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赌注”
农村,一个充满机遇却很少有人真正去发展的领域,如果在城市和农村间选择,大多数人选择的则是在城市发展,尤其是学过了很多文化知识的年轻人,他们会认为农村的活又脏又累,而且待遇不好,这使得农村越来越多的呈现一种现象,那便是去干农活的都是父辈的老人。
农村的年轻人要么就近上班,要么就去大城市发展,很少有人去干农活,干农活都留给了长辈去做。当长辈干不动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土地承包、倒卖给其他农户的方式。农民的一生都赌在和孩子和土地身上。首先,孩子若是念了好的大学,找了好的工作,那时父母也已经老了,而且越来越多的老人不想给子女带来负担,即使是儿女飞黄腾达;倘若儿女留在了农村,父母也会想办法给他们找离家进的工作,也怕他们吃苦受累。其次谈及提土地,农民的文化不高,对种地虽然很是了解,但是对种什么收成才高却不懂。他们只知道这块地的土质适合种什么,只能听别人说今年什么农作物的价格会高,就这样跟随着很多人一起种,往往引发供过于求,从而使农民还是得不到好的收成,而且现在化肥、农药的价格也是一涨再涨,有时甚至连本利都赚不到。比如:2011年的“向钱葱”现象。造成2012年大葱价格同比大幅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生产中经常出现的“大小年”现象:连续两年春季大葱价格偏低,影响了农民种植大葱的积极性;连续三年春季储存大葱价格低廉,春季储存大葱的价格低于秋季鲜葱的价格,造成2012年春季储存的大葱数量减少;此外,2012年2月上旬以后,华东大葱主产区多降水,影响了大葱的收获。许多农户年前卖的价格是每斤1毛钱,可是过些日子就是每斤将近1块钱,这样将近10倍的价格波动,使得农民卖葱就和一样,他们一方面考虑如果不及时卖掉大葱,怕开春时大葱全部烂掉,另一方面怕大葱最后没有人来买就只能全部扔掉。人们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是收入的多少在农民那里计算却又不和劳动成正比。“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也是人们难以预料不能控制的。农民不懂市场,有关专家会分析市场的供求
关系,但是农民的有些权益是真的无法保障的。
农村的现状便是如此……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自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