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1 1期 2015年11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V_01.29No.11 NOV.2015 云南大学首任校长董泽的办学理念* 王惠惠 (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91) [摘要】董泽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先驱人物之一,他在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的治校实践中 形成了融合中西教育之长的办学理念:文实并重,学用一致;立足地方,突出特色;推崇尚武精神,倡导军国民教育;实行民主 管理,注重自由发展,倡导男女生平等。这些鲜明而独特的办学理念对东陆大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必要对其进 行研究与探讨,以期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 中国近代教育;高等教育史;云南大学;董泽;办学理念;治校实践 [中图分类号】C,649.297.4 [sc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120(2015 J11—0022—06 董泽(1888—1972),字雨苍,云南省云龙县人, 家、教育家、经济学家。他是东陆大学(简称“东 大”,云南大学的前身,1922年创办)的创办者,也是 首任校长。由于董泽对创建和发展东陆大学的卓越 实际上云南成为了英法的“势力范围”。滇西被英国 控制,而滇中和滇西南主要被法国侵占。“英法在 1911—1937年间仍对云南保持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力,仍是云南边防的主要威胁,具有较强的兵力投送 能力和战略威慑能力。”_3 J35 帝国主义在云南通过设立银行、修筑铁路、掠夺 资源等方式对云南的经济进行剥削,加重了云南人 民的贫困和负担,但在另一方面,却刺激了云南民族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借助云南丰富的有色金属 功绩,有学者称他为“东陆瑰宝”、“近代云南教育改 革的先行者”、“云南高等教育奠基人”。在1923年4 月20日的开学典礼上,省航空处特派飞机,散发祝 词:“大哉东陆,为国之珍。群英济美,善觉莘莘。学 基始奠,文质彬彬。漪欤休欤,中华主人。-[1113这32 字祝词表达了全体云南人民对大学建成的欣喜之情 以及对未来大学寄予的深切期望。“《滇声报》特别 以《云南设立大学的好消息》为题作了专题报 道”_2J1 。董泽在筹建大学和管理大学中秉承的深刻 而独到的办学理念是东大得以顺利建立并取得了 “就同类机关如上海南洋大学、南京东南大学、天津 矿和的大力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呈现出勃勃发 展之态势。但由于帝国主义的金融控制和技术垄断 的阻碍,使得民族资本主义的生存处境艰难。所以, 培养云南自己的专门人才成为共识。 (二)董泽的教育、经历背景及影响 董泽深受传统教育和西方教育的双重影响。 “董氏家族是书香世家,祖上从南京迁徙到云龙,世 代以读书力学为其家风”[4 ,并且道德高尚、学问深 厚、乐善好施,为家乡做过许多有益的事情。由于父 亲早逝,慈祥善良、具有非凡人格魅力的母亲通过自 南开大学等比较之,该大学所有以往成绩与效率,居 优胜地位” 2 的赞许的重要原因,所以探讨董泽的 办学理念可以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 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董泽办学理念的形成背景 己的言谈举止教会董泽要做一个志向远大、学识丰 厚、品德高尚、爱国爱家的有用人才。他幼时人宝丰 (一)董泽的时代、社会背景及影响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不断蚕食已经 处于奄奄一息的中国,近代中国在不平等条约的侵 蚀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云南虽地处 井私塾学习《三字经》、《千字文》等传统文化的启蒙 书籍,后来,到大理西云书院研习四书五经,从这些 书中他汲取了传统文化营养。1907年考取留日公 费生,人东京同文书院学习文、理、工等科目,同时学 习日语和英语。董泽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1911 年回国参加辛亥。1912年被蔡锷保送至哥伦比 祖国西南边疆,也没有逃脱被侵占的厄运。在缅甸、 越南被英法分别占领之后,云南便处于岌岌可危的 境地。英法相继逼迫清不能将云南让与他国, 【收稿日期】2015—06—12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大学首任校长董泽的教育思想研究”(编号:2014J011)。 【作者简介】王惠惠(1988一),女,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理念与文化。 ・22・ 第11期1月 王惠惠:云南大学首任校长董泽的办学理念 No.11 2015 ̄1亚大学攻读政治、教育。1915年,回国参加护国起 义,担任护司令部秘书及驻港联络总办。