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策略探究

来源:宝玛科技网
教材教法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JICHUJIAOYU LUNTAN2019 年第11期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策略探究赵淑虹(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中心小学)摘 要:随文练笔是实现阅读和习作有机结合的有效路径。在阅读教学中强化语用意识,深入解读文本蕴藏的“练笔点”,有效引导学生随文练笔,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相生,促进学生语用能力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策略探究随文练笔最显著的特点是“随文性”,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文本蕴藏的“练笔点”,从而使随文练笔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生长。句式结构锤炼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习作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2.模仿修辞,让文采飞扬起来修辞是增强文章文采的重要方式。随文练笔将阅读和习作有机结合起来,借助文本语境开展模仿活动,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修辞表达效果理解,而且能够为修辞语用教学搭建背景。仍以《秋天的雨》一课为例,我们可以围绕修辞开展专项语用训练活动:走进修辞。找出文中运用修辞的句子,并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或哪些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并对不同修辞特点、表达效果进行比较。修辞秀场。运用上述修辞写一段话,并说明你所运用的修辞表达效果。活动一,以阅读为基础,引导学生找出修辞并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厘清不同的修辞,为语用进行铺垫;活动二,是对阅读的深化,并将几种修辞整合起来,不仅促进学生修辞语用能力,而且强化学生语用思维能力建构,让笔头生花。一、语言模仿,笔头生花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积累和语用经验不足,模仿是促进小学生语用能力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发掘语言模仿资源,在模仿句式、修辞中,增强学生语言结构架设能力,强化学生习作中文采意识。1.模仿句式,让结构灵动起来句式是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注重句式推敲能够使文章的语言表现出结构美。我们挖掘阅读文本中有价值的句式训练点,让文本结构灵动起来。如《秋天的雨》一课,课文第二段着重描绘秋之色,运用了相对工整的句式:“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教学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在结构形式上表现出来的特点,提炼出句子表达的主要样式,感受这种句式的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某一处景色仿写。这个环节,以阅读为支持,引导学生感受句式之美,以及该句式达到的语言表达效果,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在此基础上开展仿写语用训练活动,强化学生52二、内容补白,笔酣墨饱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空白点”,或者有意识制造内容补白点,促进学生语用能力发展,让习作笔酣墨饱。1.标点生神韵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常常利用小标点做出大文章,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

总第323期

JICHUJIAOYU LUNTAN教材教法

从而使文章意蕴深远起来、丰富起来。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标点做文章,通过标点让文章神韵得以生发,并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生长。

例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在文章末尾,作者运用了一个省略号,真可谓是言有尽意无穷。此处,可以结合全文,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对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进行还原。

这一语用活动的设计,以省略号为起点,既能够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因循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促进学生文本建构能力发展。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又促进学生想象力发展,从而借助联想和想象,促进学生语用创造力发展。

2.配图添意蕴

部编本小学中低年级教材在编排时采用图文的形式,使文本呈现时改变单一化文字形式,做到图文并茂。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文本,忽视教材中插图资源利用,造成文本资源浪费。我们可以还原编写者意图,巧妙地利用教材插图资源进行语用训练,从而借助插图增添文本意蕴,也使学生习作意蕴丰厚起来。

例如《夜书所见》一诗,课文结合诗歌配置了一幅图景,主要包括山、水、篱笆、树木、屋子等景物。借助配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假如你是画家,要给这首诗配上一幅图画,你还会在这幅图中增加哪些景物呢?并用一段连贯的话将画面内容表现出来。

显然,学生要完成这一活动任务,必须要深入解读诗歌的内容,精准把握诗歌主要景象,才能根据诗歌内容进行配画。不仅如此,学生可以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创造,借助想象力进行创造,从而使诗歌丰富的内容得以生成。最后,借助一段话阐述画面的内容,又使语文学习活动回归语用,在随文练笔中发展学生语用能力。

三、转化角色,笔底烟花

转化角色将改变学生单一化读者角色,能够以多重角色进入文本,从而拓展学生阅读思维,并借助随文练笔实现笔底烟花。

1.穿越时空

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往往与文本作者创作的时代、地域等产生距离感,造成阅读障碍,从而削弱文本阅读效应。教师要基于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引导学生穿越时空,借助随文练笔活动,既深化文本理解,又让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发展。

如《赠刘景文》一诗,在诗歌内容解读方式选择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首先引导学生搜集这首诗写作的背景,再结合时代背景、诗歌内容,让学生扮演诗人和刘景文,写一段对话并演示出来。

情境对话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语用兴趣,而且也使学生在穿越时空中,走进角色,借助现代话语方式还原诗歌,达到随文练笔的效果。

2.角色置换

角色置换是引导学生在不同角色间转换,并借助多重角色进行随文练笔活动。角色置换,将促使学生根据不同的角色进行语言表达,从而提高学生语用思维能力。

如《搭船的鸟》一文,第三段有一系列的发问,我们可以扣住“我”的发问,引导学生从鸟的角色,对“我”得发问进行应答。这个环节,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又调动想象力和习作积累,得到较好的随文练笔效果。

总之,随文练笔是实现阅读和习作有机结合的有效路径。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文本资源效应,强化语用意识,因循文本特点,寻求随文练笔的机遇,从而在随文练笔中实现读写相生,让语用使语文课堂教学更接近语文本真,为学生终身语文学习和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丽丽.精选训练点 随文练笔——小学高段

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初探[J].课外语文,2018.7.

[2] 梁美.找准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随文练笔[J].

新课程(上),2017.11.

[3] 王军.小学“随文练笔”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

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6.

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