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选择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选择

来源:宝玛科技网
区域发展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选择黄建军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河南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具备坚实的基础,发展目标应主要定位在保障粮食供给、强化食品安全、提供就业岗位和保护生态环境四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要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要重视品牌培育,实施品牌经营。【关键词】河南省;现代农业;现状;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166(2009)12-0072-03发展现代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的基本途径。河南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要认清农业发展的现状,科学界定现代农业的功能,合理规划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978年的.86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2049.9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化经营蓬勃发展。截至2007年上半年,河南省符合农业部调查标准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9102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287家,带动农户1022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一半,户均年增收1025元[1]。13.12%。与此同时,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比重由1985年的80.7%、5.3%、13.3%、0.7%、0%逐步调整为2006年的58.0%、2.8%、35.3%、3.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河南省各级响应关于“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成效明显。至2007年底,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4956千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近70%;机耕面积6058千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4.1%;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718万千瓦,拖拉机(大中小型)总动力达到3955万1.5%、2.4%,种植业比重明显下降,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2.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一、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生产规模日益壮大,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业总产出从1996年9月,河南在全国率先召开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要求大力发展和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2001年,、省又提出“把河南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的重大举措,制定扶持措施,推动农业产业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82400420080)和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ZX-052)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黄建军经济学硕士,河南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72/未来与发展/2009/第12期

区域发展千瓦。河南对全国粮食供给和粮食价格稳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河南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保障稳定、充足的粮食供应。农业,在发展的同时,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展现代农业,要转变发展方式,遵循生态学原理,以保持和改善农业生产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总体目标,合理地安排物质在现代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使用,以尽可能少的(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材料)输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林牧渔及其加工制成品)输出,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发展效果。4.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河南省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调整农业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种植业方面,建成了以新乡为主的豫北强筋优质专用小麦,以信阳为主的弱筋优质专用小麦,以周口、商丘为主的优质棉花,以许昌郾陵为中心的花卉苗木,以三门峡为中心的优质水果,以信阳为主的茶叶,以豫西山区为主的食用菌、中草药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经济区;畜牧业方面,初步形成了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中原牛肉羊肉带、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产业带、豫东南水禽生产基地、豫北肉鸡生产基地和豫南优质黄(麻)羽肉鸡生产基地六大畜牧产业优势经济区。2.强化食品安全现代农业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特定的品种和一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通过现代物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食品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对绿色食品、无害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发展现代农业,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产业链条的风险管理,从农产品原料的生产、农产品加工、食品的营销等各个环节,完善产品质量体系和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确保食品安全。从某三、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河南现代农业要实现上述四个方面的目标,还面临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偏低,家庭小规模生产与现代农业社会化生产的矛盾未能有效解决;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偏低,资源有效利用率低下;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等。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化解这些瓶颈,推动河南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二、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合理确定河南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定位,是科学推进河南现代农业建设的前提。笔者认为,河南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定位必须把握4个基本原则:一是符合国家宏观农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服务国家总体战略目标;二是符合世界农业发展方向和要求,提高河南农业整体素质和农产品国内外竞争力;三是发挥河南农业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与相关产业的协调、统筹发展;四是要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推进经济、生态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河南现代农业建设应瞄准以下4个方面的目标:种程度上说,食品安全问题将直接决定现代农业及相关食品工业等的发展前途。2008年9月国内乳制品行业发生轰动国内外的“三鹿奶粉中掺杂三聚氰胺”事件,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三鹿集团被消费者这个“上帝”遗弃,宣布破产。1.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从西方特别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看,数量众多、特色鲜明、市场主体功能较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利用组织优势,有效地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也可以使分散的农户形成一个整体去面对市场,提高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和农业的综合效益。首先,要广泛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要让农民充分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本原则、价值理念及民主的管理方式。有关部门可在科技咨询、指导、培训管理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并鼓励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与农合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其次,要加大扶持力度,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便利。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干预专业合作组织正常业务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及时制定相关的优惠3.提供就业岗位河南是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7.5%,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途径,但也受到转移成本和经济周期的很大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2008年下半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大量农民工被用人单位辞退,提前返乡即是例证。因此,发展现代农业,要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增加农业劳动力就业数量,扩大就业空间。可以通过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也可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增加劳动力需求;还可以通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对农业研发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业服务人员的需求。1.保障粮食供给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统计报告,“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35年来的最低水平。”2008年,全球有28个国家面临粮食严重短缺的困境[2]。河南作为全国13个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承担保障国家充足粮食供应的职责,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个政治问题。河南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2%,而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0.1%,小麦产量占全国的27.0%;在满足自身粮食消费需求后,每年可向省外提供200亿斤左右的商品粮。作为“中国粮仓”,4.保护生态环境长期以来,河南的发展走的是一条资源高投入、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之路,农业的发展则是主要依赖生产要素高投入的数量型73/未来与发展/2009/第12期