1917 年,护国运动胜利后,继续到美国学习,在哥伦比亚 大学获得政治学、教育学双硕士学位后,又考入伊利 诺伊大学深造,于1920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同 年和其他留美学生一起学成归国。还担任过云南教 育司、交通司、财政司及富滇银行总办 等职务。 既有传统文化的陶冶,也受西方教育的洗礼,学 贯中西,使得董泽既能扎根云南、立足实际,又能借 鉴西方、放眼未来,对于如何办大学有着自己深层次 的思考和理性认识。 二、董泽办学理念的主要内容 (一)文实并重,学用一致 在1920年,董泽刚刚学成归国,唐继尧嘱 其和王九龄一起共议大学事宜。仅一个月,董泽就 致函唐公,提出具体的办学地点、大学基金、科目设 置等诸多中肯意见。其中,表达了他在大学科系建 立方面的理念:“再大学内容,文实并重。”_5 所以, 东陆大学建校初期就设立了文科性质的政治经济系 和应用学科的土木工程系。董泽特别注重学科的实 验和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学用结合的能力。他强调 “本校之教育中心,以实用为依旧,故所授课程,务以 实际,不尚玄谈”_5 的思想,并认为实用不能靠纸上 谈兵,要有具体的配套措施来保证其完成。故此,他 采取了三大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实用技能的掌握。 第一,建立良好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场所。东大 要建立成一所综合性大学,图书、实验仪器、药物、标 本的置办必不可少。董泽通过购置、借用、募捐的方 式来增添东大的仪器设备。他曾委托商务印书馆向 外国购买大批理化器械,来满足学生的学习之用。 还不辞辛苦,在1926年到日本募捐,虽日本对于捐 助东大态度冷淡,但经过董泽和文化事务局的多次 交涉,得到日本捐赠的16英寸车床、20英寸钻床、12 英寸刨床各1台。经过多年的采购及募捐,到后期, “全校共有理工仪器446种、化学仪器441种、化学 药品628种、测量仪器99件、标本器械375种,共计 约值13万元”_6_1 。实习场地方面,在建校之初, 就在校园的西部建立了理化室,“室高二层,上层为 物理部,下层为化学部。每层中间为教师预备室、仪 器药品储藏室等”_6j4。这里实验室条件很好,“研究 科学的人都很喜欢到里面去”-7 J1∞,并在北部建设了 实习工厂,以后,于1926年还开辟了北城外的运动 场,以便工科第一班学生实习测量时使用。后来又 陆续增建了木工厂、铁工厂、试金室等设施,为工科 Nov.2015 学生练习之用。考虑到以后要设立采矿冶金系,所 以,在1929年以学校名义致函公路经委会,“拟请即 将两机关所有之个旧厂位,概行保留,借供敝校采冶 系学生实习之用,以期实习便利,学可致用"[21145,最 后获得赞成,东陆大学又得到了一个良好的实习场 所。 第二,广延多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职员工。 根据《私立东陆大学及其附属中学教职员简历》的数 据显示,理科教职员大多在国外取得了各级学位后, 还在国外或国内担任过工程师或矿师,如作为本校 会计长和测量实习教授的周恕就在美国三家公司担 任过工程师,东大理化部主任余名钰就在湖北、江 西、安徽等地担任矿师,他们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 历,积累了深厚的实践经验。文科教职员,有的著作 等身、学富品优、阅历深厚,有的以前或正在其他学 校任教(在东大教学是兼职),对于教学,有着自己独 特的见解和方法。洪锡麒在美国获得政治经济博士 学位,曾经在北京清华学校、上海复旦大学任经济学 教授,在东大任政治学教授。法国人葛尔田是云南 中法学校校长,被董泽请来担任法文讲师。教师不 仅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讲授带有浓厚实践经验的丰 富知识,而且还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段纬“十 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带学生到工地和野 外参观实习”_8J52,1925年,他带领土木系的学生协 助交通司踏勘碧鸡关至安宁县城一段路程,“边指导 学生操作仪器,边讲解相关知识,边回答学生提出的 各种问题,晚上还要指导学生绘制图纸” 8J5。。学生 不仅在其中学到了很多相关的实践知识和技能,还 因为段纬带队有方,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任 务,受到了学校和教育司的表扬。 第三,设置实习课程,注重实习操作,增加实习 机会。在应用学科的课程设置上,也生动体现出了 董泽的学以致用情结。例如,土木工程系的课程设 置,在第一学年有必修的定量实习、木工实习和金工 实习,第二至第四学年,分别有三门、两门、一门的必 修实习课程。还有,为了增强学生实地应用学科知 识和技能的能力,学校还特别安排了“寒假内须有五 星期至八星期之野外测量实习”_9J2他,董泽对于第一 届二十九名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实习考察特别重视。 对于因公路需材孔亟而被云南省建设厅留用的六名 土木工程系毕业生,将其考察费共计一万二千元送 至建设厅,请其查收、保管。而对于其余文科学生梁 英等二十二人及工科学生浦光宗,则上书云南交涉 署,请求转函或者给予介绍函以方便学生考察。