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发展完善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对策研究

发展完善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对策研究

来源:宝玛科技网
发展完善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 对簧研究 陈柳钦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0733) 摘要:中国重新推出原油期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原油期货上市意义重大,上市时机已经成熟。 促进原油期货市场发展,需要建立更具开放性、操作性的交易机制;建立并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大力发 展资本市场,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推进石油金融一体化等等。 关键词:原油:期货:原油期货:期货市场 Abstract:Re—launch of crude oil futures is a inevitable result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Listing of crude oil fu・ ture is signiifcant and the time is ripe.The development of crude oil market needs to establish trading mechanism more open and operational;establish and perfect strategic Oil reserve system;continue to develop capital manet,constuctive a mul-r ti-level financial market system,promote integration of oil and inancifal etc. Key Words:crude oil,futures,crude oil futures,futures market 中图分类号:F83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2)10.0074.06 原油不仅是我国进口数量最大的石油品种,更 也是中国与企业的诉求,对保障中国能源的稳 定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其他许多石油产品定价的基础。原油期货是最基 础、最重要的石油期货,原油期货发挥的保值功能 也最大。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货合约有4个: 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轻质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萨斯中质 、原油期货上市意义重大 (一)争取掌握原油全球定价权来增强国际竞争力 原油定价权是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 表现,定价权对国际油价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能更 好地反映其真实的石油商品供求关系。而原油期货 油期货合约、高硫原油期货合约、伦敦国际石油交 易所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新加坡交易所的迪拜 酸性原油期货合约。它们在全球石油市场格局和价 是石油期货中最重要的品种,原油期货价格一般就 被视为国际石油现货市场的参考价格,具有重要的 价格导向功能,越来越多地影响了国际原油的价格 走势,改变了原油定价方式。由于我国没有自己的 格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中国期货市场在2004年推出燃料油期货后,并 未改变中国在国际石油定价体系中无话语权的局面。 重新推出原油期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原油期货市场,因而在国际原油定价体系中处于非 收稿日期:2012-9—15 作者简介:陈柳钦(1969一),男,湖南邵东人,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 【74】《分融发腱研究》第10鳓 常被动的地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进口油价受制于 人。我国从1998年6月1日开始采用“与国际油价 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市场规避风险,也使得国内期 货交易价格的代表性进一步提升。目前,国内期货 市场保证金存量达到了约2000亿元,客户总量从金 融危机前的50余万快速增长到140余万,相当于危 机前的3倍。 接轨”的价格机制,原油价格随着国际市场价格的 变化而变化,成品油也已与国际市场实施价格联动。 频繁大幅波动的国际油价让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 渐进式改革捉襟见肘。一方面,市场投机、惜售等 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另一方面,油 价高企已经逐渐波及民生福利,致使我国在国际原 原油期货推出后,以原油或石油衍生品为原材 料的企业可以通过原油期货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 避免原油价格快速上涨带来生产成本飙升的风险。 油进出口贸易中处于极度不利地位,大大提高了我 国经济运行的风险。 要取得定价话语权,建立原油期货市场是必经 的途径 从亚太范围来看,近年各国对亚太石油定 价中心的争夺日益激烈,我国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亚洲最大的两个能源期货市场是日本石油期货市场 和新加坡石油期货市场。我国大庆生产的原油挂靠 印尼米纳斯原油定价,胜利、大港原油挂靠印尼辛 塔中质原油定价,渤海原油挂靠印尼杜里原油定价。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油消费逐渐集中于亚太地 区。尽管亚太地区拥有新加坡、东京等交易所上市 交易原油期货品种,但由于这些地区的货币与 美元联系紧密,导致东京和新加坡市场演变为变相 的美元离岸市场,无法反映原油供需。目前亚太地 区已有部分国家或地区推出了原油期货,但都属于 区域性市场。原油期货市场通过国内市场与国际市 场的套利机制影响国际油价,将我国的需求因素正 确反映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趋势中去,对于我国 争取国际原油定价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原 油期货市场如果能够有效控制市场投机因素的影响. 就有可能与日本、新加坡市场形成区域集团效应. 从而集中、真实地反映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的能源 需求,倒逼欧美市场挤去原油价格中的投机泡沫. 