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刍议期刊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识

刍议期刊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识

来源:宝玛科技网
第l4卷第2期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14,No.2 2015年4月 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Apr,2015 文章编号:1671-7031(2015)02-0125-04 刍议期刊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识 陈爱华,颜爱娟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辽宁大连116028) 摘要:对国内期刊论文用中图分类号标识的现状进行调 论文中准确、规范地标识中图分类号能如实反映 研,从工具本身和使用者两个角度分析中图分类法应用于 论文的研究方向,提高文献检索的速度和查准率。 期刊论文标识的局限性,从修改中图分类号标识规则、采 多年来,期刊论文使用中图分类号分类标识一直 用《学科分类与代码》替代标识、多种途径分类与检索方 为广大作者和编辑部所接受和采用,但也有一些 式并存等几个方面探讨中图分类法在期刊论文中的标识 的改进。同时建议放宽文献的分类与检索及其使用方式, 编辑同人对期刊论文使用中图分类号标识和分类 以探索更为适合于期刊论文分类的方法。 的可行性提出质疑 J。 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期刊论文;分类;标识 本文首先调查在当前的数字网络环境、在文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志码:A 献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期刊论文使用中图分类号 标识的现状及其原因,随后将从修改中图分类号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名《中国图书馆图 标识规则、采用《学科分类与代码》替代标识、多 书分类法》),是我国图书馆和情报单位普遍使用 种途径分类与检索方式并存等几种途径来探讨期 的一部综合性的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刊文献的合理分类和检索。 使用字母与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基本采用层 一、期刊论文使用中图分类号标识的 累制编号法,主要供大型图书馆图书分类使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我国类分文献的推荐标 现状 准,初版于1975年,2010年出版了第5版¨ 。 中图分类号标识手段应该能适应数字化信息 同一时期,《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 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随着我国文献数据库的信息 (修订版)》在规定学报的基本项目、结构和编排 化建设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为了取得期刊使用中 格式时,明确指出为便于检索和编制索引,建议按 图分类号的一手数据,除了文献调研,笔者还从国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对每篇论文编印分类号; 内公开出版的期刊中随机选取了100种期刊进行 随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期刊评价与检索 抽样分析。这100种期刊学科分类比较广泛,涵 数据规范》为了从期刊文献的学科属性实现族性 盖了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教育、经济、管理、 检索并为文章的分类统计创造条件,对入编期刊 理、工、农、医学等诸多学科。在这些期刊中,标识 的论文均要求标识分类号,也采用《中国图书馆分 了中图分类号的期刊达96%,仅有4种期刊没有 类法》进行分类_3 J。中图分类号标识当时是为了 对论文进行中图分类号标识。这说明目前期刊编 适应数字化信息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促进我国文 辑和作者使用中图分类号为论文标识的情况仍相 献数据库的信息化建设而推出的重要举措。期刊 当普遍。通过分析这96种期刊的中图分类号标 收稿日期:2015-01-13 作者简介:陈爱华(1970一),男,副编审;E-mail:bib@djtu.edu.err 126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4卷 识情况,发现这些期刊在使用中图分类号的标识 类的分类体系和分类方法也缺少了解,所以也难 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错或遗漏,如标识不全、 以保证文章分类标识的准确性。在笔者抽样调查 标识不准、标注深度不够、误标、错标甚至乱标等 的期刊中,除了标错的情况以外,下面的情况也很 现象。可见中图法应于期刊论文的标识尽管使用 常见:如某教育类期刊就出现过l0多篇文章同时 广泛,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比较复杂,既有 标注G632的情况,这种粗浅的标引只能说明文献 工具本身的原因,也有使用者的原因,归根结底还 大致的学科门类,无法对文献的具体内容做细致 在于工具书本身应用于期刊论文的专业性和局限 的刻画,标识意义不大;如某些生命科学的论文涉 性。 1.从工具书的角度分析 不可否认,对图书分类而言,《中国图书馆分 类法》是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但其分类体系非常 复杂,专业技术性很强,仅工具书的使用还配有专 门的使用手册 。即使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也 难以保证标注完全正确,使用方法缺乏简明性和 易用性。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不是专门用于期刊 论文分类的工具,很多主题难以找到合适的分类, 这大概是众多期刊编辑和作者在使用这一工具时 的共同体会。图书馆分类法难以准确地反映某种 学科体系,特别是一些狭窄主题和交叉学科的文 献,无法找到贴切的类目。尽管《中国图书馆分类 法》自第4版开始已经有网络版,而且2010年相 关部门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又进行了一些修 订,【9 但其类名表述、类号划分及类目设置等方面 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对期刊论文的标识功能仍然 没有改进。 