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政治学原理第二章作业

政治学原理第二章作业

来源:宝玛科技网


第二章 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练习与答案

一、填空题

1、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__________上层建筑和___________三大结构。

2、________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3、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为以后的____________、绝对主义和主义倾向的政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___________与政治不分,正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5、1949年人民民主政权在中国建立以后,________________政治观一直成为中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的主导内容。

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________,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________。

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__________、“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__________。

10、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___________学说成为与集权的君主体

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二、选择题

1、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 )而展开。

A 皇位继承 B 治民之术 C 统治术 D 治国之道

2、梁启超认为君主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 )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 君主政体 B 君主立宪政体

C 民主宪政政体 D 共和政体

3、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 B 民族主义 C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

4、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

A 城市 B 民主 C 法律 D 国家

5、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 )。

A城市国家的观念 B城邦的理论 C世界国家论 D直接民主理论

6、古罗马时代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 )的研究当中。

A 法律 B 城邦 C社会 D国家

7、教神学后期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

A托马斯·阿奎那 B菲尔默 C马基雅维利 D圣•奥古斯丁

8、16-17世纪以后,“第三等级”要求废除等级制和君权的想法,反映在政治思考和研究中,就形成了反对主义的( )理论的诞生。

A 社会契约 B 君主立宪 C 人民主权 D 自由主义

9、“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

A 经验主义 B实证主义 C 科学主义 D 理性主义

10、( )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 科学主义 B 经验主义 C现实主义 D 理想主义

三、名词解释

行为主义:

四、简答题

1、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2、怎样认识政治研究中理性主义与现实主义观念的差异?

3、政治研究科学化进程中遇到的难题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所形成的主要理论观点。

3、试评述行为主义政治学研究。

参 考 答 案

一、填空题

1、意识形态2、马基雅维利3、理性主义4、伦理5、马克思主义

6、仁政 7、霸道 8、兼爱 9、无为而治 10、儒家

二、选择题

1、D 2、B 3、C 4、D 5、ABC

6、AD 7、A 8、ABC 9、ABC 10、C

三、名词解释

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四、简答题

1、(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2、(1)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案,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根源于人们对人性和公共权力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2)理想主义方案: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认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有学好。所以,通过改善环境或强化教育,人总会“弃暗投明”,返璞归真。在此基础上,对公共权力也多持肯定性倾向,认为政治权力代表公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如果偶尔出现“恶政”或“”,那一定是当政者个人品德出了问题,需要整顿,需要思想教育,加强领导人廉洁自律,以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基于上述认识,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

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保证选拔最优秀、最可靠、最完美的“德才兼备”者当政。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3)现实主义方案:对人性持悲观主义态度,一般主张性恶论,认为只有饥饿才能使人勤奋,只有法律才能使人为善。人是自私的动物,自利自爱、趋利避害、求福避祸是人的本性。人原本就不是天使,今后也别指望会变好。能做到彼此不伤害就谢天谢地了。在此基础上,对公共权力也多持否定性倾向,认为公共权力本身就是“恶”,用好了能以“恶”制“恶”,用不好就更是变本加厉,雪上加霜。所以,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好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使“好人”不会变“坏”,使哪怕是“坏人”也无法“作恶”。这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3、(1)数据问题;(2)隐性价值问题;(3)价值中立问题。

五、论述题

1、(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目”,这大体上说是对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括。中国政治学强调正确认识世界,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远大政治理想,小到个人修身养性,中到家庭/单位治理,大到地区和国家发展,治国之道包含天人合一、圣贤政治、等级秩序、家庭伦理、忠孝观念、重民爱民等广泛内容。三纲五常,被视为维持一个等级尊卑关系的稳定和睦的统治秩序的基本原则。因此,中国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其实就是一个有关华夏文明建设的宏大理论。在这个宏大理论中,“家”的特征明显,且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统治者被设定为一个“大家长”,