使价格更趋于理性。在原油期货的新起点上.未来 期货合约的成功上市无疑会大幅突破现有的期货市 场,包括同 投资者的引入以及国际社会对国 内价格的关注等,必将大幅提升国内期货市场的国 际化水平。因此,适时推出国内原油期货交易,不 仅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中争夺定价权.提高 能源价格风险的应对能力,更能够配合石油战略储 备.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能源安全体系.为我国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驾护航。 (二)利用原油期货市场的职能为石油石化企业 提供保值避险工具 金融危机后,由于期货市场避险功能受到肯定. 利用原油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可以帮助生产经 营者规避现货市场的交割风险,达到锁定生产成本、 实现预期利润的目的,避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价 格波动的干扰,保证生产活动平稳进行。国际上大 型石油相关企业均在原油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锁定成本或利润。而国内由于管制和相关 等原因,只有中石化、中石油等几家大企业可以在 国际上参与期货交易,大部分企业无法进行外盘交 易,只能对价格的变动听之任之,即使能预见原油 价格的变动,也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规避和 锁定利润。 根据我国入世协议,外国企业获得与国内石油 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外国企业带着价格制定优先 权和石油套期保值的双重优势进入国内石油市场。 如国内企业无法通过石油期货交易进行避险,就会 处于更加被动和不利的境地。这会大大削弱国内企 业的竞争力,不利于我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开展原油期货交易为我国相关企业提供了理想的套 期保值工具。国内市场的交易成本远低于欧美交易 市场.更重要的是,国内市场的价格波动更直接地 受国内供需影响,价格波动与企业直接面对的市场 状况相关性更高,因而有利于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实 现更高的套保率.避免欧美市场投机性价格波动带 来的额外风险。特别是随着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业 务的不断深入.管理价格风险的需求也将更加强烈. 但受制于国家和国有企业对海外业务监管的难 度。通过参与境外石油衍生品交易来对冲风险还是 如履薄冰.无法满足企业对冲风险敞口的需要.进 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由于我国国 内的石油期货市场不完善.而企业参与境外的场外 衍生品市场又面临着市场规则不透明、流动性差、 产品结构复杂等不利因素,企业的风险比较大,不 利于有效规避国际油价波动风险。因此,抓住战略 机遇,及时建立中国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让中国 越来越庞大的市场需求及时反映到期货市场的价格 《金融发展肼究》第10期【7 5】 涨落之中,将为石油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容易监控和 参与的平台,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石油企业管理价 格风险的能力,也有助于稳定世界原油供应与中国 巨大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 (三)利用原油期货改革和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 我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从2009年5月正式实 施。其核心是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 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 价格。我国现行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油价形成机制 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调价时间的滞后性。国内 油价变化比国际油价滞 ,不仅与市场当时的实际 情况不一致,而且在接轨价格十分透明的情况下. 市场参与者的投机倾向明显.不利于维护正常的市 场秩序。二是价格接轨的简单机械性,没有考虑到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在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及消费 季节等方面的差异,难以反映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真 实供求状况。在油价形成机制中,与其被动地接受 油价,不如主动利用原油期货.形成能够直接反映 本国市场供求关系的油价。 2012年3月22日,下发《批转发 展改革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改革重点工作意 见的通知》中提出: “要深化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 革.择机推出改革方案 ”此次调整,主要围绕缩短 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 式,以及调整挂靠油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现行成 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使之更加市场化。无论从充分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内成品油 市场供应的角度,还是从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石油资 源节约的角度,推进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都非常值 得期待。而期货市场则是一个公开、集中、统一以 及近似于完全竞争的市场.能够形成直接反映市场 供求关系的石油价格,而且原油期货品种是市场化 程度很高的产品,它在相当程度上能够迅速且 地反映原油市场供需情况和原油基准价格,从而有 利于改革和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 (四)利用原油期货市场弥补国家原油战略储备 的不足 原油战略储备是国家能源安全体系最重要的一 个环节。充足的原油储备是稳定物价水平、保持供 需平衡、应对突发危机、保障国家经济平稳运行的 有利手段。世界各国均把原油储备作为稳定原油供 求关系的重要环节。在经历了三次原油危机后,为 了保障市场稳定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并 【7 6】《金融发腱研究》酶{0期 建立了本国的战略原油储备体系。