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学家背后的哲学观-论东西方科学思维的差异

科学家背后的哲学观-论东西方科学思维的差异

来源:宝玛科技网


科学家背后的哲学观-论东西方科学思维的差异

很多西方科学家相信世界是可以被一个完美的、出自上帝之手的公式来描述的,而我们东方思维没有这样的观念。

每个科学家的脑袋里都有某种根深蒂固的哲学观念,左右着他一生的研究。哲学观念都是还无法证明的,但却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科学思维的巨大差异性。比如爱因斯坦就有着某种强烈的信仰,使其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一直反对量子力学,反对“测不准原理”,认为“上帝是不掷骰子的”,但他为此所设计的理想实验全都被玻尔驳倒,这也成了玻尔最得意的事情。这件事情在我们东方人看来是很奇怪的:这和上帝怎么扯上关系了?有相当多的科学家对宇宙中的对称性很着迷,他们曾经想要证明宇宙是完全对称的、完美的,但是后来的理论和实验逐渐证明了某些对称性是完全可以被打破的,也就是说宇宙没有他们原来想象得那么完美。

科学和哲学的界限永远是变化的,无法被实验证明的就只能归为哲学,可以被实验检验的就该归为科学了。但是哲学实际上是有正确错误、先进落后之分的,只是我们还不知道哪个是正确哪个是错误的。就象亚里思多德的那些哲学被后来伽利略、牛顿的科学推翻一样,是非总是存在的。所以如果一个科学家被错误的哲学观所引导,那他的研究完全有可能一败涂地。你的哲学观正确吗?你不知道。那么东西方科学思维的差异有哪些呢?

很多西方科学家,大概是由于宗教传统的原因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很难意识到宗教给予他的思维定式、影响是多么的大。牛顿、爱因斯坦以及后来的、现代的很多西方科学家们都有着强列的宗教情怀,认为宇宙是上帝用一个公式创造出来的,似乎科学家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一神圣的公式。所以我认为大部分西方科学家的研究有一种“发现式”的思维定式,使他们难以接受违背这一目的的研究。这大概是爱因斯坦反对测不准原理的唯一理由,

因为他认为世界不应该是有随机性的,上帝必然使用了某个公式,所以应该是“决定论”的。而量子力学以及相关实验却证实了自然界存在着真实的随机性,宇宙是非常混沌的。

东方的科学思维,至少应该追溯到7000年以前的伏羲氏。伏羲发明的二进制是今天计算机的基础,是很伟大的,充分说明在伏羲的时代,中国已经在进行着广泛的科学研究,并且中国已经有了先进的哲学观在引导科学思维。那个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其阴阳属性其实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后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其实在几千年前中国早就有了。我认为中国古代哲学,比西方现代哲学还要先进得多,为什么这么认为?并不是因为西方人的祖先笨,不是,而是因为他们的文化没有传承记录下来,西方也有先进的古代文明,但是大多没有文字记载了。他们现在使用的东西只有几百年历史,所以很多科学研究无法取得突破,有可能是那些根深蒂固的西方哲学观出了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此来引导科学研究的方向,也许就可以突破一些重大的难题。

老子说了:“道可道,非常道”,自然规律如果能用一个公式写出来,那它就不是一个永恒的真理。对自然规律的语言表达,包括数学表达,只能是无限接近而不能完全精确。为什么?也许是因为语言本身的创立过程,就决定了它的某种局限性。数学是什么?数学是一种语言,它描述的是某种人为想象出来的模型,而模型就意味着前提、假设。比如欧基里德几何描述的是平直的空间,微积分描述的是连续、可导的函数。这些平直、连续、可导的前提如果不存在了,相应的数学语言就无用武之地了。如果语言需要基于某种模型来创立,而人又无法在认识宇宙之前就建立完美的宇宙模型,那么科学研究只能是处在对自然界的无限接近而无法到达的状态下。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如此深刻的哲学思想,是很了不起的。

牛顿在创立微积分的时候,就已经假设世界是连续的、可导的,否则微积分是无法应

用的。爱因斯坦摒弃了牛顿时空的绝对坐标,但是却从来未怀疑过空间的连续、可导性,这是微积分在物理学上应用的根基,我认为,这才是他和量子力学发生冲突的最根本原因所在。为什么物理公式最多是二阶微分,没有三阶以上的,因为二阶导数在宏观上就明显有着不连续性,所以无法应用三阶导数。量子力学的出现似乎是在暗示人们,空间时间的连续性及其一阶导数的连续性在微观上也是成问题的,也就是说微积分只是物理世界的宏观近似,在微观上时空是离散的。时间不是可无限细分的,空间也一样。量子力学中存在着普郞克时间和普郞克长度,不存在比这更短小的可测量的物理过程。我认为,可以把普郞克时间和普郞克长度当做物理时空的最小单位。如果在物理公式中引入这样的最小单位,那任何方程,包括引力方程,都不可能出现奇点。

所以,是谁错了?也许牛顿创立微积分的时候就已经错了,而爱因斯坦传承了牛顿的连续时空观,才在广义相对论中得出了奇异性,和量子力学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中国古圣先贤(古代科学家们)的时空观是什么样子的?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似乎从来没有表述过连续的时空模型,比如《易传·系辞上》提出的“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离散二元的时空模型。按照这样的模型,只要用二进制整数就足以表达万事万物了,似乎并不需要连续函数,更不需要一阶、二阶连续函数,世界就可以生生不息地演化。“易”就是变化,就是万事万物的变化,即自然规律。当然你可以说二进制只是一种进位制,和连续性没有矛盾,但这里的关键点在于“整数”,中国古圣先贤们似乎有一个共识,只需要用二进制整数,不需要无限长的有理数、无理数就可以描述世界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连续函数和物理世界还有没有必然相关性可言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