对 于这次出外考察,文工两科毕业学生不负校长所望, ・23・ 第1l期 2015年11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1l 对经过路线、考察地点、考察事项、应需日问、应需费 用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而周密的计划。以发达地区的 省会城市广州、上海、南京、天津、北平、武汉为主要 考察地点,还利用地理优势,考察当时还处在英国统 治下的和越南的首都河内及其北方最大的港口 城市与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海防。鉴于所学专 业和云南政治经济的需要,主要对各地的政治、经 济、教育、工业等方面进行考察,另外,各地的风俗习 惯、历史名胜古迹等也在考察之列。考察日期长达 八十九天。所以,理论学习加考察实习,才是董泽办 学的方法和理念,他对学生的出色表现感到十分欣 慰:“此次远赴各处参观,尤获实地视察,印证所学, 洵属学历两到,堪以致用。”_5 (二)立足地方,突出特色 慈母的谆谆教诲和家族人员的模范行为都成为 日后董泽报效国家和故乡的动力与源泉。在任东陆 大学校长期间,董泽在综合云南的生源质量、社会需 要和现状、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基础上,立足云南,联 系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并放眼未来,做了如下的设 置和变通。 1.在专业设置上,设立了云南急需的政治经济 系和土木工程系,还拟设立滇边调查部。云南地处 祖国西南边陲,资源丰富,既毗邻多个省份,又和多 个国家相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在时期,军 阀混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董泽基于省 情,认为首先要设立云南最需要的政治经济系和土 木工程系:“本科科目之决定本年终预科毕业二班, 明年开,其科目以适应滇省实际需要为准。 滇省富藏于地,交通梗阻,矿路两项需材甚众,故即 开办矿路专科。又滇省实行民治,关于政治经济教 育人材颇感缺乏,故决办政治经济教育诸科以应 之。” 5 J1 后来这些学生毕业时均成绩优良,学有所成 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如1928年毕业于土木 工程系的浦光宗,曾担任云南道路工程学校的教务 主任兼教员,还多次在公路主管部门担任总工程师, 参与云南多条公路的修建工作。基于“滇省西界西 藏,东南界安南,西南界缅甸,缅甸之东又界暹罗,边 务之重要,关系于时局、前途者非浅”_】0_ 的考虑,董 泽于建校初就上书唐继尧,请求设立滇边调查部,设 四个系,以“探察边徼外内情,开浚富源,实行工商政 策,抵制外人觊觎,巩固滇边防”_】0_ 为宗旨。这四个 系分别是系、缅甸系、安南(中国对越南的古称) 系、暹罗(中国对泰国的古称)系,这些系都是根据云 南所处位置以及和这些地方关系的密切程度来设定 的。董校长考虑到云南的经济状况和边防现状的重 ・24・ Nov.2015 要程度,拟先办系。 2.在课程设置上,密切联系云南省况,文科课程 包含多门云南相关课程,还特别添加了法文课程。 从清末一直到建立,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 略不断加剧,云南也未能幸免。直到1937年,法国 仍对云南保持一定的压力和威胁力。面对日益严重 的民族危机,董泽积极应对,只有深入了解自己和敌 人,才能更好地守卫云南、保卫国家。根据董泽《东 陆大学创办记》所记载,“文科偏重研究欧美、日本的 政治理论、制度与历史,并结合学习研究中国及云南 有关教育及政治的问题。经济则广泛学习西洋经 济、贸易、货币、簿记等知识,并结合学习中国经济现 状、中国财政以及云南经济概况等课程。”_1l_ 教育 系有云南教育概况及改革方法,政治系有云南与英 法外交略史、云南政治研究等课程,经济系则有云南 经济概况这样的课程,为东大学子更好地了解云南、 服务云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与其他大学不同的一 点是,他特别重视法文的教学,突出表现在课程设置 上。无论文科、工科,还是一二年级的必修科目中都 包含每周四个课时的法文,由此可见其对于法文的 重视。法文在教授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因为学生 基础差,英文能力尚不足,在此时又加上开设法文课 程,学生学习倍感吃力。所以,华秀升主任以此点为 考虑,在教务会议上提出了此问题:“自己对于文科 方面之法文有点意见,因为学生英文程度不足,学生 学习极难展开,要求取消,可否暂行取消,请讨 论。-[12110考虑到法文的重要性和云南当地的需求, 萧扬勋主任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法事一项,以自己 意见在云南方面需要甚急,文科方面似不宜遽然变 更。至于预科改用中文,恐到本科时尤感到困 难。” 1。J1。这时,董泽校长发挥他的定乾坤的作用,不 在取消法文与否的反复中纠结,而是另辟蹊径,将关 注的焦点投在了教授方法上,请教师关注和研究教 授方法。 (三)推崇尚武精神,倡导军国民教育 在时期,受内忧外患的双层夹击的中国民 众,逐渐认识到进行军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军国民 教育,是指“‘文武合一’的教育。它主张通过教育培 养国民的军事技能和尚武精神”_1 。最先明确提 出军国民教育的是中国留学生蔡锷,倡导国民应具 备“军人之智识、军人之精神、军人之本领”_1。 ,以 后有蒋百里、梁启超等人从各个方面对军国民教育 的鼓吹。“尚武”还在1906年被列入教育宗旨中,可 见当时清顺应潮流,对尚武精神的肯定。社会 各界的重视,使得军国民教育形成思潮并广为传播。 2。 举 月 王惠惠:云南大学首任校长董泽的办学理念 NNovo..21O1 5 董泽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和坚定的“尚武”精神者, 曾两次中断学业,回国参加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民主。因为在护国运动所起的巨大作用,获得 护奖励的共和勋章一枚。他自己就是“尚 武”精神的最好实践者。 董泽在掌管东陆大学期间,积极倡导军国民教 育。这是有几方面原因的:一是受当时国家社会环 境的影响,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需要强有力的军 事人才;二是受“救国”实践成功的激励,亲自参 与的辛亥和护国运动让他看到了“尚武”的可行 性;三是受引路人蔡锷、唐继尧思想和实践的影响, 两位武将的言谈举止及行动都给他以启示。通过对 东陆校务会议的资料统计和分析,大约可以得出,董 泽通过三个方面的措施来倡导:一是实行早操,分为 两部分——“一部分习柔软操,一部分习拳术”_1 J1。, 常常列队前往圆通山校园,而且将其和其他学科一 同重视,“无论通学、住校,均须一律上操” 1。J1 ;二是 倡导军事训练,学生要进行正确使用支的训练;三 是进行野外练习,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董泽进行 军国民教育是顶住了压力的,因为在1920年,全国 教育联合会“决议废弃‘尚武’教育宗旨”_1 。从 此,军国民教育陷入低潮。他在1926年的校务会议 上重申他的尚武理念:“当国中反对军事教育之时, 本校不避非难,毅然行之,以提倡尚武精神,为国家 乡里之用。”l】 】1。一直到1929年,仍然在校务会议上 面对“本校应否实行军事训练”的疑问,校长和教职 员一直通过决议,继续实行训练。 (四)实行民主管理,注重自由发展,倡导男女生 平等 东陆大学是私立性质,实行的是董事会下 的校长负责制。东大的主要决策机构是教务会会 议。董泽积极推进东陆大学的民主管理进程。对 《云南大学史料丛书・教职员卷:1922年一1949年》 和《云南大学史料丛书・会议卷:1924年一1949年》 中的《私立东陆大学教职员名录》及《私立东陆大学 教务会会议记录》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以下 特点:第一,参与主体涉及面广,既有校长,也有各处 科主任、教员。一般是校长为,但也有例外,在 仅有的13次会议记录中,有3次是其他人为, 并在此会议上做出了重大的决议,可见“民主管理” 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第二,参与人数多,基本达到 了有一半以上教师参与的程度。如《十二年至 十四年私立东陆大学职教员一览表》的数据显示,东 大共有教师27人,结合这三年的5次会议记录,平 均出席人数为15人;1926年共有教师36人,参与会 议的平均人数为20人①。第三,参与人员热情高, 积极献计献策。从l3次教务会会议记录可以看出, 教师们踊跃发言,畅谈想法,没有丝毫胆怯与避讳, 而董校长在其中起着开场与引导作用,发言不多。 东陆大学在董泽的倡导与引领下真正实现了民主管 理。 董泽对于学生的思想和信仰不加和干涉, 只是引导,所以“东大学生的思想和信仰,都非常自 由。五光十色,无所不有,各自主张,不相盲 从” 7 J】∞。学生们在校长的提倡和推动下组织各种 社团来增进友谊、提高能力。全体的一个是学生会,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北伐期间,曾参加过相当的社 会运动,还办过平民学校,发行《改造》杂志;另一个 是各级代表会,是在清党后学生会解散时成立的,这 个代表会以“谋全体学生之利益及学校之改进”为宗 旨,在《东陆大学各级代表会简章》中明确规定了本 会的两项职权:(1)关于学校之事有建议权,(2)关于 学生之事有决议权。这两项职权,充分体现了学生 对于学校建设和发展有着充分的建议权,体现了董 泽校长民主治校的理念。局部的有英文协进会、中 文演说会、体育会、音乐研究社、新剧团文学研究会、 工科学生的学行砥砺会等各种社团,“就其性质而 言,有研究、运动、娱乐、社会活动之分”_7 J】笛。总体 上来说,东大的社团繁多,活动各式各样,促进了学 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对教师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也是遵循自由发展的 宗旨的。不仅允许教师可以用留学时用的外国原本 来教学,也可以自编讲义,视各人所擅长的方式可自 由选择。所以,东大的教师在自由的空气下,也大多 能发挥所长,授课时绘声绘色,受到学生的欢迎。对 于教师讲课用的书籍,董泽也是充分信任所聘任的 教师,让他们自行提交书目,学校尽力采购,在1924 年10月的教务会议上,对于预科生用书购买案,最 后议决“各科教授将应用书目填单,下星期以前送主 任室,以便订购”_1 J1。学术方面,也是贯彻自由发展 的原则的。“学术研究也无,创办人当时反对孙 中山,学校不查禁孙文著作;创办人主张联省政治, 学校不勉强学生研究。"I1019教师出版书籍也得到董 泽的大力支持。由曾被章太炎赞赏史学研精的国学 教授袁嘉谷主持出版的《经专释义》《疑义举例》,被 用来作为教材教授学生,新印《滇绎》《卧雪诗话》《东 陆诗选》《读老子》《读庄子》《读淮南子》等书籍,均为 有价值之作。 