美国的战略原油 储备一般可以维持90天,最高为118天;日本的储 备能力长达169天。目前,我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 一个方案就是建立四级储备,即国家战略石油储备、 各个地方的石油储备、三大石油公司的商业石 油储备和中小型公司的石油储备。然而建立这个庞 大的石油储备体系耗资巨大.必须依靠市场的力量 才能完成,期货市场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推 出原油期货交易,一方面,利用期货的保证金制度. 帮助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预买预卖,建立起稳定 的远期供销关系,相对减少企业的原油现货库存和 资金占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货原油储备的不足: 另一方面,通过“保税交割”上市原油期货,国际 石油贸易商会在中国建立交割仓库以储存原油,大 量原油将被运输和储存在中国,形成资源的社会储 备,从而利用国际资金帮助我国储备原油。 (五)原油期货推出将会给期货市场带来多个方 面的突破 对于期货业而言,在原油期货的新起点上,未 来期货合约的成功上市无疑会大幅突破现有的期货 市场,包括国际投资者的引入以及国际社会对 国内价格的关注等必将大幅提升国内期货市场的国 际化水平。目前国内期货市场发展遇到的外汇兑换、 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市场、交割库设置、保税交割 或离岸交割等问题,都会在成功运行原油期货这一 目标的带动下获得解决,期货市场影响力有望增强。 二、原油期货上市时机已经成熟 (一)国家导向日益清晰,支持力度加 大 建立健全我国的石油期货交易市场一盲为国家 管理阶层所关注。上市原油期货越来越受到相 关部门的重视,不存在上的障碍。 在2012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 宝总理指出,要稳妥推出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 和相关金融衍生品。中国郭树清在全国 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抓紧建设原油等大 宗商品期货市场”,预示着推出原油期货已经进入执 行层面。郭树清于2012年4月17 Et表示,我国目前 每年新增原油消费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进口量之大 占到全球新增产量的70%到80%。目前亚太地区已 有部分国家或地区推出了原油期货,但都属区域性 市场。我国将继美国、英国后推出第三个全球性原 油期货市场,以争夺原油定价权。由上海期货交易 所、国家财政金融司、期货部等共同 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仅次于纽 约商业交易所(NYMEX)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 (IPE),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因其较好地 起草并修订的原油期货合约草案已基本成型。同时, 中国已成立了原油期货工作小组,共同推进 原油期货重启。目前,国家、国家能源局会 同有关部门已向上报了《关于开展我国原油 发挥了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功能,受到广大石油 生产、经营、消费企业和投资者的普遍欢迎。但由 期货市场建设筹备工作的请示》,待批复同意 后即可推动开展相关工作。这意味着原油期货的推 于当时对石油期货市场基本功能和风险程度还存在 模糊认识,缺乏统一集中的管理,使得当时的期货 出步伐正在加快。 (二)期货市场法制和监管体系的日益完善 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针对盲目发展、缺乏 有效监管并且立法滞后的情况,国家对期货市场进 行了严厉的清理和整顿,在进行集中统一监管的基 础上,1999年出台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 国也发布了《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 《期货 公司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这些法律法规对于国 家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强化风险管理提供了法 律保障 2007年4月15日,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正式 施行,1999年6月颁布的原《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 例》同时废止。这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已经逐步走 出清理整顿的泥沼。之后,在该条例思想的指引下, 监管部门对原有《期货公司管理办法》、 《期货交易 所管理办法》、 《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 《期货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 等规章做了相应修订,同《最高人民关于审理 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起,形成了全新 的以“一条例”、 “四办法”、 “一个司法解释”为 核心的基本法律法规框架。我国期货市场法律法规 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为 促进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发展、争取石油定价权奠定 了法律基础。 (三)石油期货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为我国提供 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对于石油期货市场并不陌生。1992年底, 原南京石油交易所首先推出了石油期货交易 1993 年初,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前身之一一原上海石油交 易所成功推出了石油期货交易。其后,原华南商品 期货交易所、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原北京商品交易 所等相继推出石油期货合约。其中,原上海石油交 易所交易量最大,运作相对规范,占全国石油期货 市场份额的70%左右,在开市一年半的时间里,总 成交量达到5000多万吨,总成交额达到1000亿元人 民币。日平均交易量已超过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货市 市场出现了盲目发展的势头。虽然其后由于诸多原 因导致石油期货全面叫停,但通过对其建立直至失 败过程的总结,我们也得出:石油市场机制的形成 和石理的改革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交 替发展的过程,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 能是石油供求企业的共同需要。