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预应力箱梁孔道摩阻试验计算书

预应力箱梁孔道摩阻试验计算书

来源:宝玛科技网
OVM锚具孔道摩阻试验大纲

一、试验目的

为确定合理的张拉顺序及张拉控制应力,准确控制梁体线形,根据有关要求及规定进行试验。 二、试验依据

参照《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并结合现场具体条件制定。 三、试验仪器、设备及用品

1.2台千斤顶、2台高压油泵,2块0.4级精密压力表。

2.2台传感器,2台应变仪,2根配套连接线缆。 3.对中专用工装。根据现场条件确定。 4.工具锚2套,工作锚1套,配套限位板1块。

5.0.5mm精度钢板尺2把,记录用夹板2个,钢笔2,计算器1,记录纸若干。 四、试验布置

试验布置见图1。 主动端工具锚千斤顶工作锚被动端对中套A传感器对中套B喇叭口对中套C传感器对中套B喇叭口工具锚千斤顶应变仪应变仪 图1 孔道摩阻试验布置图 五、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图1.原始数据收集。包括孔道钢束参数(钢束工作长度、起弯角、锚固时的控制力、钢束组成、设计钢束伸长值)、成孔方式、锚具情况(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厂家提供的锚口摩阻损失率)、钢绞线参数(生产厂家、型号规格、实测弹性模量)

2.传感器、应变仪、千斤顶、高压油泵、精密压力表(0.4级)检查。

3.传感器和应变仪的系统标定(用压力机),千斤顶和精密压力表的标定(用标定好的传感器、应变仪)。千斤顶应标定进油、回油曲线。

4.根据标定结果,按每级5MPa确定张拉分级。张拉分级表见附件1。 5.现场确定传感器、千斤顶对中方法,检查位置是否有干涉。 6.计算钢绞线的下料长度并下料、穿束。 7.孔道、梁端面清理干净。

8.准备足够的记录表格。记录表格的格式见附件2。 9.试验前应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六、试验步骤

1.根据试验布置图安装传感器、锚具、锚垫板、千斤顶。

2.锚固端千斤顶主缸进油空顶200mm(根据钢束理论伸长值确定)关闭,两端预应力钢束均匀楔紧于千斤顶上;两端装置对中。

3.根据张拉分级表,张拉端千斤顶进油分级张拉,两端同时记录有关数据。 4.锚固端千斤顶回油后,张拉端千斤顶退回油、退锚。 5.将钢丝束串动数次,做第二次。 七、数据处理方法

1.二元线性回归法计算μ、K值 计算公式为:

xi2KxiixILnrixiiKiLnri2i

其中:xi——第i束孔道长度,单位为m;

θi——第i束曲线孔道切线夹角之和,单位rad;

ri——第i束主动端与被动端传感器压力之比;

μ______钢筋与管道壁间的摩擦系数;

K______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二元线性回归法是建立在数理统计基础上的计算方法,如果原始数据离散性大,则计算结果不稳定,任意增加或减少几组数据会造成结果的较大变动,反之则可证明原始数据的稳定性。只有原始数据稳定可靠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此法。

2.固定μ值算K值

由于梁两端孔道位置均被端模板固定,故认为弯起的角度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整个孔道摩阻系数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孔道位置偏差;μ值是材料固有性质,和施工工艺没有关系,故可确定一固定的μ值,计算K。

μ值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取规范规定值,二是测出μ值。μ值的测试可委托有关机构进行。

3.张拉时钢绞线非弹性伸长值计算

①从张拉第一级起,逐级记录千斤顶油缸伸长值li;

②根据每级千斤顶油缸伸长值,计算每一级的钢绞线伸长值:Δli=li-li-1;

③取Δli相差最小的若干值求其平均值,一般是从第二级算起,并扣除传力锚固前的一级(该级往往不是级差的整倍数),计算方法为:

llni,nN④钢绞线非弹性伸长值=(lil),此处Δli一般取第一、二级即可。 4.钢绞线伸长值精确计算 ①被动端锚外钢束伸长值计算

L1PB1L1EYAY

其中:L1—被动端锚外长度PB1—被动端千斤顶压力②孔道长度范围内钢束伸长值计算

PA2L2L2(1e(kL2))其中: EyAy(kL2)ΔL2——钢绞线伸长值;