从网络期刊的角度来调查发现,国内一部分 主流期刊全文数据库还保留了按中图分类号检索 的条目 。。 ],但由于组分式分类的专业性,在这 些数据库中使用中图分类号检索时,只能按既定 的分类号来检测,即使已经给定了某个具体的细 分类条目,检索出的结果范围往往也很大,难以获 得期望的结果。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用中图分类 号检索远不及用关键词查询那样精确,无法满足 期刊网络数据检索的要求。 2.从使用者的角度分析 正是由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本身的专业 性和应用于期刊的局限性,使得许多期刊论文的 作者和编辑在标识时难以做到规范与准确。对作 者而言,由于不具备专业分类知识,常常找不到合 适的分类号,因而常常出现标识不准、错误,甚至 胡乱标注的现象。同样由于专业性的差异,作者 或者期刊编辑即使能把握论文的主题,对图书分 及交叉学科的范畴,文章却没有按要求同时标注 多科学的分类号以揭示多个主题;某交通类期刊 在论文中大量使用类似U270.38+1的标注,没有 搞清中图分类号在对资料、期刊中的论文等进行 标识时,“+”号应该去掉等。 这些问题既与作者和编辑在使用中图分类法 时缺少专业应用培训有关,也与其学科背景有关, 还与使用者的工作态度有关,但根本的原因在于 中图分类法应用于期刊论文分类的局限性——专 业性太强、不简明、不易用、不适用。如果用概率 论来分析:假设工具、作者、编辑这三种因素,其各 自对文献正确标识的概率均为80%(这里不专指 对某一篇论文,而指整体使用的准确率),那么最 终正确标识论文的可能性会下降到51.2%。这 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期刊数据库中使用中图分 类号检索文献时,不容易查准、查全。事实证明, 尽管中图分类法被用于期刊论文标识相当广泛, 但标识现状已不容乐观。 二、解决思路的探讨 针对中图分类法应用于期刊论文标识的现 状,本文探讨几种改进方式。 1.修改中图分类法标识规则 早在1989年,为适应不同图书信息机构及不 同类型文献分类的需要,中图分类法曾经有过几 个配套版本:《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国图书 馆图书分类法(简本)》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 法)期刊分类表》等,其中期刊分类表是专门针对 期刊的分类而编写的,许多图书馆在制定图书管 理制度时明确要求,期刊应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 类法期刊分类表》进行分类。但是自《中图分类 法(第3版)》之后,期刊分类表就不再修订【1 。 而《中图分类法(第4版)》修订时,曾试图统一图 书和资料的体系结构,在分类的体系中增加了类 分资料的类目。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 第2期 陈爱华,等:刍议期刊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识 127 发展,较之图书等其他文献,期刊的发展更为迅 《学科分类与代码》也同样存在其局限性,因为从 速,新学科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中图分类法 期刊全球化的视角来考虑,国际上主流期刊对论 难以为一些学科作精细划分。期刊论文在使用中 文并没要求作者标记任何代码。我国的做法与国 图分类号标识时出现学科归属困难,一些类目内 际检索系统可能还难以接轨,不利于推进期刊国 容抽象,难以确定具体所涵盖的内容,许多分类号 际化。因此用《学科分类与代码》替代《中国图书 只能凭经验来查找。《中图分类法》越来越无法 馆分类法》标识仍然停留于一种设想。尽管这种 同时兼顾图书和期刊的分类。而《中图分类法》 建议提升到操作层面为时尚早,但至少为期刊分 出版的指导思想,是最大限度地考虑图书馆排架 类和索引多提供了一种选择。 的实际情况,在充分满足其排架要求的稳定性的 前提下,优化其检索功能 J。我国期刊编排标准 中提出用中图分类法标识,其初衷是为了方便论 文分类与检索。论文的作者和期刊编辑要求标识 尽可能简明、易用。显然,超出图书馆和情报机构 的专业范畴,将中图分类法应用于期刊论文的分 类和检索,应该是受规范制订当时国内网络数字 化发展的实际条件所限。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已 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学科与新技术的发展要求, 更难适应期刊网络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因此,笔者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 及早修改现行中图法标识符号与标识规则,在中 图分类法的基础上制定期刊论文分类标识的新原 则,来保证中图分类号对图书和期刊论文分类标 识的统一性,使其适用于期刊论文的分类和检索。 与此同时,建议相关期刊检索机构能够研究出某 种简便、科学的工具。由于这项修订工作工程浩 大,想在短期内集中人力物力从事此项工作以适 应期刊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所以也可以对中图 分类法的基项如电子版先行进行优化,使其在一 定程度上能适应期刊分类的需求,使它对期刊论 文分类更加准确,使用更为简便。 2.采用《学科分类与代码》替代标识 期刊论文采用中图分类法标识,其目的是方 便论文的分类与检索,因此要求标识尽可能方便 易用。学者施振宏 曾提出过用《学科分类与代 码》替代《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标识。因为《学科 分类与代码》是国家标准,具有权威性。它学科覆 盖面广,分类层次清晰,类目结构简洁,很适用于 期刊论文的分类,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主题词检索 方式符合人们的检索习惯,且使用基础广泛,查询 准确,简单易用。用《学科分类与代码》替代《中 国图书馆分类法》标识期刊论文,似乎更容易为人 们所接受。但是,随着期刊网络数字化的发展, 3.多种分类与检索方式并存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分类的方法应跟 上文献快速发展的需求,所以中图分类法在使用 中不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也是目前期刊界对中 图分类号反映较多的原因。《中国图书馆分类 法》在我国图书、期刊等文献领域使用多年,现在 已经修订到第5版。尽管期刊的中图分类号标引 存在诸多问题,作为一种成熟的分类检索途径,当 然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应该完全否定。 (1)增加更多的分类和检索方式。 