这对今后石油期货 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四)上海期货交易所石油期货取得了不菲成就 2004年8月25日.燃料油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重 新挂牌上市。作为中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以来第一 个批准上市的石油期货交易品种,尽管其规模、历 史以及重要性与世界主要石油期货市场相比还有较 大的差距,但燃料油期货上市以来,真实反映了国 内现货市场的供需情况,从以前的“被动接受” “亦步亦趋”.到现在“紧密联动”、 “积极影响”国 际燃料油价格.国内燃料油市场逐渐摆脱了“影子 市场”的被动局面,避免了盲目跟风带来的风险, 反映了“中国定价”。如果新加坡市场价格与上海燃 料油期货价格长期偏离的话,会刺激交易参与者进 行套利交易.现在套利交易不仅可以通过金融市场 进行.而且可以通过现货市场进行,这就使得上海 燃料油期货市场与新加坡燃料油现货市场形成了一 定的牵制和互动。 “中国标准”影响力的扩大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与新加坡交易商进行交 易时。一些国内企业在进口合同中要求对方提供符 合上海燃料油期货交剖和质检标准的燃料油,这样 既使国内企业在谈判中掌握更多主动权,也使上海 燃料油期货的交割和质检标准传递到新加坡市场并 产生影响。第二,由于交易的需要,国内的燃料油 生产商为了参与期货交割,满足燃料油使用者的需 要,开始按照上海燃料油期货的标准来进行生产或 调和,中国标准对国内外产生的影响随着数量和时 间的积累不断扩大。上海燃料油期货的成功运行, 为我国企业规避价格风险搭建了平台,为建立石油 期货市场奠定了基础,为下一步推出原油期货积累 了有益经验。按照“先从燃料油期货起步, 《金融发餍研究》鹅10 【77】 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出多品种的石油期货” 的指示精神,上海期货交易所在总结燃料油期货成 功经验的基础上,在促进现有品种不断完善和交易 三、构建原油期货市场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更具开放性、操作性的交易机制 建立原油期货市场的目的不是要设立一个“境 内投资者的交易市场”。而是建立一个能吸引境外投 进一步活跃的同时,继续加大能源商品期货的开发 力度,研究开发原油、汽油、柴油、液化气等期货 品种,以期形成能源商品期货系列。上海期货交易 所未来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能够反映中国国内成 品油市场供需关系、消费结构、季节特征的成品油 期货市场.形成国内成品油基准价格体系,为 资者、生产商、贸易商、消费者的市场,提升中国 对石油定价的影响力。因此,要着力建立开放、活 跃的国际性交易平台。评价期货市场运行的成功与 否,最重要的标准在于交易是否活跃。大量频繁的 交易是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及价格发现功能实现的基 宏观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手段,科学引导生产 和消费,合理配置石油资源。 此外,针对上市原油期货面临的一些技术难点, 最近几年从期货交易所到期货公司进行了大量深入 的研究,上海期货交易所确立了“国际平台、净价 交易、保税交割”的原油期货方案(即交割标的物 选取中质含硫原油,采用人民币或美元计价和结算, 积极争取实行外汇总额控制、统一监管、敞口额度 内自由兑换方案,实行保税原油实物交割,使境内 投资者和境外投资者都能有效参与市场),并与相关 机构和石油公司保持了密切的沟通.为上市原 油期货做好了前期的研究和技术准备工作。 (五)庞大的石油流通量为原油期货交易活跃提 供了基础流量 根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最新报告预测, 2O12年国内油气市场对外依存度将继续攀升,其中 原油对外依存度将升至57%。不仅如此.随着我国 经济的发展,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扩大,根据 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赖程度 最高可能达到76%。现在中国对原油的需求非常旺 盛.以前运往中国并以布伦特定价的石油产自中东 和苏丹,而现在北海油田产的原油也开始运到中国。 现在,国外的原油期货交易员每天必关注中国的原 油需求以及宏观经济走势,才能对国际原油价格走 势作出全面的判断。由此可见,中国因素对国际原 油期货价格的影响在逐步扩大。在BP公司2011年 发布的(2030能源展望》中,我国将成为全球石油 消费增长的最大动力,预计203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 将会达到每日l750万桶,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 的石油消费地。如此庞大的现货流通量,客观上要 求我国在国际原油市场的定价中,发挥与经济地位 和原油市场规模相匹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原油期货市场,将有着极其活跃的交易及庞大 的交易量 【78】《金勰发展研究》第1o鲻 础。场内期货交易容易正确估值,具有规范的市场 监管:而场外市场可以提供更多个性化产品与服务, 比场内交易更加灵活.吸引更多信用较高的国际参 与者和实力不均等的中小参与者。场外交易不仅能 够活跃市场,还能倒逼场内交易建立更完善的交易 体系、制定更详尽的法规、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如 果参与交易的公司只限在国内注册、以人民币结算、 交易标的仅限于国内品质较高的成品油,可能会使 海外投资机构、国外成品油提供商等市场参与者流 失。只有市场交易和投资水平达到一定活跃程度, 才会发挥原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真正实现 争夺原油定价权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 监管体系.保障市场公平有序。中国在时区上与欧 美作息时间有差别,外资最初可能会持观望态度, 等待交投比较活跃后再选择进入市场。中国原油期 货市场要想克服时区劣势.吸引更多的国际参与者, 必须建立合理的监管体系.保障市场公平有序。另 外,在期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审慎地规划和 设计交易合约和交易规则,包括选择交易标的、标 价货币、交割条件、准入规则,以及披露和报告规 则等。通过这些规则的引导和其他有效措施的配合, 市场投机因素.这对于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至 关重要 适度地控制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对国际资本、 石油市场的开放程度,对实现“争夺定价权”的目 标同样至关重要。 (二)建立并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研究表明,石油储备是当今世界防止和减少石 油供应中断危害的最可行、最安全、最有效的手段。