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来源:宝玛科技网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一课 我们身边的物质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物质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4、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P27)

第二课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混合沙子和豆子,豆子还是豆子,沙子还是沙子,它们没有发生变化。 (P28) 2、加热白糖,白糖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了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可以 闻到 焦糊味。

分析白糖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白糖由固体状态熔化变成了液体状态,它仍是白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是 物理变化;接着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至全部炭化,有焦糊味,这时已经不再是白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是 化学变化。 3、蜡烛在燃烧时的变化: 蜡烛由固体变成液体蜡烛油是 物理 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液体蜡烛油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是 化学 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4、定义: (P 29)

物理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 物理变化。(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叫做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第三课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一、会变味的米饭

1、在咀嚼米饭时,为什么会有甜味?

因为米饭里有淀粉,咀嚼时在口腔里的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发生变化,变成了 麦芽糖 。所以我们感到了甜味。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是 化学 变化 二、米饭、淀粉和碘酒

2、米饭、淀粉遇到 碘酒 为什么会变成蓝色?它还是淀粉吗?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淀粉的新物质。 三、寻找淀粉的踪迹

3、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检验那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或 问:我们可以怎样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答:将碘酒滴在要检验的食物上,如果发现颜色变蓝,就可以认为此种食物含有淀粉。 4、富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面、薯类; 含淀粉较少的食物是:青菜类蔬菜、水果、 四、制作神秘的信件

1、调制淀粉溶液:用温水将淀粉溶解,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取澄清的淀粉溶液; 2、用毛笔蘸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字,然后晾干。

3、显影:用药棉蘸碘酒溶液在信件纸上涂搽,用淀粉液写的字就显现出来。

第四课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小苏打的的特点:白色颗粒晶体,可以溶解在水里; 2、白醋的特点: 无色透明的液体,闻着有酸味。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实验要求、过程及注意点:

①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汤匙醋,然后倒入一汤匙小苏打, ②在杯子口上盖上一块玻璃片,【立即盖上,不要让产生的气体散失】 ③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马上产生反应,平静的液体产生大量的气泡,等小苏打在液体中完全消失后,气体气泡也观察不到了。 ④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温度要低;

⑤将玻璃片从玻璃杯口平移开,把点燃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当中,火柴马上就熄灭了;(或者:将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熄灭)。【注意不要把玻璃杯中的液体倒出来】 三、产生了什么气体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和醋酸钠),这样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P33 )

2、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和醋酸钠,这个变化就是 化学变化 。 3、二氧化碳气体能使让少的火焰熄灭。二氧化碳也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4、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产生了光和热,变成的物质是 二氧化碳 和 水 。

第五课 铁生锈了

一、观察铁锈

1、铁锈和铁皮铁片有什么不同?

从外观和实验验证两个方面来说明 铁锈和 铁片 是不同的物质: (记录如下) 铁 铁 锈 颜 色 灰白色 红褐色 光泽 有 无 空隙 无 有 手感 光滑 粗糙 敲击 较韧 较脆 导 电 能导电 不导电 磁 铁 能吸引 不吸引 2、根据铁盒铁锈的比较,我们可以确定:铁与铁锈是不同的,铁变成铁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二、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设计实验: 【注意: 实验时一定要做对比实验,控制好单一的变量,其它不变量要做到相同 】 实验方案: 【例表 参照 P38 第七课 第一部分 “科学讨论会”】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水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水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沾了水的生锈了,没有沾水的干燥铁钉不生锈。。 实验材料: 三个盘子、3个新铁钉、菜油少许、水

实验方法 :⑴用同样大小的3个盘子,其中一个干燥,一个放上菜油,一个放上水;

⑵把一个铁钉放在空盘子里,一个浸没放在油盘子里,一个浸没一半在水里,三个铁钉均为平放; ⑶每天观察记录一次,定时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

