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 英汉语言对比.

2 英汉语言对比.

来源:宝玛科技网


Unit Two

英汉语言的对比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而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英语单词没有固定的语调,汉字却有四声的变化;英语主要通过词自身的形态变化(格、时、数等)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则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表示。

从句子层面来看,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句式呈聚集型,汉语句式则呈流散型;英语偏用物称,汉语则偏用人称;英语多用被动句,汉语则多用主动句。

英语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可以不同层面展开,但就与翻译的相关度而言,这里主要介绍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的异同。

一、英汉词汇对比 1. 词义的理解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不是静止不变的,词的意义就是如此。以英语的bird为例,它本来的意思是“鸟”,后来,在口头语中又常用来指“人”、“姑娘”等。近来,随着人类科技事业的发展,bird的意义又进一步扩大,可指飞机、火箭、直升飞机、航天飞机、卫星等任何飞行器。又如,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作“帆”解。但是,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sail一词仍然使用,不过,已经不仅仅是“帆”的意思了。自潜艇出现以后,sail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含义。逐渐的,它还被用来表示“变得飘飘然”的意思。从“鸟”的本义转义为“飞行器”以及从“帆”的本义转义为“变得飘飘然”,这就是词义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时刻牢记它们之间的对应情况是随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着的。对英汉词汇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英汉语言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这里主要是指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名称。 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 The United Nation 联合国

结核病 Tuberculosis 马克思主义 Marxism

2) 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有些词在词义上只有部分对应。主要表现在意义概括的范围上。通常英语词汇意义覆盖的范围要比汉语的词汇更广。 marriage 娶,嫁 gun ,炮 brother 兄,弟 morning 早晨,上午

3) 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目前在汉语中还找不到最后确定的对应词来表达。这主要是指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变化而产生的一些新词和专业术语、专有名词等。 all-in-one telephone 整合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电话 cybersquat 网上抢注域名 beddo 一种多用途的床

4) 英语中还有许多词是一词多义,其所表示的各个意义,分别对应汉语中几个不同的词或词组。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虽远不及英语,但也十分普遍。多义词的具体意义只有根据上下文才能确定。如果脱离了上下文,孤立地翻译一个词组就很难确切地表达该词的真正含

义。

形容词white在不同的上下文和不同的词语搭配中的意思都不同。 white clouds 白云

white beard 灰白的胡子 a white area 白人区 a white face 苍白的脸 a white winter 多雪的冬天 white glass 透明的玻璃 a white soul 纯洁的心灵 white nun 白衣修女 white fury 狂怒 turn up the white of one’s eyes 翻白眼

white coffee 加有牛奶的咖啡 white-collar 白领,脑力劳动者 white cow 香草冰淇淋 2. 词汇的结构

英语词汇可以通过自身形态的变化引起自身词性的变化,词缀多且构词能力强。这就使得英语的构词法有着灵活性和多样性的优势。例如:英语的名词通过添加词缀可以变成动词或形容词;动词通过添加词缀也可以变成名词或是形容词等。英语构词法中词汇的变化大部分都是通过词汇本身形态的变化而产生的。英语词汇的形态变化包括内部形态变化和外部形态变化两种。内部形态变化主要是指通过添加前缀或后缀的方式构成意义不同的新词汇。英语的词缀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前缀只起着构成新词汇的作用。如,在某类形容词前添加un-,non-, im-,ir-构成新词,表示否定意义。而后缀不仅能构成新词,还能改变词性。如,在形容词后添加-en,使得原形容词变成动词;在某些动词后添加-er或-or构成名词,表示某一类人。外部形态变化是指词汇为了在句中起到句法功能作用而不得不添加的一些特定的标记。如名词有数和格的变化,动词有人称、失态、语态、情态、语气及谓语的变化(如不定式、现在分词、动名词),形容词和副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等级的变化等等。

英语通过词汇的形态变化表示句子丰富多彩的语言关系和逻辑关系。和英语比较起来,汉字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改变自身的形态,更不像英语可以由形态的变化引起词性的变化。汉语词汇的表意能力和互相组合能力要比英语强,所以汉语主要靠词汇、词序以及各个部分之间暗含的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的语言意义。比如,汉语中的“老王”和“王老”的意义就大不相同;“丫头”和“丫头片子”的语气也存在差异;“父亲”和“老爸”也存在感情色彩的不同。

所以,在英译汉时,一般要通过加词或变换说法的方法来体现英语中的形态变化;而汉译英时,则应该用英语的各种形态变化来体现汉语的时态、语态、情态和语气等。

例1:In the evening, after the banquets, the concerts and the table tennis exhibition, he would

work on the drafting of the final communiqué.