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给文献 分类和检索也只是多项检索的途径之一。以中国 知网出版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为 例,期刊的检索项包括篇名、关键词、摘要、作者、 第一作者、作者单位、参考文献、全文、基金、中图 分类号共计10项,如果按内容给文献分类则只有 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两种,而大多数人的检索习 惯更趋向于用用关键词或多个关键词相结合的方 式来进行检索。笔者认为,文献的分类与检索及 其使用方式可以再宽一些,适当增加除关键词和 中图分类号以外的适合分类与检索的方式,使用 者可以优先采用所熟悉的方式。如在给文献分类 时,既可是多种方式联合标注,也可以只使用其中 的某一种,而不是只限于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例 如前文提到的学科代码也可加人到分类的项目之 中,这样检索的方式会更为宽松,使用更为简便。 期刊作者和编辑在为期刊论文做分类标引时,可 以有多种选择。 (2)自由选择合适的分类与检索方式。 本文抽样调查的期刊中有4种期刊没有采用 中图分类号的标识。它们是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 会的会刊《编辑学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 编辑研究会的会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交通运 输系统工程》(EI检索,国际化期刊)以及《大连交 128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4卷 通大学学报》。前两种期刊对中国期刊编排规范 学的工具(如先行对中图分类法电子版进行优 的制定与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这说明不采用中 化),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能适应期刊分类的需求, 图分类号标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可行的。另一方 使中图分类法的使用更加准确和简便。另外,可 面,从网络检索的形式也可以看出,国内一些期刊 以放宽文献的分类与检索方式,这个问题可以在 全文数据库,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 实践中不断摸索、研究、讨论,最终产生更为合适 科技期刊数据库,虽然它们还保留了按中图分类 的办法。 号检索的选项,但由于受组分类目的制约,在使用 参考文献: 上并不适合于非专业人员,反而不如单纯用关键 词来检索的方式来得准确、方便。国外很多期刊 数据库并不要求作者或编辑对论文分类,而是交 由专业服务机构来完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也 有相当部分论文未采纳原文标识的中图分类号, 而是重新标注(而对已经取消中图分类号标注的 期刊论文,也未见补充标注)。这进一步说明期刊 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识完全可以由专业期刊数据 检索机构来完成,作者和编辑没有必要花费精力 来完成这项工作,这种编辑加工流程的简化应该 很容易为广大期刊工作部门所认可和接受。事实 证明这种做法可以很好地适应新学科与新技术的 发展要求,适应期刊网络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三、结语 期刊全球化、网络数字化时代文献检索的便 利性进一步证明用中图分类法给期刊论文分类并 不是科学的途径,《中图图书馆分类法》已经难以 适应期刊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用中图分类号标识 期刊论文的现状进行了文献调研和抽样调查,从 工具本身和使用者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图分类法应 用于期刊论文标识的局限性。尽管期刊的中图分 类号标引存在诸多问题,但它也只是多项检索的 途径之一。 笔者也从期刊编辑的角度建议,编辑加工在 保证期刊出版质量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减少不必 要的劳动,建议期刊论文不必再用中图分类号进 行标识,将这一工作交由专门的机构来完成;同时 期望相关期刊检索机构能够研究出某种简便、科 [1]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 书馆分类法[M].5版.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0. [2]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 书馆分类法使用手册(第5版)[M].北京:国家图书 馆出版社,2012. [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S]. 京:中华人民共 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 [4]陈国剑.中图分类号不宜用做科技论文的分类标志 [J].编辑学报,2002(5):385~386. [5]黄敬辉,赵英梅.药学期刊录入中图分类号中存在的 问题与分析[J].广东药学,2004(6):70—72. [6]邓丽琼.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应用于期刊论文分类标识 的思考[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4(4):33— 34. [7]施振宏.论文分类宜用《学科分类与代码》不宜用《中 国图书馆分类法》[J].编辑学报,2005(5):338—340. [8]吴锦雅,陈望忠,王征爱.关于中图分类号在科技期刊 论文中应用的商榷[J].编辑学报,2008(5):549— 550. [9]张威,李宏伟,王奕飞.医学期刊论文应取消中图分类 号[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5):939—940. [1O]余朝晖.科技论文中图分类号科学标识的实践与探 讨[J].编辑之友,2010(5):100—101. [11]张晓丽.科技论文中图分类号标识现状分析及规范 化建议[J].科技与出版,2012(9):120—121. [12]梅玲.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存在的问题与建 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8):59—60. [13]张献.对《中图法期刊分类表》修订的意见[J].河北 科技图苑,1996(1):49—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