区域发展,在财政、税收、信贷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避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因资金短缺而难以开展正常经营活动。再次,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健全组织章程,实现规范化运作。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制定规范的合作组织章程,建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共同管理、相互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使日常经营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规范有序。息的采集、分析、加工和发布,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3]。则,依托优势农业资源,做好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注册工作,使名优特农产品获得应有的保护;要加大经济和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以强化差异和特色为重点,努力确立社会对农产品品牌的认知和肯定;要将品牌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充分发挥特色农业产业带的区域优势,将区域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部门要抓好品牌产品的新技术利用和管理,强化品牌产品质量监督和监管,保证品牌农产品的品质稳定和质量安全;要积极做好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工作,通过农博会、农洽会等渠道,扩大产品品牌的知名度。□3.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4]。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形式多样的适应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农村教育和培训体系,整合农业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农广校、农函大等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广泛运用现代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扩大农2.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要进一步优化布局,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物质装备和现代物流体系等建设,在特色产业经济带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实施优势农产品加工增值战略,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形成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首先,要依托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优势,重点围绕小麦—专用面粉—面制品、玉米(小麦或薯类)—淀粉、畜禽—屠宰加工—肉制品、牛奶—奶制品四大精深加工产品链,把河南省建设成为规模优势明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食和畜禽精深加工基地。其次,要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尤其是生物、化学和基因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加快现代农业技术向传统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渗透和扩散,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再次,要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形成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加工、传输系统,搞好各类农业市场信民科技培训的覆盖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要加强农民科技意识的培养,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农民的创业能力、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创业意识;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建立培训内容的动态监测调整机制,分目标、分层次、分阶段确定农民素质培训的内容,改变农民接受技术盲从的被动局面,通过分类指导、典型带动,发挥农民主动性和创造性。参考文献(References)[1]田宜龙.河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越来越强[N].河南日报,2007-07-27.[2]赵献林,雷振生,吴政卿.河南小麦托起中国粮食安全的希望[J].种业导刊,2008(10):7-8.[3]熊尚鹏.关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4.重视品牌培育,提升产品知名度品牌是现代农业的发力点和驱动轮。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形势日益严峻,农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5]。品牌成为农产品质量、档次、安全性等诸多特性的化身,也成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品牌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市场导向、推动、企业主体”的原2008(10):46-48.[4]周琳.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民素质培养[J].湖北社会科学,2008(9):90-92.[5]樊元,秦燕.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区域品牌战略[J].开发研究,2006(1):14-17.OntheDevelopmentStatusandtheDevelopmentMeasures

ofHenanModernAgriculture

HUANGJian-jun

(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Henan454000,China)

Abstract:Henanmodernagriculturehassolidfoundation.Itsfuctionshouldbeinthepositionofensuringfoodsupplyandstrengtheningfoodsafetyandprovidingjobsandprotectingtheenvironment;thefollowingmeasuresshouldbecarriedout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Henanmodernagriculture,thatincludssettingupagriculturalcooperativeeconomicorgani-zations,extendingindustrialchain,trainingfarmerandcultivatingregionalbrand.Keywords:henanprovince;modernagriculture;currentsituation;developmentmeasuresCLCnumber:F320.1Documentcode:AArticleID:1003-0166(2009)12-0072-0374/未来与发展/2009/第1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