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汉代文人诗的发展及特征
1、汉代文人诗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地经历了建安与正始之争。从西汉开始,士大夫诗风在王朝更迭的影响下逐渐衰落。建安文学以其慷慨悲凉而著称于世,代表着汉代诗歌的主要成就。此后,曹氏父子以及“三曹”,再加上陈琳、阮瑀等文人,形成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局面。魏晋以降,统治者内部的权力之争引起的党锢之祸以及社会大,使得许多杰出人才不为当权者所容,纷纷流离失所。同时,由于士大夫诗风日趋衰微,山水诗、田园诗兴起,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的一次重大转型。
西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发展阶段。随着汉代国家的逐步建立和统治机构的日益完备,政治、军事和外交成为汉代最主要的社会活动。相应地,文学也成为了汉代在不同社会场合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文学领域在政治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少新作品,这些作品以史实和现实生活为依据,写真状物,议论讽刺,有的还描绘了一些自然景物,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开拓了诗歌创作的题材范围,同时也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在文学创作方面,司马迁的《史记》堪称史家之绝唱,文学之高峰;史学方面,《三国志》《汉书》《后汉书》等史书都较为客观公正地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文学方面,《诗经》《楚辞》 《乐府》《史记》等文学作品不仅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基础,而且也成为了东亚文化圈里各国文学的源头。汉代文人群体在抒情言志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于陶冶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起到了极大
- 1 -
的作用。同时,他们在诗歌的语言运用方面也有突出贡献。 2、汉初诗坛的变化,还反映在诗歌风格上。建安时期,七子诗创作气势壮大,风格华美,色彩斑斓,代表了汉乐府民歌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乐府特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五言诗发展的迟缓。东汉初年,一批文人接受了儒家传统的人文教育,讲求诗赋、议论与儒家经典、礼仪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恢宏阔大的风格,成为“建安风骨”的代表,在风骨与绮靡之间,取得了平衡。代表作家有:曹操、曹丕、曹植、陈琳、王粲等。而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诗风直接继承了先秦、两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形成了清俊婉丽的“永明体”,南方诗歌继续保持文人诗发展初期“感时忧国”的主题,并形成一种相对成熟的咏物诗和羁旅行役诗的新体裁,风格上绮丽柔靡。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