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琪,字俶宝,幽州蓟人
宋琪,字俶宝,幽州蓟人。少好学,举进士中第,署寿安王侍读。幽帅赵延寿辟琪为从事,会契丹内侵,随延寿至京师。太宗即位,召赴阙。时程羽、贾琰皆自府邸攀附致显要,抑琪久不得调。太平兴国三年,授太子洗马,召见诘责,琪拜谢,请悔过自新。迁太常丞,出知大通监。五年,召归,将加擢用,为卢多逊所沮,改都官郎中。七年,与三司使王仁赡延辩事忤旨,责授兵部员外郎。八年春正月,擢拜右谏议大夫。三月,改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是秋,迁琪为刑部尚书。十月,赵普出镇南阳,琪近与李昉同拜平章事。上谓曰:“世之治乱,在赏当其功,罚当其罪,即无不治;谓为饰喜怒之具,即无不乱,御等慎之。”九年冬,郊祀礼毕,加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先是,简州军事推官王瀚引对,上嘉其隽爽,面授朝官。翌日琪奏瀚例除七寺丞上曰吾已许之矣可与东宫官琪执不从拟大理承告牒进入上批曰可右赞善大夫琪勉从命上滋不悦初,上令琪娶马仁瑀寡妻高继冲之女。广南转运王延范,高氏之亲也,知广州徐休复密奏其不轨,且言其依附大臣。上因琪入对,问延范何如人。琪未知其端,盛言延范强明忠干,上意琪交通,不欲暴其状。因以琪素好诙谐,无大臣体,罢守本官。端拱初,上亲耕籍田,以旧相进位史部尚书。二年,将讨幽蓟,诏群臣各言边事,琪上疏。琪本燕人,以故究知蕃部兵马山川形势。俄又上奏,颇采用之。至道二年九月被病,令其子秉笔,授辞作《多幸老民叙》,又口占遗表数百字而卒。赠司空,谥惠安。琪素有文学,颇谐捷。在使府前后三十年,周知人情,光通吏术。在相位日,百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
(节选自《宋史•宋琪传》)
参考译文
宋琪字叔宝,幽州蓟人。年少时好学,进士考试及第,被任命为寿安王侍读。幽州统
帅赵延寿征召宋琪为从事,适逢契丹入侵内地,跟随赵延寿来到京城。太宗即位,召赴朝廷。当时程羽、贾琰都从王府攀附至显要官位,压制宋琪很久得不到升调。太平兴国三年,授太子洗马,皇帝召见追问责备宋琪拜谢,请求悔过自新。升为太常丞,出朝掌管大通监。五年,召回,将要提拔任用,被卢多逊阻止,改为都官郎中。七年,与三司使王仁赡在朝廷辩论事务时违背旨意,责降为兵部员外郎。八年春正月,提拔任右谏议大夫。三月,改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当年秋天,调任宋琪为刑部尚书。十月,赵普出朝镇守南阳,宋琪于是与李昉一起任平章事。皇帝对他们说:“治理乱世,在于奖赏与功劳相称,惩罚与罪过相当,就不会治理不好;如果凭自己的好恶行事,就无法不乱,你们应当谨慎。”九年的冬天,郊祀礼完毕,加官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在此之前,简州军事推官王瀚被召见问答,皇上赞美他俊逸豪爽,当面授予朝官。第二天,宋琪上奏王翰按例应授予七寺丞。皇上说 :“我已经许诺给他了,可以给予东宫官职。”宋琪执意不肯听从,起草大理丞授官凭证进呈,皇上批示说:“可任右赞善大夫。”宋琪勉强从命,皇上更加不高兴。起初,皇上命宋琪娶马仁瑀寡妻高继冲的女儿。广南转运使王延范是高氏的亲戚,广州知州徐休复密奏他图谋不轨,并且上言他依附大臣。皇上趁宋琪入朝廷对,询问王延范是什么样的人。宋琪不知事情的起因,大力上言王延范精明强干。皇上认为宋琪与王勾结,不想公开这一情况,因而以宋琪平时喜好戏谑,没有大臣体统为由,罢免其宰相职务,只保留本官。端拱初年,皇上亲耕籍田,宋琪凭借旧任宰相的身份提升官位为吏部尚书。端拱二年,即将讨伐幽蓟,诏令大臣各自就边疆事务发表意见。宋琪上疏。宋琪本是燕人,因此深知蕃部兵马山川形势。随即又上奏,大多被采用。至道二年九月患病,让儿子执笔,口授作《多幸老民叙》,又口述遗表数百字然后去世。赠官司空,谥号惠安。在节度府前后三十年,了解世态人情,尤其通晓做官之道。任宰相时,百官有所请求,他经常当面拒绝,因此被人们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