董泽受过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熏陶,具有“男女 平等”的理念,在招生问题上,十分赞成招收女生,但 ・25・ 第11期 2015年11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1l 考虑到地方风俗变更的巨大影响,他还是致函唐继 尧,力陈女子大学教育是大势所趋,“诚以教育事业, 首重普及,但属才堪造就,要无分男女。东陆大学此 次招生,拟即采用本国各大学先例,男女兼收,以宏 造就”_5 J1 ,希望允准。这个提议遭到省议会的 否决,唐继尧为了大局稳定,采取了缓和的办法:“俟 大学成立,办有成效,再行添设女子大学部,为女生 升学之地”_5 J1 ,开放女禁受到阻力,于是杨凤贞等女 师全体学生联名上书东陆大学开放女禁招收女 生、云南旅鄂学会函请东陆大学校长收回成命招收 女生,最后在董泽的多方努力和协调下,终于争取到 以招收特别生(女生)的方式进行男女兼收。据中华 教育改进社统计,“十二年(1923年),有预科学生 120名,女生6名,男生114名。从十四年(1925年) 起,东陆大学开始正式招收女生,这年有吴澄、杨静 删等女生考入文预科学习"E14197,在1929年8月云南 对全省的高等教育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东陆大学 “在校男生123人,女生25人”_1 -44。 三、董泽的办学理念对当今高等教育的启示 董泽的办学理念在云南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开创 性的重要作用,其中包含了不少大学管理方面的真 知灼见,至今熠熠生辉。这些理念对于深化当代高 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有着巨大的借鉴意 义和指导价值。 第一,促进学用结合,活学活用。当今的大学生 不缺乏高深的理论,却缺乏与实际密切结合的能力。 这一方面源于外部原因,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 不足、照本宣科教师的存在,学校过于关注学生的书 面考试成绩、忽视真正能力和素质的养成等等;另一 方面则是由于学生本身的因素导致的。学校是学生 成才的平台,应该为学生的进步提供更好的资源和 场所保障。无论文科、理科、工科、医科,在提升学生 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学校也要把提高学生的实践 应用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大力引进实践理论水平高 的教师,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培养具有高 深学术水平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立足地方,将大学的发展与地方的经济、 文化、资源相结合。地方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 在此基础上发展至今。大学则是在地方的政治、经 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从建立之 初,就深深打上了地方的烙印。地方大学要立足地 方、扎根地方,根据地方需要和优势资源设立部分专 业,充分调动大学资源,培养地方需要的人才,从而 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董泽曾依据当时云南实 际需要与资源储备,设立了政治经济系和土木工程 ・ 26・ Nov.20l5 系,学生毕业后基本找到了称心的工作。预科毕业 的学生除去升上本科外,多从事中学教师工作。本 科毕业的学生分布在云南的各个行业,为云南的交 通、政治、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三,健全大学民主管理体系,推动自由包容、 平等友好校园文化的延伸与发展。董泽任校长时期 的校务会议是东陆大学的决策机构,由校长、主任、 教员等组成,而且教员必须占到一定比例,曾有“因 出席教员较少,未曾决定”_l J】 之事件发生,可见实 行的是民主管理。推动建立由学校领导和教师 及学生共同参与的民主管理体系,是大学面向现代 化、国际化的必经之路。民主、自由、包容、平等、友 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大学海纳百川、汲取英华,不断 发展壮大。所以,一方面,大学要完善民主管理体 系,无论是学校决策、学院议定,还是班级协商,都尽 量扩大参与主体、层次,并提高参与人员的主人翁意 识,积极献策献计,促进大学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 打造自由包容、平等友好的文化环境,传承大学文 脉,通过校领导示范、教师熏陶、学生自觉的方式来 营造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 总而言之,董泽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为云南大学的创办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 富,即便在当今时代,仍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 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发 扬。 