晚上在参加宴会、出席音乐会、观看乒乓球表演之后,他还得起草最后公报。(添加动词) 3. 词汇的使用

英汉词类的数量大致相等,类别也基本上是对应的。但是,英语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为各自所独有,没有像其它词类的直接对应。英语中没有单列的量词,一些起量词作用的词划归名词类。汉语中没有冠词,汉语中的数词和量词或是代词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英语冠词

的作用。英语多用名词而汉语多用动词。英语里的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表词达意的能力非常强,是构成英语句子的主要词汇,它们由谓语动词连接,使英语语言的态势相对平稳和安静。汉语的代词、介词、连词使用的频率远低于英语,汉语造句主要依靠动词或是动词词组,从而造成了汉语的一种动态语势。

因此,在词类使用上,英汉两种语言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体现在词语的搭配,词序等多个方面。

1) 英汉词语搭配能力的差别

我们以英语动词to cut为例,to cut wheat即汉语的“割麦子”;to cut cake即汉语的“切蛋糕”;to cut hair即汉语的“剪头发”。由此可见,英语to cut的搭配能力很广,可以用于麦子、蛋糕、头发等,而汉语中就需要分别使用“割”、“切”、“剪”、“修”等来搭配。 例1:He wore dark glasses, and thick jersey, and stopped up his ears with cotton wool.

他戴墨镜,穿厚毛衣,耳朵里塞了棉花。

解析:英语中的这一个wear搭配了眼睛,毛衣,还表示了塞这个意思。而在汉语里则需要分别对应为“戴”、“穿”和“塞”。 2) 英汉词语在词序上的差别

英汉两种语言句子中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动词、宾语或表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各种定语的位置和各种状语的次序却有异有同。

① 英汉语定语位置的差别

英语中单词做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前面,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也大体如此。而英语中有时会出现定语后置的情况,汉语却没有。 something important (后置) 重要的事情 (前置)

the ancient Chinese poet (前置,两个以上的单词做定语)

中国古代诗人 (前置,两个单词做定语词序与原文颠倒)

另外,如果英语原文中名词前的定语过多,汉语译文中就不适宜完全前置,因为,汉语不习惯在名词前面用过多的定语,尤其是口语。 例1: A little, yellow, ragged, lame, unshaven beggar.

一个要饭的,身材矮小,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瘸腿,满脸短须。

英语中,当修饰名词的定语是短语时,一般是放在名词之后的。而汉语则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但有时候也有在名词之后的情况,要视汉语习惯而定。 a building project of high-rise apartment house (后置) 一个多层公寓大楼的建筑项目 (前置) the decimal system of counting (后置) 十进制计算法 (后置)

② 英汉语状语位置的差别

英语中单词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常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形容词或状语的前面,这一点与汉语相同。

例1:John did not distinguish himself as a student, he was very active in class. (前置)

约翰当年并不是出色的学生,但他在班上很活跃。 (前置) 英语中单词状语修饰动词时,一般放在动词之后,而汉语里则放在动词之前。 例1: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 (后置)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 (前置)

英语中表示程度的状语在修饰状语时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而在汉语中一般都是前置的。

例1:The molecules of a gas are moving about extremely fast in all direction. (前置)

气体的分子非常迅速地向四面八方运动着。 (前置) 例2:She is running fast enough. (后置)

她跑的够快的了。 (前置)

英语中,短语状语可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或之后,译成汉语时,大多数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当然也有放在被修饰的动词后面的,这要视汉语的习惯而定。

例1:He was quick to use self-deprecating humor to throw anyone off the scent. (后置)

为了迷惑别人,他机灵地说些自我挖苦的笑话。 (前置) 例2:A jeep, full, sped fast, drenching me in spray. (后置)

一辆坐满人的吉普车疾驶而过,溅了我一身水。 (后置)