PA2——持荷5min后主动端锚下力;

L2——钢绞线工作长度; Ey——钢绞线弹性模量; Ay——钢绞线束截面积。 ③主动端锚外伸长值计算

PA1L3L3EYAY其中:L3—被动端锚外长度④钢绞线伸长值:

LL1L2L3

PA1—主动端千斤顶压力5.试验中钢绞线伸长值的估算

L(PA2PB2)(L1L2L3)2EYAY

其中:PA2—主动端锚下压力PB2—被动端锚下压力八、人员配合

1.技术人员6。其中记录2,读尺2,读表2

2.张拉工1。

3.普通工人6。负责安装仪器、设备等。 九、注意事项

1.被动端不能安装工作锚。

2.限位板两面的槽深不同,一侧为6.5mm,另一侧为7.5mm,适用于不同的钢绞线类型,

一侧为1860MPa,另一侧为1650MPa。注意安装面。

3.千斤顶安装时,要注意油缸的方向,应使油缸向外便于侧伸长值。

4.千斤顶和传感器标定时应采用同一压力机标定,以消除千斤顶和传感器的标定系统误差。标定时要有初读数、标到额定荷载后要缓慢回零,并记下回零读数。当三次的读数差别较大或有两次差别不大而与另一次差别较大、或逐次增大时,应标第四次。应变仪AC、BD接头可互换。

5.试验前检查压力表指针是否在零读数位置。

6.千斤顶行程要留20mm,这一段一般不成线性。两端千斤顶预先伸长一部分以便退锚。 7.读数根据加载表每级都读,注意应记录初始、σK、持荷、锚固、回零几个状态的读数。有关数据应由技术人员负责读取。由于加压时压力表有振动,节流阀密实性的影响,操作人员的控制误差,实际读数与计算值有误差,此时压力表数据必须读实际达到的压力值,并且不得靠回油来调整压力值。

8.张拉工艺:OVM锚具不能超张拉,张拉中应观察钢绞线是否有滑丝。

9.由于实际张拉为两端张拉,而试验为一端张拉,因此千斤顶行程可能不够。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倒顶,二是张拉端串联两台顶。

10.试验中应及时处理数据,发现数据反常则增加试验次数。每做完一束均要计算实测伸长值、理论伸长值并校核误差。

11.锚具回缩值的测定:在OVM锚体系下,原定通过测工具锚夹片回缩值的方法不正确,原因是传力锚固时,钢绞线与夹片有相对滑移,夹片回缩值不等于钢绞线回缩值。

12.钢束弯起角指其圆心角,等于弧长除以半径。

13.钢束回缩值和锚固前后的应力损失值不存在对应关系。因为锚固后由于千斤顶内摩阻的影响,锚外钢束实际还有荷载;传力锚固时钢束停止滑移时的长度和对应张拉力无法测出;孔道内钢束回缩受反向摩阻的影响,存在一个应力不动点,实际参与回缩的钢束实际长度小于其工作长度。

14.一定要将千斤顶和传感器系统标定,以消除系统误差。

15.试验时要及时松倒,确保各部位受力顺畅。 附件1

单位:MPa 梁孔道编号 别 初读备注 数

夹片回缩、回弹记录表 加载等级 0 锚固

加 载 等 级 20% σk σk σk 零 主缸回油 5min 回 工具锚 1 2 3 4 5 6 7 8 9 工作锚 1111 2 3 4 5 6 7 8 9 1110 1 2 0 1 2 σK 5

孔道摩阻试验记录表 主/被动端

工程项目 传感器编号 压力表编号 施工单位 应变仪编号 千斤顶编号 记 录 日 期 钢束 编号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7 加载等级(MPa) 压力表读数(MPa) 其他记录 张拉前钢绞线加长值(mm) 张拉前工作锚到工具锚距离(mm) 锚固后工作锚到工具锚距离(mm)

传感器读数(με) 伸长值(mm) 备注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