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学科九年级第一学期《课程纲要》 新密市实验初中 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樊要东 适用年级 九年级 总课时 7 设计日期 2013.9 电功的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力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学生、教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巩固对电功概念和公式的理解,材及其他体作用,资源背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验设计的讨论,使学生掌握利分析 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功率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本章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学习的深化和具体化,“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焦耳定律”和安全用电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本章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课 程 目 标 1.知识目标: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能用电能表测量电功。知道电功的概念及其单位,明确电流做功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理解电功的公式,能进行有关计算。知道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功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电能表的观察,了解其用途及各种技术参数的物理意义,能根据电能表的示数变化计算消耗的电能。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得出计算电功的公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和阅读相关资料,学习各种用电设备的使用方法。遇到问题提出猜想,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验中总结规律,树立实践出真理的观念。
课 程 内 容 课 程 实 施 (1)电流通过导体时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是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2)电功的计算公式:w=iut (3)电功的单位是焦耳:1j=1v×1a×1s (4)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 (这是伏安法测功率的原理) (5)电功率的单位是瓦: (注意:1kw·h就是“1度电”) (6)两个计算公式: , (应用公式计算实例相当重要) (7)电灯上标有的“pz220-25”的意义要明白.注意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8)电能表:①“220v”电能表在220v电路中使用. ②“10(20)a”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a,瞬间可以允许最大电流不能超过20a. ③“50hz”电能表在50hz的交流电中使用. ④“600revs/kw·h”电路中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600转. (9)电功率的测量. (10)电和热的关系: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能,此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11)家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短路和用电总功率过大. (12)家庭电路所用的保险丝是由电阻率较大而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 【本章考点】 (1)电功、电功率及单位和测量. (2)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3)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常识。 (4)应用电功、电功率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能将本章知识与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结合 课时安排:7课时 1. 电能电功:1课时 2. 电功率:2课时 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课时 4. 焦耳定律:2课时 5.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一)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以导学案为主线,以引导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配以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穿插实验,情景激疑,组织学生讨论,展示和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和点评,以达成教学目标。目的是使学生不仅要学会书本知识,更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活跃课堂,在课堂上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说,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做。通过导学案引进新知识,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引出方法,进而建立新的概念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总之,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学会学习,受益终身。 (三)实施对策 1、练习检测:上课第一时间交流答案。 2、自主探究 3、合作互学:在问题的层层引导下,学生以前面的实验为基础,自学教材的相关内容,电功率概念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然后通过讨论得出电功率的计算方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了让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所以我采用了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促进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4、梳理提升:通过观察 表达 推理 运用等手段,引导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表达,推理等能力。 5、联系实际 通过章开头的实验,学生还留下一个印象,灯泡越亮,消耗电能越快,也就是电功率越大。如果改变灯泡的电压,它的亮度会变吗?也就是电功率会发生变化吗?
课 程 评 价 (一) 学生学习过程的评 1.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2.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3.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物理小论文 (二)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通过测试,看看学生对各种力的认识,并看能否设计出一些简单机械,处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2.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3.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