另外,英语中地点短语状语一般在时间状语之前,而汉语则正好相反。并且,英语中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的排列一般都是从小到大,这在汉语中也恰恰相反。 例1:He was born in London on May 25,1975. (地点在前)

他是一九七五年五月二十五日在伦敦出生的。 (时间在前)

二、英汉句子结构对比 1. 英汉句子结构的相似性

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在句式上,英语和汉语都包括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这四大类型。其次在句子成分上,英语和汉语也都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我们通常所说的SVO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结构的句式非常普遍。

例1:But as the song surged up in increasing loudness,even the most timid lost their feat and

joined in, and all the things that King had said at the meeting in the ball room, things that they hadn’t believed or had only half-believed, became suddenly and powerfully true.

但当歌声奔放而出,越来越响亮时,就连最胆小的人也不再恐惧,他们跟着唱起来,金在舞厅聚会时所说的一切话,那些他们不曾相信或半信半疑的话,突然变得有力而真实。

2. 英汉句子架构的差异性

1) “形合”与“意合”的差异 “形合(hypotaxis)”是指句中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意合(parataxis)”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链接,后者注重行文上的连贯。英语的句式重在“形合”,表现在词汇语法的显性链接上,通过各种有形的连接手段达到语法结构的完整性,并使用表示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如and,but,so,however,etc)、关系词(如that,which,who,what,how,etc)、介词(如of,to,with,on,about,etc)等,特别强调句子成分之间的从属、修饰、平行、对比等关系,句子的外形很严谨。而汉语的句式重在“意合”,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体现,通过运用词义达到连贯,汉语的文字结构没有形态变化的条件,句子成分之间的辅助词比较少,仅靠词语和句子的内在的逻辑关系就能构成完整的语篇,句子的外形比较松散,自由。

在英汉互译时,英语译文通常需要补充代词、连接词和介词等;而汉语译文则在不影响意义表达的情况下对这些词语进行省略。

例1:我们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We should respect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draw upon others’ strong points to off-set one’s own deficiencies for achieving common progress. (增加了连词和介词)

If we persist in our reform, we will be able to turn our ideals into reality.

坚持改革创新,理想就会变为现实。 (省译了连词、主语和代词) 2) 句式重心的差异

英语的句子通常重心在前,而汉语的句子则往往重心在后。所以,英语和汉语的叙事和推理在多数情况下是相反的。英语句子在叙事时是先说最近发生的事情,再说先前发生的事情,而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却刚好相反;英语句子一般都是先进行总结,然后再加以阐述,而汉语则常常先交代事情,然后再总结。

例1: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 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instate the visit so quickly.

由于贵国的提议,才得以重新进行这次访问,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 3) 静态语言与动态语言的差异

英语有少用谓语动词,或者使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而汉语则多使用动词,有大量的兼语句式和连动句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英语属于静态的语言,而汉语则是动态的语言,即英语中名词与介词用的比较多,而汉语中动词用的比较多。 例1:With a basket in her hand, she trudged up the alley to her lodging.

她手提篮子,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一条小巷子,来到了她的住处。 ........4) 重物称与重人称的差异

英语常常采用不能施以动作或无生命的词语作主语。汉语则更习惯于人称化的表达,常用能施以动作或有生命的物体作主语。因此,两种语言互译的时候,主语要进行相应的转换。 例1:Fear of earthquake haunted her.

她总是担心会发生地震。 例2:What happened to your father?

你父亲出什么事了? 5) 多被动与多主动的差异

因为英语中常用不能施以动作或无生命的词作主语这一特点,所以被动句的使用非常 普遍。而且,西方文化注重科学和理性的学术传统,在学术性语篇中特别强调客观性,因此通常使用被动句来避免动作的执行者可能引起的主观性。相反,汉语虽然也有“被”,“由”之类的的词表示被动动作,但这种表达远没有英语中的被动句常见。因为汉语的思维习惯 强调人的主体意识,主动句当然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例1: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vessel is 100 meters in length.

人们估计这艘船长达100米。

例2:It is required to fill in the form before you enter the museum.

