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期 农艺学 五河县夏玉米高产创建技术集成 张科-曹炳宏 沈士堂 马晓玲 (・安徽省五河县浍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安徽五河233300;。五河县植保站; 五河县城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摘要五河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一直承担着农业部玉米高产创建项目任务,通过多年的田间生产研究,总结出五河县 夏玉米高产创建技术集成。包括播前准备、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播种、定苗与中耕、化控防倒、追肥灌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当推迟收获 期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夏玉米;高产创建;技术集成;安徽五河 中图分类号¥513.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1-0037-01 近年来,随着安徽省玉米振兴计划项目和农业部玉米高 产创建项目在五河县的成功实施,玉米种植面积呈逐年增加 趋势,单产和总产均稳中有升。一些高产优质品种得到了大 面积推广应用。2015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更是达到历史最 高点,超过2万hmz,全县平均产量首次突破6 750 kg/hm2, 而在小圩镇和双忠庙镇的农业部2个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 范片里,平均产量则达到了10 500 kg/hm2。笔者作为五河县 近3年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实施的参与者,会同包括植保、栽 培、土肥等有关部1']的技术人员,亲身参与项目整个实施过 程,并不断总结生产实际中有益经验,加以归纳整理出了五 河县夏玉米高产创建技术集成模式,以期对玉米生产发展 和粮食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1播前准备 1.1肥料 施肥总量按每生产100 kg籽粒需纯N 3.0 kg、P 0 1.5 kg、 K20 3.0 kg的比例计算,生产10 500kg/hm 玉米籽粒,需施氮 (N)315 kg/hm2,磷(P205)157.5 kg/hm2钾(K20)315 kg/hm2,折 合尿素(含N 46%)690 kg/hm 、磷肥(含P205 12%)1 312.5 kg/hm2,硫酸钾(含K20 50%)630 kg/thm2硫酸锌22.5 kg/hm 。 使用复合肥或玉米专用肥可按有效成分进行计算。 1.2种子 选用耐密植、抗倒伏、抗病、稳产、通过审定的优良玉米 品种,可选择蠡玉16、隆平206、郑单958、农华101等紧凑 型玉米品种。播前晒种2~3 d,包衣或拌种,以提高发芽率。 对于未包衣种子,在播种前用2%立克秀和40%甲基异柳磷 进行拌种。 1.3农机具 选用大型农用机械确保深松、旋耕、板茬播种,以提高 整地、播种质量。旋耕机:作业幅度2in以上;深松机:深松 间距0.6 m,配套55.125 kW以上拖拉机。灌溉设施准备齐全。 1.4农药 准备芽前封闭除草剂(乙草胺等)、芽后除草剂(快牛 等)和防治病虫害的农药(氧化乐果、多菌灵等)。 2精细整地 2.1秸秆还田 小麦联合收割机加装粉碎装置,将小麦秸秆粉碎后均 匀抛撒田面:或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后,选用拖拉机配秸 作者简介 张科(1972一),男,安徽五河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 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6—11-03 秆还田机进行粉碎还田(秸秆粉碎长度≤10 cm)。 2.2整地 选用大型机械秸秆还田板茬直播,有条件的地方采用 耙旋相结合的方式整地,每隔3~4年深松1次,深度30~ 50 cm,深松后旋耕整地,土壤细碎,上虚下实。沿淮地区采 用1.2 in宽的凸畦或小于3 m宽的台田种植。 3施足基肥 测土配方施肥,有机与无机结合,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相结合。一般基施N 187.5 kg/hm2 P205 157.5 kg/hm2xK20 315.0 kg/hm2 ZnSO 22.5 kg/hm ;大喇叭口期机械追施尿素225~300 kg/hm ,或45%缓释配方肥750~900 kg/hm ,实行一体化机械 作业,肥料深施,注意种肥分离,一般距离10 cm以上_l】。 4适期播种 夏玉米以6月5—25日播种为适宜时期,6月10一l5 日为最佳播期。播种方式主要有2种:一是麦收后不灭茬直 接播种,待出苗后再于行间中耕灭茬;二是麦收后先用圆盘 耙浅耕灭茬然后播种。一般采用大小行(小行距40~50 cm, 大行距80~90 cm)或等行距(一般为50~65 cm)播种。播后应 根据土壤墒情酌情浇“蒙头水”,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对于 土壤不施基肥而麦茬地免耕铁茬直播的地块,施种肥效果 较好,但要注意种、肥分开。 根据土壤墒情而定,播深一般以4~5 cm为宜。土壤干 旱而又没水浇灌的,可采用深播浅盖加的方法。墒情不 能保证全苗时必须浇水。根据定苗密度、整地质量、土壤墒 情、种子大小、发芽势确定用种量,土壤质量高且选用高质 量适合单粒播种的种子一般用种量22.5~30.0 kg/hm。,定苗 密度大,土壤墒情差和发芽势弱的种子,一般需要45 kg/hm 左右才能保证全苗[21。留苗密度按成苗6万株/hm 确定种 植密度,一般播种6.9万~7.2万粒/hm 。 5定苗与中耕 定苗在玉米六至八叶期一次性完成,做到去弱留壮,尽 量保持株距均匀。苗期应疏通田间腰沟、围沟、畦沟,防止苗 期涝渍。