这个家长要在道德上为全国臣民做出表率;家长要爱臣民,臣民要尊重和服从家长统治;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法、术、势统治术;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应天顺人”。

2、(1)君权神授说:解释权力来源与权力监督的最终力量;

(2)圣贤政治观:一种古代的精英政治理论——君主是圣人,大臣是贤才,民众是愚民;

(3)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用家庭伦理观念来规范社会政治秩序,君主是大家长;

(4)重民养民教民思想:从防民的角度出发,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服从统治。在如何对待臣民的问题上,道家明确提出愚民主张,儒家则强调教民,教民服从,热爱君主,热爱大家庭,热爱等级秩序。中国传统的愚民和教化由此而来;

(5)德刑兼重:儒家重德,法家重刑,统治者兼而用之。依照孔子的说法,乃“宽猛相济”;

(6)法、术、势统治术:这是法家的思想,是统治者的必修课;

(7)重农抑商思想:中国的思想家认为太富有的人容易为非作歹,商人易于致富,所以要抑制。重农抑商使得老百姓中间产生不了强大的力量来同相抗衡,消除了来自经济力量的威胁;

(8)天朝大国理想:在中国人的国际政治观念中,中国是世界中心,中华文明是世界之归依;

(9)忠孝观念,三纲五常:主张统治教化从小做起,使人接受服从观念,尊卑观念,习以为常,觉得天经地义。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中,追求奇装异服不被允许,追求个性化也得不到认同,发明“奇技淫巧”更要受到惩罚;

(10)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春秋大义,名分制度。每个人在制度结构中有一个恰当的位置,不能有非分之想;

(11)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这表现在以上各个方面的原则之中,也表现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之中。清朝的制度可为这些原则的最佳表现,体现在集权、君主、思想统治、行政监察、民族等方面;

(12)“汤武,应天顺人”:上述各项理论和原则足以保证国家统治的长治久安,但“变故”也是常有的。社会出现重大变数,改朝换代之后,一切都可以重来。

3、(1)“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它是20世纪50-60年代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兴起的一种科学化研究方法和学术潮流的统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政治学家主张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政治,发起了“新政治科动”,为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美国现代政治学的主流,并由此而得到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盛名;

(2)行为主义政治学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其主要特点体现在;其

一,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其二,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因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其三,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其四,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正的结论;其五,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大大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领域,形成了诸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等大量边缘学科;其六,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而在于政治的“实然”,因此,在政治现实性上,它表现为从技术角度看,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治为何是合理的;

(3)行为主义政治学坚信,社会理论应当建立在对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基础之上。行为主义政治学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或个人所组成的团体行为作为其分析研究的基本单位,把描述为一个由个体的人和人群相互作用所组成的过程,着重研究、政党、利益集团和选民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它借助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系统分析的概念、假设和解释,在理论上,一反过去传统政治学者偏重历史分析、规范分析、制度分析法的趋势,而着重于客观的、经验性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所谓“结构功能理论”、“系统分析理论”、“政治沟通理论”、“决策理论”以及博弈论等理论,取代以往人性论、正义论、历史决定论等哲学理论,而成为政治行为研究分析的依据;

(4)在研究方法上,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倡导经验研究方法,对政治行为的分析注重于量化数据的收集调查、统计分析和经验理论模型的建设,极力倡导观察的客观性及“度量”的可靠性。行为主义者严格区分“规范问题”和“经验问题”。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他们强调政治学研究,要做到价值中立。在他们看来,一切缺乏经验资料支持的命题都只能当作假设,而不能当作结论。经过经验的检验后,得到证实或证伪的

结论才能成为确实的知识;

(5)今天,行为主义政治学已经衰落了,但是,它所倡导的行为研究和分析、政治科学研究的原则、以及在个体政治行为研究(政治社会化研究)、团体行为研究(如博弈理论、决策论等)以及具体政治行为研究(选举、投票、暴力、)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仍然被广泛认可和采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