注释: ①这两次数据只是粗略地统计与估计,仅作参考。在教 务会议中出现的几位教师并没有出现在《私立东陆大学教职 员一览表》中,可能是遗漏或别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深入研 究 【参考文献】 [1]张昌山.云大老档案[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3. [2]云龙县委员会,云龙县.董泽[M].昆 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3]车辚.初年英法在云南的地缘政治存在[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35—41. [4]李作新.东陆瑰宝:董泽纪念文集[M].昆明:云南大 学出版社,2006. [5]刘兴育.云南大学史料丛书・校长信函卷:1922年一 1949年[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6]《云南大学志》编审委员会.云南大学志・第九卷・后 勤志(1292—2000年)[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OO7. [7]中国学生社.全国大学图鉴[M].上海:上海友良图 书印刷公司,1933. 第11期 2015年11月 王惠惠:云南大学首任校长董泽的办学理念 No.11 Nov.20l5 [8]《云南大学志》编审委员会.云南大学志・第十卷・人 物志・人物卷(三)[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 [9]《云南大学志》编审委员会.云南大学志・第五卷・科 研志(1923—1993年)[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议卷:1924年一1949年[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13]李华兴.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14]颜绍梅.近现代云南女子学校教育发展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o6. [10]云南大学,云南省档案馆编.云南大学史料丛书・学 术卷:1923年一1949年[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11]政协云龙县委员会.云龙文史资料(第七辑)[Z].出 版者:不详,2013. [15]云南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云南教育大事记 (公元前121年一公元1988年)[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989. [12]云南大学,云南省档案馆编.云南大学史料丛书・会 (责任编辑:李文玉) On Educational Ideas of the First President Dong Ze of Yunnan University WANGHuihui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iton,Yunnan Univesri ̄,Kunming,Ymumn,650091,China) Abstract:Dong Ze was one ofthe pioneers who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modem histor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He formed hte educaitonal ideas which were blend f oeastem and Western Educaiton in administration practice f oDonglu University(precursor ofYunnan University):industrial educaiton is as important s ahberla arts nd astudy is integrated with applicaiton;based on het local nd ahave outstanding features;worship martial spirit and advocate education of military traiing for people;practince democratic management,focus on free develop- merit,and advocate eq ̄Uty between men and women.These bright and unique educational ideas played an importnt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Donglu Universiy.It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and study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modem education in China;history fo ighher ducaeiton;Yuunan University;Dong Ze;educational ideas;admiinstration prac— irce (上接第21页) l】. [1]詹一之,陶维全.