玉米是中耕作物,中耕既有利于减轻田间杂草危 害,又可疏松表面土壤,增加空气流通,促根壮苗[31。 6化控防倒 当玉米留苗密度大于6.75万株/hm 时,在玉米9片可 见叶时(拔节期前)喷施乙烯利类化控剂,缩短基部节间长 度,促进根系生长,防止倒伏。 (下转第41页) 37 潭珊珊:2016年宿州市蛹桥区小麦品种展示试验 泰农l9:半冬性、株型较紧凑,植株茎秆粗壮,籽粒角 质,平均株高78 cm,穗数699万穗[hm ,穗粒数36.87粒,干 续观察。 烟农5158:半冬性,株型较紧凑,籽粒粉质,平均株高 87 cm,穗数780万穗/hm 、穗粒数29.53粒,干粒重43.54 g, 粒重39.67 g,理论产量8 690.40 kg/hm ,排名第2位。赤霉病 病穗率0.86%。 隆平麦518:半冬性,株型紧凑,籽粒角质,平均株高80 cm,穗数654万穗/hm2、穗粒数35.13粒,干粒重43.74 g,理 论产量8 542.35 kg/hm ,排名第3位。赤霉病病穗率0.46%。 理论产量8 526.15 kg/hm2,排名第5位。赤霉病病穗率0.77%。 4参考文献 [1]郭东升,李彩萍.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总结【JJ.农业科技通讯,2008(5): 32—33. 豫农416:半冬性,株型偏松散,籽粒角质,平均株高 75 em,穗数693万穗,/h ̄2穗粒数28.o0粒,干粒重51.75 g. [2】袁延乐,李祥惠./』、麦品种比较试验[JI.种业导刊,2014(12):14—15. [3】李淑梅,马俊,董丽平,等小麦品种比较试验fJ】.天津农林科技,2014 f6):12~13. 理论产量8 535.30 kg/hm ,排名第4位。赤霉病病穗率 11.69%。产量虽高,但是赤霉病在防治3遍的情况下病穗率 [41王书文,鲁飞,沈庆荣,等.2014--2015年度凤阳县小麦新品种比较 试验『JI.安徽农学通报,2016(6):43—44. [5]吴岩松.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fJ1.安徽农业科学,2016(7):43—45. [6】周海幸,管怀锦,储开金.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I J1.现代农业科技, 2010(17):82—83. 仍高达11.69%,在39个展示品种中感病占第2位,建议继 (上接第37页) 7追肥灌水 剂1 ̄2 g/株撒于心叶丛中防治玉米螟。后期当玉米平均蚜虫 量达到防治指标以上,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l 000~1 500 大喇叭口期机械追施尿素150~225 kg/hm2o化肥与有机 肥的施用深度应分别为5 cm以上与10 em左右.可在距玉 倍液喷雾防治。规模种植的田块可选用自走式玉米专用喷 雾机或烟雾机进行防治。 芽前封闭除草,严格选择除草剂种类,准确控制用量 米植株15~20 em处开沟施入。粒肥一般在雌穗吐丝前后追 施,以速效氮肥为主,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10%~20%,并注 意肥水结合 。抽雄前15 d至抽雄后20 d,土壤水分要保持 田间持水量的70%~80%,遇旱要尽早浇丰收水。花粒期应 灌好2次关键水,第1次为开花至籽粒形成期,第2次为乳 熟期。群体大的应增加灌水次数及灌水量。黏土、壤土可适 时适量灌水;砂壤土、轻壤土应增加灌水次数。 8病虫草害防治 播种后出苗前施用的除草剂有15%甲基磺草酮可溶性粉剂 (或悬浮剂)、乙草胺、都尔、丁草胺、乙莠水等。苗后化学除 草,土壤墒情充足时,玉米播后苗前喷施乙草胺进行封闭除 草,于玉米幼苗可见叶二至五叶期(杂草二至五叶期)喷施 甲基磺草酮类除草剂进行茎叶除草嘲。 9适当推迟收获期 玉米推迟收获增产显著,即在玉米籽粒达到生理成熟 时进行收获。 10参考文献 【1]钱素文,周桂喜,魏圣林,等.沿江高沙土地区“玉米、稻”种植模式高 产高效栽培技术[J1_上海农业科技,2005(3):89. [2】徐晓茶,何海钰.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lJJ.温州农业科技,2008 (1):29—30. 玉米苗期还易遭受病毒侵染,及时消灭田间和四周的 灰飞虱。苗期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虫和蓟马等.可进行种 衣剂拌种或播种时使用毒土进行防治。出苗后.用20%氰戊 菊酯乳油或50%辛硫磷1 500~2 000倍液防治黏虫:用40% 乐果乳剂1 000~1 500倍液喷洒苗心防治蚜虫、蓟马和稻飞 虱阁;用2.5%敌杀死800~1 000倍液,于傍晚时喷洒苗行地 面,或配成0.05%的毒沙撒于苗行两侧防治地老虎。 【3】徐为领,张作礼,马清礼,等.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八改措 施[J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8):108. ]吴利兴,于忠河,包振顺.吉林省玉米的几项高产栽培技术『J1.黑龙江 农业科学,2008(6):42—43. 【5]管存学,景芳玲,倪凤萍,等.宁南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途径探 讨lJ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增刊2):77—79. 【6】张瑞芳,马保芳.华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I J1.现代农业科技, 2013(13):55. 41 穗期病虫害主要有叶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等。 玉米锈病和褐斑病可在发病初期选用20%粉锈宁乳油1 125~ 1 500 mUhm2喷雾。防治小斑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 液喷雾。可在玉米9~11片展开叶期间,用2.5%辛硫磷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