参观者被要求在进入博物馆前填写一份表格。 6) 多长句与多简单句的差异 英语句子结构是以“形”统“神”,先架构好主干句式,表达出中心思想,然后由此展开层层推演或逐步分析,用各种关系词、介词、分词等把附加成分、从句往主干上叠加,使整个句子呈树状展开。而汉语句子则是以“神”统“形”,先宣称主题的重要性,再展开反复的论述,最后回到主题并再三强调、因此汉语多为并列句,且允许有限的前置修饰语,使整个句子呈竹节状展开。 例1: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is the aggravation of

North-South contradictions and the widening of their economic gap. The majority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remain confronted with such difficulties as crushing debt burden, negative flow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worsening terms of trade.

目前,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南北矛盾更加突出,经济差距仍在扩大。大

多数发展中国家继续面临着债务负担过重,资金倒流严重和贸易条件恶化等困难。

三、英汉语篇对比

语篇是指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也可以说是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而英语和汉语的语篇,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其中最大的差异是语篇的衔接方式。

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篇衔接手段。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句法、词汇和逻辑三个方面 1. 句法衔接

英语语篇的句法衔接是指借助构造句子的语法手段或标示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来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而汉语则运用其结构形式特征,内涵的语境和语用知识来构成语篇的隐性连贯。有人曾以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及其英译文为语料对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做了统计及对比分析。结论是:汉英两种语言的部分语篇衔接手段在使用上各有所偏重,汉语更常用原词复现和省略,而英语则多用照应和替代。 2. 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指的是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的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荣出现。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 Hasan)在Cohesion in English 中将英语的词汇衔接分为三种,重复(repetition),同义(synonymy),和搭配(collocation)。

1) 重复是词汇外部联系中最直接的形式,使用相同的词。

例1: 一年,两年,三年,你的望眼将穿,一年,两年,三年,我的归心似箭。

Year in year out you’ve been looking forward with eager expectation to my home-coming; year in year out you’ve been looking forward with great anxiety to returning home. 2) 同义指的是某个词汇项跟前面出现过的词汇项是同义。 例1: He was just wondering which road to take when he was startled by a noise from behind him.

It was the noise of trotting horses…He dismounted and led his horse as quickly as he could along the right-hand road. The sound of the cavalry grew rapidly nearer…

他正琢磨着走哪一条路,这是,身后传来了声音,他吓了一跳。那是万马奔腾的声音„„他翻身下马,以最快的速度将马往右手边那条路赶去。这时,骑兵团的声音越来越快,越来越近了„„

解析:在这个例句中,sound和noise, cavalry和horses就属于同义衔接。 例2: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头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At that Kong Yi-Ji would flush, the veins on his forehead standing out as he protested,“Taking books can’t be counted as stealing…Taking books…for a scholar…can’t be counted as stealing.”

解析:该例句中的“偷”与“窃”是同义词,孔乙己认为“窃”比“偷”的行为轻。 3) 搭配

词汇搭配模式主要体现在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搭配习惯、范围都不尽相同。它是语篇衔接连贯的又一重要手段。主语和谓语的搭配、动词和名词的搭配、名词和介词的搭配等等,都是英汉互译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如:英语中的像smoke和pipe,cold 和 ice,friends和relations,等等;汉语中的“潮”“涨、落”都属于自然搭配。

我们从以上分析看出:英汉语篇的词汇衔接具体方式几乎相同,翻译时,可以对应照译。 3. 逻辑衔接

逻辑衔接分为显性与隐性。汉语重隐性衔接,而英语重显性衔接,翻译时在句法、词汇

和逻辑衔接方面要特别留意。具体来说,英汉对比,要注意分析与篇中的逻辑关系,对原文进行逻辑重组,把汉语的逻辑关系转化为英语线性的逻辑关系,考虑增加联系用语(connectives),调整句式以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例1: 当别人惊叹他的成功时,他说了一句话:“感谢智慧给了我机会和财富”

When others hailed his success with admiration ,he only said: “I’m grateful to wisdom for giving me the opportunity and wealth.”