空盘子 油盘子 水盘子 第一天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第二天 无变化 无变化 水变色 第三天 无变化 无变化 开始生锈 第四天 光泽发暗 无变化 锈多了 第五天 有点锈点 无变化 锈更多了 实验结果 :铁生锈与水有关 原因分析 :

第六课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一、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1、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的现象是: 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是从硫酸铜溶液中被置换出来的单质铜),浅蓝色的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逐渐变成 红褐色。(溶液中变为硫酸亚铁) 【 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Cu+FeSO4 】

2、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产生了新物质,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P 37 ) 2、整理我们学过的 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

物质的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 淀粉与碘酒 铁钉生锈 小苏打和白醋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

伴随的主要现象 发光发热 颜色变化 颜色变化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颜色变化 本质特征 产生新的物质

第七课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一、科学讨论会

1、根据前面课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铁生锈与空气有关,与水有关”

2、为什么说铁生锈是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答: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中溶解有空气,因此放置在空气中的铁钉和放置在水中的铁钉,都在同时受到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所以说 铁生锈是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二、铁生锈的快慢

1、铁生锈的速度对比实验研究记录

放置位置 生锈速度 我们的结论 空气中 最慢 潮湿处 比水中快 水中 比空气中快 盐水里 最快 2、生活中,人们怎样防止铁生锈、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答:根据铁生锈的原理,人们采用的防锈措施,都是把空气和水进行隔绝,达到防锈的目的。具体方法有:干燥保存、隔绝空气、涂上油漆、表面打蜡、上油、贴上隔膜、镀光、搪瓷 等。

(另外,在铁里添加镉、铬、镍、锰等,做成合金,由于这些金属极不易生锈,铁里掺入后,就增强了抗腐蚀能力)

第八课 物质变化与我们 【单元总结课】

1、物质的世界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发生变化。

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类: 物理变化 和 化学变化 。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 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 物理 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本单元所学习的物质的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 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伴随的主要现象 状态改变 形状改变 形状改变 基本不变 发光发热 变颜色、有焦味 颜色改变 产生气体 颜色改变、性质改变 颜色改变、产生沉淀 特点 物理变化 特点:没有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 特点: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是变化的 科学概念 3、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的是化学变化,有的是物理变化。 把木材加工成家具、泡茶叶时茶叶中的物质溶解到水里、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温度计……这些是物理变化; 放鞭炮、礼花、燃烧蜡烛、烧煤、汽车行驶燃油、煅烧水泥……这些是化学变化。 4、制作饮料 【课外制作】 “制作橙汁汽水”: 用料、方法和制作过程 将一只橙子去皮、榨汁,加上一勺白糖,添加温开水一杯,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柠檬汽水”:

在一杯水中,加2勺糖,少许柠檬酸,再加入半勺小苏打,略加搅拌,这时的饮料会冒泡,就是汽水了。

第二单元 资料库

一、铁为什么会生锈?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水分和氧气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

2、光有水,不会使铁生锈。只有氧气溶解在水中时,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叫做氧化铁的东西,就是铁锈。

3、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 8 倍。 如果不将铁锈除去,海绵状的铁锈特别容易吸收水分,铁也就生锈得更快了。 4、涂了油漆的铁制品不容易生锈是因为 油漆起到了隔绝空气和水的作用。 二、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

1、蜡烛燃烧不断减少,产生的新物质到哪里去了?

蜡烛燃烧后,产生的是水和二氧化碳,由于水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飞散到了空气中,所以没有看到。

2、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铁和铜进行了交换,铜附着在铁钉表面,而铁进入了溶液,变成了硫酸亚铁。

3、醋和小苏打反应后,除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外,留下的液体,既不是醋,也不是小苏打,而是一种叫做 醋酸钠 的物质。

4、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它不会消失,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转变成了其他物质。 三、火药的发明

1、中国古代的黑火药是由 硝石、硫黄、木炭 以及一些辅料(砷化合物、油脂)等粉末状物质的均匀混合物。 2、 火药 是我国的 四大发明 之一,从印度传入阿拉伯,又经西班牙传入欧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