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考力学实验专题一

中考力学实验专题一

来源:宝玛科技网
中考力学实验专题一

总分

姓名 班级 得分

1.为了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

(1)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用 进行测量,测量时钩码必须处于 状态;

(2)他们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了处理,通过分析发现有一次测量数据存在问题,这个数据是 ;重新测量并进一步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m(g) 100 200 300

G(N) 1 2

G/m(N/kg) 10 10 5

2.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

(1)当小车从斜面上滑到底端过程中,小车的 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 (2)实验中观察 确定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大小.

(3)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小车进入水平面后,由于 继续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小车克服 力做功,机械能 .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 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而在实验过程中让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等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运动,目的是为了改变 ,从而完成探究.

(6)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 ;

(7)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 ,可进下一步推导: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 (8)牛顿第一定律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家的 而总结归纳出来的,它的内容是 .

(9)木块进入水平面后,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

(10)由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力 维持物体运动状态原因,例:匀速直线运动 外力来维持.(填“不需要”或“需要”)

(b)力是使物体 发生改变的原因.

(c)任何物体都有一种性质,也就是保持自己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 ,它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它只与物体的 有关系.

(d)惯性是维持物体做 运动的原因.

(11)小车在毛巾、棉布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则W1 W2(选填“>”、“=”或“<”); (12)如果要测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做法是: . (13)小车在水平面上三次滑行过程中(忽略空气影响),产生的热量 多(“毛巾上”、“棉布上”、“木板上”或“一样”).

(14)某组同学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发现运动的小车在棉布和木板上都冲出了水平板面,在原装置不变的情况下你建议他们怎样改进答: . (15)不添加任何器材,该实验还可以探究的实验有: . (16)乙同学用此装置让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处滑下,均在铺有木板的水平面上滑行,发现高度越高,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 ,由此可知:小车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小车所处 有关. 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位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装置.

(1)在两个力的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 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实验中,三位同学通过调整 来改变作用在物体上的拉力的大小.

(3)实验时,甲同学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甲同学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选填“平衡”、“不平衡”).

(4)实验中,乙同学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 (选填“能”或“不能”)保持静止不动.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证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要 . (5)丙同学选择小纸片的目的是 (填“考虑”或“不考虑”)小纸片的重力,实验过程中丙同学用剪刀将小纸片从中间劈开,两个钩码都落到了地上,这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要 . (6)同学们认为丙同学的实验优于甲、乙同学的实验,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纸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资料 C.容易让小纸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纸片容易扭转.

(7)通过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是: . 4.如图,某实验小组做“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在实验过程中,拉动木块前,应首先对测力计进行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做 运动,

根据 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并完成表格数据(g取10N/kg),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 (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琪琪在实验中发现:在木块还没有被拉动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仍然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直到拉动木块为止.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甲、乙两图是为了验证: 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大小的关系; (4)小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关系”时,利用图乙、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个结论中否正确 ,你的理由是 . (5)由 两图可探究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6)若甲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设想一下,如果实验中木板的表面绝对光滑,去掉拉力后,运动的木块将在木板上做 . (8小明利用图甲实验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需再把木块 放,并按正确的方法拉动木块,发现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 . (9)小明想到雨后路面都比较滑,于是他又想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干湿程度有关”.实验时,他必须要保持 不变,改变 ,然后进行探究. (10)评估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写出一条).

5.某同学用下列器材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一块,质量相等的木块和铝块各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只.

丙 20 接触面材料 压力/N 摩擦力/N 甲 乙 木板 木板 20

(1)如图所示,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块,使它沿长木板做 运动,根据 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拉力等于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2)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3)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4)丁图中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图中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理由是丁图与乙图中的 . 6.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乙图中小桌子上加砝码的目的是为了 (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力大小,可以得出结论: . (3)析比较图乙、丙的实验现象,丙图中小桌子倒放的目的是为了 (选填“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大小;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一定时, 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比较甲、丙两图 (能/不能)得出可靠的实验结论,原因是 . (5)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丙 P丁(选填“>”“<“或“=”), 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 有关 (6)实验中 (选填“能”或“不能”)利用木板来替代海绵完成实验理由 . (7)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 、 、 有关. (8)为了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引入物理量 .

(9)上述实验用到的主要方法是转换法和 ,我们在探究 时也用这种方法.

7. 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中,他就液体压强的工具是 .

(2)实验前,应调整U型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 .

(3)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4)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是 .

(5)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图进行对比.

(6)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 8.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1)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使压强计U型管两边的液面 ,小聪在调试时发现,用手指不论是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皮膜时,U型管两边液面几乎没有变化.如图所示,说明该压强计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序号 液体 深度/cm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水 水 水 水 水

5 5 5 10 15

橡皮膜方向 朝上 朝下 朝侧面 朝侧面 朝侧面 朝侧面 朝侧面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的关系,结论

酒精 15 盐水 15

(2)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变化的. (3)分析序号①②③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4)分析序号 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5)分析序号 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 有关.

(6)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 (选填“大”或“小”).小明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 (选填“相平”或“不相平”).

(7)小聪在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 法.

9.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P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