解析:英译文中补充了英语的主语I,表明在汉译英的过程中,添加联系用语的重要性。而且在逻辑连接方面,译文中加进了介词for,在这里表示“因为”,虽然原文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这种关系,从而在译文中补上来,达到逻辑连贯的效果。

在英译汉时,要省略不必重复出现的主语,需要时省略联系用语,调整句式,这样可是译文结构紧凑,行文流畅。

例1: Never did the sun go down with a brighter glory on the quiet corner in Soho, than one

memorable evening when the doctor and his daughter sat under the plane-tree together. Never did the moon rise with a milder radiance over great London, than on the that night when it found them still seated under the tree, and shone upon their faces through the leaves. 译一:落下的太阳从来不曾更辉煌地照过苏合这幽静的角落,比起这可纪念的下午,当医生和他的女儿坐在梧桐树下的时候。升起的月亮从来不曾更柔和地照过大伦敦市,比起这一夜,当它发现他们还坐在那树下,从叶缝里照亮他们面容的时候。 译二: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医生和她的女儿同坐在梧桐树下。落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光辉灿烂地照临苏合这个宁静的角落。这一夜,他们静静地坐在树下,冉冉升起的月亮透过枝叶照在他们的脸上。洒在伟大的伦敦城上的月亮,从来没有这么柔和、滢洁。

解析:译一虽然没有改变原文的句子长度和句式甚至单词的位置,但是,译文却显得生硬,令人费解。译二没有拘泥于原文的字词结构和语序,读起来自然流畅,更符合汉语的规范。

在翻译语篇篇章时,我们需要很好地把握两种语言在语篇上的差异,要有篇章意识,站在篇章的层面上不断调整、改变自己母语固有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模式,依照译语组句谋篇的模式和机制再现或重建文章的脉络,翻译出来的文章才没有雕琢的痕迹,也才能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风格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xtensions自主拓展

绕口令通常是不可译的,达意则不拗口,但可尝试重形似,找出英汉两种语言中现成的绕口令进行对应音译。课后练习这些绕口令,你有更好的英汉对译吗?

A big black bug and a big black bear:

The big black bug bit the back of the big black bear; The big black bear bit back the big black bug. 瘪玻璃柜和鼓玻璃柜: 瘪玻璃柜比鼓玻璃柜瘪; 鼓玻璃柜比瘪玻璃柜鼓。 Chukotko-kamchatkan 吃葡萄——蚕藏蝉唱

Two tiny tigers take two taxis to town. 登凳端汤凳滑汤洒汤烫老唐。

The sixth sick Sheik’s sixth sheep’s sick. 十四适时誓死买四十细席是私事。 Billy bled blood. Billy bled blood.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快读数遍) Seventy seven benevolent elephants 书费本费书本费 (连说五遍)

No nose knows like a gnome’s nose knows. 兜子装豆子 豆满兜破漏豆子。

The great Greek growers grow great Greek grapes. 鬼挑水水湿龟尾 龟要鬼赔龟的尾。

No need to light a night light on a light night like tonight. 连年刘娘念牛郎 牛郎恋刘娘。

If Truman chews shoes, should Truman choose the shoes he chews? 母猪锄竹 竹倒数竹 误锄猪足

In Hertford, Hereford and Hampshire hurricanes hardly ever happen. 河渡佛 佛卧荷过河 河吓涸 佛落河坡

Mary Mac’s mother’s merrily making Mary Mac marry Mike March. 麻妈妈骑马 马慢 麻妈妈骂马 卖马吃 She sells sea-shells on the seashore;

The sea-shells she sells are seashells she is sure. 锡匠说漆匠售了他的锡钱忘了要; 漆匠说锡匠收了他的漆还偷着笑。

Peter Piper picked a peck of pickled peppers. A peck of pickled peppers Peter Piper picked. If Peter Piper picked a peck of pickled peppers,

Where’s the peck of pickled peppers Peter Piper picked? 头顶一坯棚 脚底一排盆 棚碰盆破 盆碰棚劈

你说是劈了的坯棚赔破了那排盆, 还是破了那排盆赔劈了的坯棚?

Betty Botter bought a bit of butter,“But,” she said, “this butter’s bitter. If I put it in my batter, it’ll make may batter bitter, But a bit of better butter will make my batter better.”

So Betty Botter bought a bit of better butter, and it makes her batter better. 长扁担比短扁担长半扁担, 短扁担比长扁担短半扁担;

长板凳不能捆比短扁担长半扁担的长扁担, 短板凳不能捆比长扁担短半扁担的短扁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