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代出自蓟北门行》 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 鲍照

来源:宝玛科技网


《代出自蓟北门行》 鲍照

这首诗是拟乐府诗篇,诗中叙事、抒情并举,叙为基石抒情是升华,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

前八句勾勒了四幅转瞬即逝的画面,在动态中交代战事的原委、地点、行动等紧张情形。如前四句谢边塞传警,朝廷调兵。“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羽檄”,插上羽毛的书简,象征着十万火急,传递急入飞鸟,后世衍生为鸡毛信。“烽火”,古代边塞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座烽火台,如发现敌情就“昼则举烽,夜则点火”。前四句结构紧凑,短促而均匀,音调急骤铿锵,似雨点如号角,惊心动魄。

接着四句进一步写形势严峻。秋高马肥正是敌人入侵的最好时机。“筋竿劲”,指弓箭监利;“精且强”,反映敌军强悍和训练有素。两句写敌方军容威武,兵临城下,咄咄逼人。敌方要进攻,我方呢?天子震怒,派遣使者边塞督军催战,以表决心。双方剑拔弩张,形成强烈对照,预示战争风暴不可避免。

中间几句。承上写我军跋山涉水向边关推进。在艺术上,呈现流动形式,画面比较连贯,节奏较为舒缓。这是因为它的叙事一趋单一,而且较多地揉入了写景的抒情成分。

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它承接第一、第二部分内容,点名主旨。除了反映将士的共同心声之外,也是诗人志向的表白。作为“北州衰沦,身地孤残”的作者,在看重门第的宋王朝,诗中郁郁不得志。对这种中奸不分、良莠不辨的现实,他扼腕长叹却无可奈何。诗中“时危”、“世乱”方能鉴别忠良 并“报明主”,这是他备受压抑报国无门后发自内心的感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