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才能切实提高国 家应对石油供应中断和石油市场剧烈波动的能力。 因此.及早建立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拥有适当的 石油储备也就自然成为各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中之 重。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完善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相比,尽管我国石油储备建设步伐很快,但仍然处 在起步阶段。如果完全走发达国家的老路,我国石 油储备建设的速度将很难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分。原油期货可能会带来境外资金流入风险,如果 希望原油期货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放开相应的资 因此.应尽快发展原油期货市场,吸引国内外石油 本市场。实际上发达国家的定价权也是伴随着它们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崛起的历史过程发展起来的。 比如美国.它的定价权的获取也是随着它的石油市 生产商、炼油商、贸易商积极参与,扩大我国在亚 太地区石油市场的影响力,推动亚洲石油交易中心 的建立。同时,原油期货市场的发展,能够吸引更 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金融市场以及其他衍生 品市场联动而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定价权体系。从国 外原油期货市场发展经验来看.金融市场高度开放 多的社会资源参与交割库的建设,这些仓储设施在 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商业储备,可成为我国石油储备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国际经济、政治形势 看,为强化国家石油安全,应对突发事件,我国必 须建立完善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以保证石油的不 间断供应能力。由于石油战略储备是和市场直接挂 钩的,与市场运作衔接,因此,建立石油期货市场 将有助于完善整个制度。中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利 用庞大的石油消费量,发展和完善原油期货市场。 吸引大量原油现货在中国交割。这样国际原油贸易 商将在中国建立交割仓库,将原油主动运往中国, 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原油进口的运输和存储成本,还 可以为中国原油战略储备提供部分基础.同时加快 中国商业原油储备的建设,减轻国家原油战略储备 压力。因此,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建设和原油期货 市场的建设相辅相成。 (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 体系.推进石油金融一体化 资本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调节中枢的功能。发展多层次 的资本市场体系,对于提高市场的筹资能力和资本 配置功能,对于保护市场、控制市场风险具有重大 意义。石油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需要成熟的商 品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保障和支持。我国 的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 这就要求我国加快改革,促进资本流通和金融 开放,实现石油金融一体化。石油金融一体化,指 借助金融的支持,使石油企业可以实现产业资本与 金融资本的融通,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套期保值、 价格锁定和规避经营风险。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 方面,要利用金融资本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另一方 面,要利用金融规避国际经营的风险,特别是 融资风险。企业必须广泛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 各种金融工具,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支持。资本 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期货品种的活 跃程度有很大影响,国际性的市场与这两点密不可 发达和产量全球领先是两个重要条件。然而,国内 原油在市场基础和金融环境两方面都尚未成熟,目 前应着力于大力推进资本流动、金融市场的开放以 及原油产量提升。我们要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 深化原油与金融领域的结合,成立原油投资基金、 原油现货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等能源衍 生品,为我国投资者通过原油进行资产的保值增值 提供必要渠道,同时通过我国自己的金融力量影响 原油价格,减少国际资金对原油价格炒作所带来的 恶性通胀等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夏妍妍.中国石油期货市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硕士论文,2011年. [2]朱颖超.发展和完善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对策与 建议【J].当代经济管理,2009,(1). [3]郑亚秋.石油期货价格的波动性研究[D].西南大学 硕士论文.2011年. [4]戴毓.石油期货市场波动性与风险管理研究[D].南 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5]徐凌.国内推出原油期货意义重大[N].期货日报, 2012—3—2. [6】王震.中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展望[N].期货Et 报.2005—8—25. [7]陈云富.原油期货上市迫在眉睫[N].中国能源报, 2012—3—19. [8]陈柳钦.构建我国石油金融体系的路径选择『N].中 国能源报.2012—3.19. [9]陈柳钦.完善石油储备体系,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N].中国能源报,2012—2—13. [10]丁其林,胡隽欣.新加坡试推原油期货市场缘何 受挫『N].经济参考报,2012—7—12. [11]仝晓波.原油期货上市初步方案令人振奋 ].中 国能源报.2012—5—16. (责任编辑耿欣:校对GX) 《金融发展研究》第 {o期【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