坚持为农民服务 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2010,(5):23—25. [6]晏阳初.农村运动的使命及其实现的方法和步骤 [J].民间(半月刊),1934,1(11). 的思想,努力建设现代化新农村[N].重庆日报,1986—07一 [2]鲁迅.准风月谈・外国也有[N].申报(自由谈), [7]吴相湘.晏阳初传(第1版)[M].长沙:岳麓书社, 2001. 1933—10—23. [3]【德】洛厚德(LeuⅡ oldC.E.).公共利益与行的公 共诉讼[M].出版者:不详,1884. [4]刘胡权,刘 叶.我国教育公益组织的新变化及未来 发展(2009—2013)[J].中国教师,2014,(9):46—49. [8]韦政通.晏阳初农村改造的思想[N].中国论坛,1983 一10—26. [9]詹一之.晏阳初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0. [5]范兆娟,夏志强,陈恺玲.我国教育公益性内涵研究 (责任编辑:李文玉) on the Value Convergence of James Yen’s Civilia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Commonweal GENG Pei WANGXiaoding (China West Normal Univemi ̄,Nanehong,Sichuan,637009,China) Abstract:Looking back at Mr.James Yen’s life engaged in the civilian education movement and ca【1se of rural reconstruction.it can be seen that they breed progressive,demeemtic educational though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educational commonweal,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 found cennor3tion ofthe two aspects between the value demands,education contents,education methods,basic ieads and methods and it is con— eluded that the educational commonweal reflected by James Yen’s education thought and practice has a posiitve reference value or f118 today to early out rur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with a more diversiifed,modem,scientiifc way:rural education and educa— tion public we ̄are undertaldngs shall be carried out by specil taalents with speciali盔ed research and specil oraganization,this is the ifstr condi・ tion of success;ordedy management mode can not only make people shale reSOUl ̄e¥,but also can learn experience from each other,the devel— opment ofeducationinthe newperiod shoulddepend onthe newmediatoform a closelylinked network;the educational commonweal organiza- tions in our country should seie the oppzortunity andfind its own position in the world,like Mr.James Yen promotig tnhe education of civilians, make new explor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international education.Each individual is the implementers ofeducation,but also the beneficiaries of education.James Yen’s civilian education has provided a lot of exampl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ey words:eKducators;James Yen;education thought;rural construction;educational commonweal;civilian education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