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社会契约论》有感
卢梭作为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国大的思想先驱者。而他的《社会契约论》一书则为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和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提供了理论纲领。由此可见卢梭以及他的《社会契约论》在当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在《社会契约论》里,卢梭所要论证的道理总结起来不外两点:(-)自然权利论,即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也可以说是天赋;(二)人民主权论,即主权在民,是人民自由意志的产物,所以人民有权废除一个违反自己意愿的.剥夺了自己自由的。因此这个理论成为近代世界民主诉求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首先,卢梭认为宪政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和法律体系,是与奴隶制、君主制完全不同的原则和精神,在和的对抗中,宪政取得世界性的胜利。
十八世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首先提出了社会契约的概念,美国后,依照《社会契约论》思想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走上了强国之路,随后欧洲掀起了宪政狂潮,西方开始全面超出了东方。 在宪政发展过程中,民主改革和极权主义同时进行,所有的统治者都以人民的名义发号施令,无论者还是宪政者,前者以人民的民义人民,后者努力建立宪政国家,经过痛苦而艰难的抉择,人类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和平与繁荣的世界环境,这是理性思想的胜利,虽然战争、恐怖、极权仍然威胁着人类。 中国在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时候没有表现出兴趣,“西学东渐”也没能使中国发生变化,明帝国依旧沉溺于天朝大国的梦幻中,政治上太监乱国、经济上农业为主,对于个性、自由民主一无所知,全面继承明帝国统制思想的清帝国,除了在经济上达到封建社会最繁荣的局面外,别无进步,太平盛世的假象终于在十九世纪末被揭穿。
1840年鸦片战争,昔日强盛的清帝国不堪一击,忍辱签订不平等条约,不久,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没有提出任何新的观念,唯一让人惊讶的是洪仁玕从英国殖民统治地带来的《资政新篇》,但《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宪政,太平天国也就注定了不成功的命运。太平天国被后,鉴于对中国落后的认识,清帝国推行经济革新的洋务运动,与此同时,日本开始从宪政到经济全面改革的明治维新,三十年多年后,尽管中国洋务运动成绩斐然,但甲午海战中依旧惨败给了日本。
在强调法治中国的今天,学习宪政、了解宪政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有必要将宪政来龙去脉了解清楚,明确的精神和原则,毕竟只有广大人民真正具有公识,才有可能构成真正的法治和民主制度国家。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从《社会契约论》开始。 天赋,因此不是洪水猛兽。
“人生而自由”,卢梭说,“人的这种共同的自由来自他的本性。他的第一法则是自己的存活,他的第一要务是自己的利益。人,一旦明白事理,就是自主的;对自身的生存手段,他拥有唯一的决断,他因此成为自己的主人。”
在十八世纪,卢梭提出这样的观点惊天动地,更要命的是,他居然以“天赋”作为他论述的基础,展开了一系列的宪政分析,并对国家和法律进行全新的创造。
今天的我们没有对卢梭的“”观念感到疑惑,不过使我们惊讶的是,卢梭在他的国家结构思考中完全以自由和平等为基础,这是很不现实的,卢梭丝毫不考虑历史遗留问题,而十八世纪的世界各国,不是奴隶制就是君主制,像卢梭描述的具有自由理念、而又没有构成国家的人民群体是不存在的,即使是今天,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卢梭所描述的理想基础。
但卢梭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己的出发点,他认为没有任何理由能够放弃原则,国家的制度和法律必须建立在这样基础上,否则就是不合理、不合法的。
任何违背的借口都会造成,十八世纪的卢梭显然不能先知先觉后世的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但他预料到了以人民名义的理论,所以他坚定不移支持自由的人是共和国制度唯一基础。
无一例外,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都是实行非自由的三权合一、政党化、压制言论自由,简单的理解就是压制。这些理论和思想曾经有过很大的影响力,他们或者说要维持社会次序和国家稳定,或者说为了长远利益,或者说是国情,花样不少,“人民是不会的,但她可会受到蒙蔽”,所以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盛行一时,这是因为他们对人民的欺骗。
我们现代公民必须要明确真正的观念,法律维护的社会次序和国家稳定是为了人民自由和权利得到更好的保障,而不是相反。
卢梭强调了“人生而自由”的基本地位。
“社会契约的本质决定了上述各项要件不能有一丝更动,否则社会契约就会失去效用,即便这些条件不曾被正式宣布,也必须是每一时每一地普遍地得到接受。否则,每个个人都失去或放弃了他的契约自由,而重新得回他所原有的天然的权利和自由。”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各国还远远没有达到卢梭所希望的共和国理想,不过几百年来的世界因为他的理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许人类永远达不到那种理想,不过我们可以无限的接近,“天赋”是这一切美好的开始,也是我们努力要实现的目标。
2006-01-06 11: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