2)

20、(12分)在水平路面上用绳子拉一个重力为G=200 N的木箱,绳子与水平路面的夹角θ=30°,如图所示.木箱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要使木箱能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移动,则绳上所加拉力F应为多大?

4

江南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1次月考

高三年级物理试卷参

一、 选择题

1-5 BDCCB 6-9 CCBA 10、ABC 11、CD 12、CD 13、AD 14、BC 二、实验题

15、交流 0.10 0.30 1.60

16、(1) EDBFACG (2) A

三、计算题

17、 解法I: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做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

线运动的逆过程,火车减速运动的最后1s内的位移,相当于加速运动的第1s内的位移。由x1:x=1:72=1:49得x=72×2m=98m。

解法II:由解法I可知,火车减速运动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就是其逆过程的第0.5s末的瞬时速度,所以

v0.5vv2m2m/s1212m/s由v0.5at1知,加速度a0.54m/s2,所以xat24m/s2(7s)298m1st10.5s22

18. 解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求解。

(1)因为v1:v2:v3:„„=1:2:3:„„,所以v4:v5=4:5

v444v56m/s4.8m/s55

第4s末的速度为

(2)xvt得前5s内的位移为:

x5v56t5m15m22

因为x1:x2:x3„„=12:22:32„„所以x5:x7=52:72

727215x72x5m29.4m255前7s内的位移为

(3)由(2)可得x1:x5=12:52

5

x1115xm0.6m55252

因为xI:xIII„„=1:5„„,所以xI:xIII=1:5 第3s内的位移xIII=5xI=5×0.6m=3m 答案:(1)4.8m/s (2)29.4m (3)3m

19、解: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鸟笼的拉力F,以及两段绳子OA和OB的拉力F1、F2,结点O在这三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由二力平衡知,F1、F2的合力F′与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中,鸟笼对O点的拉力大小就等于鸟笼所受的重力,即F=G。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数学知识得:

F1=G·cos30°=19.6×0.866 N=16.97 N F2=G·sin30°=19.6×0.5 N=9.8 N

绳子OA段的拉力大小是16.97 N,OB段的拉力大小为9.8 N

20、解:木箱共受四个力作用,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如图所示: 将拉力F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得: F1=Fcosθ F2=Fsinθ

在竖直方向:F2+FN=G 在水平方向:F1 = Ff =μ

(G-F2)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F=22 N 答:绳上所加拉力F应为22N.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